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it审计工作总结范文(六篇)
it审计工作总结范文(六篇)第一篇范文:IT审计知识总结IT审计知识总结IT审计的出处源自60年代IBM出版的《AuditencountersElectronicDataProceing》等有关在EDI环境下进行审核和组织的论述。不久后有关该方面的研究结果不断涌现,IT审计的雏形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在社会上尚未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IT审计并未在社会上形成意识。七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初由于计算机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初步普及,利用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系统失效的事件频频出现,使得IT审计日益得到社会重视,美国、日本先后成立了IT审计方面的协会组织。从事对IT审计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指导。值得注意的是1985年日本政府出台了《IT审计标准》并根据美国劳工部的《SkillStart》和NorthwestCenterforEmergingTechnologies(NCET)对IT信息人员的从业技能的要求制订了IT审计师(系统监查员)的技能标准并以之作为新的IT审计师(系统监查员)级考试的参考标准。九十年代是IT审计的普及期,这主要归功于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普及是利用计算机犯罪的人员温床,此外日益严重的软件项目失败问题引发了是否要对信息系统的投资和开发进行审计的深思。IT审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IT审计知识概括如下一、什么是IT审计IT审计就是信息系统审计,也称IT监查,是独立于信息系统本身、信息系统相关开发、使用人员的第三方。IT审计师采用客观的标准对信息系统的策划、开发、使用维护等相关活动和产物进行完整地、有效地检查和评估。二、IT审计的对象和范围IT审计涉及整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IT审计不是单纯强调对软硬件的审计。它的审计对象涵盖整个信息系统所有活动和中间产物,并包括信息系统实施相关的外部环境。一般来说,对企业实施IT审计的对象有:本企业内的IT审计师、外部IT审计事务所委托审计师和国家审计机构。IT审计按照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业务计划审计,业务开发审计、业务执行审计和业务维护审计以及涵盖整个信息系统周期的共通业务审计。1)业务计划审计主要面向信息系统的企划,对信息系统的投资可行性,系统规划与公司战略的相关性,系统开发计划的可行性以及系统需求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核和验证。2)业务开发审计对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的相关人员的活动、信息、中间产物进行审核,确认这些活动、信息和中间产物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对于信息系统目标的针对性。3)业务执行审计确认与信息系统运行相关的数据、软硬件、安装环境等是否符合信息系统的运营要求,同时对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易用度、可操作性等进行评估。4)业务维护审计对信息系统的维护活动和维护结果实施审核和评价。发现在维护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漏洞和信息系统维护中急待改善的问题。5)共通业务审计涉及文档管理、进度管理、人员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等,检查这些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良建议。三、IT审计计划IT审计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计划,明确IT审计的任务、采用的方法和预期应当达到的效果。该计划在提交经营层确认后得以实施。IT审计的审计计划分为两种类型:基本计划和详细计划(又称分期计划)。1)基本计划是一个审计年度内相关IT审计活动的计划,确认年度内IT审计的各项任务及其大致时间安排。基本计划需要提交经营层批准。它是对整个IT审计年度的活动指引方针。内容包括:审计对象、审计场所、审计原则、日程安排等。2)详细计划(分期计划)针对具体项目(系统)或任务,得到IT审计部门领导的许可即可,详细计划需要告知被审计对象。详细计划的内容包括:审计对象、目的、审计流程、审计要点、审计时间、相关人员、审计报告提交事项等内容。四、IT审计的任务IT审计的任务在于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收集审计信息,生成审计报告,通过审计报告促成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活动和成果物的改善。五、IT审计制度的建立需要注意三点作为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IT审计制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IT审计师是跨信息技术和审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实施企业的IT审计制度,必须重视和培养合格的IT审计师;2)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IT审计部门或审计岗位,确定其部门和岗位职责,并将之置于企业经营者的直接管理之内;3)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IT审计准则、实施报表、报告等进行IT审计所必须的凭据;企业在建立IT审计制度时应当遵循国家相关IT审计的法规并结合本企业的业务实际进行。企业的IT审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具体企业的营运情况可以在每个审计年度终结后新的审计年度开始前做相应的修改和增删。六、IT审计的意义实施IT审计能够强化IT投资效果,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够客观评价信息系统及信息系统开发,从社会经济和企业、国家信息化投资、安全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意义。七、从IT审计看审计学科的发展1、IT审计是技术审计的一个典型,IT审计师标志着一个新的审计时代——“技术审计时代”的到来随着经济管理与科学技术的不断结合与日益渗透,现代审计已经远远超出了仅对财务会计进行审查的狭窄范围,不断向管理领域和技术领域渗透。IT审计是技术审计的一个典型。IT审计实质上是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审计,否则,就不能称为IT审计。由于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审计人员只懂传统审计,不懂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审计,必然面临可怕的潜在审计风险。在无纸办公条件下,会计及其他信息资料被存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如不考虑被审单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安全程度,对被审单位的系统与设备盲目信任,即使懂得计算机的简单应用,也极有可能误入计算机陷讲,后果相当危险。只有对计算机审计风险进行正确估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信息系统审计对策,并能够在风险较大的情况下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硬件与软件)实施必要的技术性审计,才能最终保证审计结果的正确性,防止和降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审计风险。IT审计的重要程度由此可以想见。显然,网络时代的到来已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掌握过硬信息技术的要求。IT审计师不仅从事对财务会计、经济管理活动的审计,更重要更关键的是对被审单位信息系统进行技术审计。