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顺德一中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2005-2006学年度顺德一中思想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测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总分:150分(所有的题目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其他地方无效)一、最佳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4分)1、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了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B.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C.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D.有这种精神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2、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差异性B.民族性C.地域性D.包容性3、根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美国已经有2500所小学提出开设中文课程,要设立AP中文项目(该项目是美国大学理事会为该国高中学校开发的一种供美国高中学校选修大学预科的课程)。这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4、目前国外汉语热的现象,完全得力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得力于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的成功。这说明A、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B、汉语博大精深C、我国文化的繁荣已经令世人瞩目D、汉语是中华文明的标识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是指A、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民族性的统一C、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D、能吸收其他一切民族的文化6、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那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上述材料说明A.吴越文化具有开放性、流动性,滇黔文化具有内敛性、多样性B.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统一国家C.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D.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7、造成上题材料中情况的原因是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③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④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④中华文化的地域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文化生产力,不断将其文化精神产品向其他地区传播,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力日益增强,一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威胁。这表明,发展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A.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B.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国际挑战的客观要求C.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D.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10、随着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A、风格流行、表现时尚的文化B、外型高雅、价格低廉的文化C、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D、青少年学生所喜爱的文化11、2005年3月16日,周杰伦的《蜗牛》入选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这条新闻一出,顿时译论纷至沓来,有的赞同,有的批评,原因不尽相同。这个现象表明了A、大众文化以流行为主要特点B、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C、传统的革命歌曲已不受大众欢迎D、文化市场的发展的多样性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了食粮12、一位外国朋友说:“20多年前我到过中国,那时人们的着装几乎是一个式样,颜色也比较单调。现在,一切都变了,各色时装随处可见,中国变得多姿多彩了。”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我国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2004年11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市科协对本市10所中心217名学生和5所中小学的206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妹:“85%的学生算过命,相信求神拜佛的学生超过半数。”2003年8月,曾发生过这样悲惨的一幕:由于迷信“笔仙”游戏,北京某中专学校的2命花季少女张英和李娜时常一同感叹生活毫无意义,最后,应张英的要求,李娜竟然杀死了张英。据此回答13-14题。13、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算命、看相、“笔仙”游戏是_________现象。A、先进文化B、腐朽文化C、落后文化D、科学文化14、对于上述材料中体现的文化现象,青少年应该做到A、略知一二,开阔视野B、可以适当参与,以丰富课余生活C、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眼力,拒绝污染D、坚决抵制,依法取缔15、在我国的文化生活中,既有先进、健康的文化作品,如中共中央宣传部评选的“五个一工程”。也有落后、腐朽的文化产品,如电脑算命、婚事丧事大操大办、采用带有殖民色彩的“洋名”等。这启示我们A、在文化生活中必须有选择B、落后文化既然存在,就是合理的C、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选择落后文化是个人的事情D、先进文化是高雅文化,落后文化是大众文化16、下列关于网络文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网络文化是新事物,应全盘吸收。B、网络文化有多元性,应区别对待。C、网络文化利弊兼有,应趋利避害。D、对网络文化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17、网络传媒使得许多不良信息迅速扩散,网络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力度不够B、网络文化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C、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D、国家对网络文化消费没有正确引导18、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我们青少年应该:①提高识辨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能力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③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中④合理利用网络,不作网络文化的奴隶A、①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19、建设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应当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③以“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时代品格④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的⑤以社会主义为本质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0、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A、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C、坚持邓小平理论D、坚持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21、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这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①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统一的②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③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④同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是统一的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2、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是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②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③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可以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④只要发展好文化产业,精神文明就搞好了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3、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追求真理D、艰苦奋斗24、在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对公民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团结友善②勤俭自强③科教兴国④敬业奉献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5、“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等成语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体现了A、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观B、一个人的高尚品行对他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C、人的高尚规范的行为比其优秀思想道德意识还重要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近年来,湛江在全市农村开展了“三文”活动,让先进文化进村入户初见成效。遂溪县被国家民协命名为“醒狮之乡”,吴川市被授予“漂色之乡”,雷州石狗被文化部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政府倡导、社会支持、农民举办农民文化节,引导农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据此回答26-27题。26、在下列先进文化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以传统习俗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B、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C、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的文化D、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流行的文化27、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根本的是必须A、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B、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C、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D、坚持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相结合28、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文化实践的是A、社会主义各界组织“希望工程”、“手拉手”等公益活动B、广东推进现代公民教育活动首个示范点在东莞挂牌C、中国共产党召开民主座谈会D、顺德参与举办亚洲艺术节29、下列关于思想道德建设说法正确的有①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要求②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的要求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④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多选、漏选不得分,共24分)30、中华民族精神是A、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B、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C、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D、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1、新时期,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主要是因为A.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D.这些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32、2005年5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两岸的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13亿加2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体而不可分割,上述材料表明A.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B.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C.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D.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33、在长期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精神A.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B.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C.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D.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据此回答34-35题。34、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繁荣学术和文艺,就要A、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B、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C、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D、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35、我国之所以重视科学文化建设,是因为它A、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B、是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重要措施C、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D、决定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36、2004年7月6日,全国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会议上强调,在全国范围内迅速组织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坚决抑制住网上淫秽色情活动发展蔓延的势头,促进我国互联网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这说明A、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性B、落后文化总是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社会文化环境,危害社会C、网络在高度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在迅速地传播着腐朽文化D、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37、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C、坚决抵制落后文化D、努力改造腐朽文化38、某村是改革开放初期有名的“万元村”,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充裕的物质生活。后来,该村村民不再专心于生产经营,人民修建祠堂,迷恋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家庭矛盾升级,邻居关系恶化。终于,“万元村”变成了贫困村。这对我们的启
本文标题:顺德一中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3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