IT审计师的产生是审计领域进一步扩大化的重要标志,代表着新的审计时代——技术审计时代的到来。实际上IT审计并不是最早的技术审计。早在IT审计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性审计,只不过这些技术审计的技术性不如IT审计那样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例如,质量管理中的技术性审计——质量审计(包括产品质量审计、工序质量审计与体系质量审计等),要求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查试验;清洁生产中的技术性审计——清洁生产审计,要求揭示生产技术的缺陷并提出预防和消减污染的机会与对策;能源管理中的技术性审计——能源审计,要求进行能源监测,提出能源技术改造方案;环境管理中的技术性审计——环境审计,要求实施环境质量监测,提出环境改进建议与降低污染方案;如此等等,都是具有不同技术程度的审计类型,从它们的技术性特点归类,可以与IT审计并称“技术审计”。技术审计的产生是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审计范围进一步向技术领域拓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科学技术如日新月异和现代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的技术领域将不断延伸,未来的技术审计形式将更加丰富多彩。2、从IT审计看现代审计学科的发展王光远教授在其名著《管理审计理论》中将审计学科划分为“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两大分支,倡导发展管理审计,并认为管理审计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发展与延伸。技术审计是当代科技发展与审计发展相互融合的产物。当代社会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给整个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造成了巨大影响。正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才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技术性审计。技术性审计是在原来的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基础上,由于科学技术向经济管理领域的渗透而产生的。然而,到目前为止,技术审计在本质上并不是独立于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的第三大审计分支,而是融于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之中的一类审计形态。即在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两大分支当中都包含某些技术审计。比如,进行计算机财务审计,主要的或本质上是实施财务审计,但由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对财务信息的巨大影响,也往往不得不对使用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审计,这又是技术审计;清洁生产审计实质上属于环境(管理)审计中针对生产过程所实施的技术审计,但这种技术审计又是为进行管理审计服务的,依附于管理审计。从受托责任理论分析,可以提出“受托技术责任”的概念。在财务审计分支中的技术审计,其受托技术责任属于受托财务责任的二级责任,比如IT审计中,保证会计报表真实可靠,就必须要求信息系统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同时可靠,后者从属于前者,被审单位承担的受托信息技术责任就是其所负受托财务责任的二级责任。在管理审计分支中的技术审计,其受托技术责任属于受托管理责任的二级责任。例如,环境审计实质是对环境管理的审计,因此属于管理审计。但进行企业环境审计,需要审查企业的生产工艺与生产技术,甚至审查产品的环保技术性能,此类技术方面的审计都是为了证实企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总之,对财务会计的审计称为财务审计;对管理进行的审计称为管理审计;对技术方面的审计就应当称为技术审计。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审计应是现代审计的第三大领域。20世纪30年代以前财务审计一统天下,30年代以后80年代以前管理审计异军突起,与财务审计并驾齐驱,80年代以来技术审计不断涌现,90年代IT审计初视端倪,21世纪将是IT审计师独领风骚的时代。勿庸讳言,技术审计至今未能脱离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而单独存在。然而,尽管技术审计尚未独立为现代审计的第三分支,但“技术审计”概念的提出仍然极具积极意义。技术审计反映了科技与审计、科技与经济管理相互融合与渗透的时代特点,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又要掌握科学技术。现代审计向管理领域和技术领域渗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也许将来技术审计会成为与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相并列的第三大分支。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不懂IT技术必然遭遇灾难性风险,离开IT审计将寸步难行。国际著名会计公司德勤会计师行的高级合伙人鲍威尔先生指出,全世界即将迎来管理领域信息化的高潮。信息技术对传统管理和控制的挑战是空前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环节的变化,许多传统的控制手段已经失去意义,评价和改进内部控制必须以信息系统的运转为基础;二是管理的风险增加,由于企业经营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经营风险、控制风险和财务风险之外,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性导致的信息技术风险日益增长;三是对复合性高级人才的需求骤增,要求管理者、审计师和咨询人员必须在精通管理和专业的同时熟悉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同行的业务收入中,传统的财务审计服务所占收入比例正在迅速下降,风险控制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收入的比重大大提高,而这些收入增长的部分往往又和IT环境审计、信息系统安全审计服务等技术性审计有关。可以断言:在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的今天,如果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及早作好IT技术方面的人才准备,不仅谈不上和五大著名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竞争,而且连国内的市场也会丧失殆尽。第二篇范文:保险业IT内部审计保险业IT内部审计保险行业上市公司不仅需要接受保监会的监督管理,而且还要面对公司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内部需求。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公司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保险行业各项管理职能的依托。一、IT内部审计同IT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使之影响到公司的决策及执行,IT管理也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IT投资变得无法控制;风险控制与服务质量不能令其他部门满意;由于IT的专业性,IT战略规划常常同公司总体战略难以协调,可能导致影响公司总体战略的贯彻执行。IT治理就是为解决这些矛盾而引入的概念,现在IT治理已经在很多企业内实施,IT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一个关键部分,它能使企业合理利用IT资源,促使IT投资收益最大化,使得IT在复杂的管理环境下有效进行相关风险管理
本文标题:it审计工作总结范文(六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1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