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单元训练
高二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单元训练山东省青州一中王兆军一、单项选择题1.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往往表现为缓慢发育、突然爆发、逐渐消退的渐变过程,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基本属性为()A.突变和渐变双重性B.自然和社会双重性C.联系和分异双重性D.难免和可防双重性2.山区易发生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平原易发生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说明自然灾害具有()A.空间分布的规律性B.时间分布的规律性C.成因机制的规律性D.以上都不是3.世界特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以10年为一单位)在逐渐增多,其原因最可能是()A.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B.自然的异常变化在加强C.时间分布的规律性D.交通发展,事故接连不断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自然灾害规律的是()A.空间分布的规律性B.时间分布的规律性C.成因机制的规律性D.垂直分异的规律性5.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形成的B.我国的气象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广的是干旱C.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D.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6.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时的气压变化的是()7.干旱发生的原因是()A.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B.受寒潮影响的时间长C.短期内气温骤降,并有大风D.长时期处在低压的控制下8.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A.陡坡修筑梯田B.围湖造田C.过度抽取地下水D.内蒙古高原垦殖草原9.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A.台风、暴雨B.暴雨、海啸C.暴雨、滑坡D.海啸、滑坡10.洪水和涝渍容易同时发生的地区是()A.江河上游地区B.河流下游低洼地区C.蒸发微弱的高纬地区D.降水丰富的山地11.病、虫、鼠害等生物灾害发生的共同的原因是()A.气候变异造成的不良环境B.生态系统内部动植物数量失去平衡C.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D.外来毒原体的入侵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据此完成12~13题。12.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①热带气旋②副热带高压③温带气旋④极地大陆气团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⑥极地高气压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13.热带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的区域有()A.欧洲北海沿岸B.美国东海岸C.我国南方海区沿岸D.南亚印度洋沿岸14.诱发生物灾害的直接因素有()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②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③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④气候干旱⑤水灾频繁⑥台风多发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带状分布现象,称为自然灾害带。据此完成15~17题。15.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灾害带是()①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③北纬20°~50°之间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④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内易发的自然灾害有()①火山、地震②台风、海啸③风暴潮、洪涝④农作物病害、鼠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环球自然灾害带内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包括()①干旱和洪涝②台风和风暴潮③山地地质灾害④蝗灾和虫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属于()①减少人自身的易损性②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减少易损性③工程措施减少易损程度④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9.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①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②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③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④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下面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分析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变化曲线B.城市化后的地下径流量变化大C.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量减少D.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二、综合题21.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等。22.1983~1985年非洲经历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干旱。从北到南有34个国家遭受大旱,其中24个国家发生了饥荒,1亿多人口受到饥饿的威胁。这次饥荒被联合国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可怕的旱灾使一些地方的河流湖泊干涸。由于河口海水倒灌,非洲西部原本肥沃的良田变成了盐碱地,飞扬的黄沙淹埋了沙漠边缘的田园和牧场。此外,干旱还导致火灾频发,烧毁了树林和咖啡、可可种植园。1985年降水略有增多,蝗虫又铺天盖地地飞来。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非洲多旱灾的原因是什么?(2)干旱又引发了哪些自然灾害?试画一幅由干旱引发的灾害链示意图。23.读热带气旋图,该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回答下列问题。(1)该气旋在西北太平洋上称,在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称。(2)A、B、C三区域中,A区域的天气状况是,最大风速、最强暴雨出现在区域,C区域称为区。(3)该气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4)该气旋灾害主要是由、和造成。(5)对此类气象灾害的探测主要利用。24.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从甲图到乙图承灾体发生了什么变化?(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两图中,灾情较大的是。(3)图中反映出哪些人类活动“放大”了该区域的灾情?(4)针对洪水发生的原因,结合区域的特点,人类应怎样合理利用土地以“缩小”灾情?参考答案:1.A解析:自然灾害具有突变和渐变双重性、自然和社会双重性、联系和分异双重性、难免和可防双重性等特点。自然灾害大多具有突发性特点,但他们的发生、发展又往往表现为缓慢孕育、突然暴发、逐渐消退的渐变过程,这就是自然灾害的突变和渐变双重性。2.A解析:题干内容显示自然灾害在各地区的差异,这属于空间分布的规律性。3.A解析:自然灾害的本质就是人地关系的冲突,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自然进程与人类发展矛盾加剧,必然导致人地关系不和谐加剧,特大自然灾害的次数也就增加。4.D解析:自然灾害具有空间分布的规律性、时间分布的规律性和成因机制的规律性。5.B解析: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我国夏秋季节受其影响;受高压系统控制的地区,气流上升,天气晴朗,不能形成暴雨洪涝灾害。6.B解析:首先确定台风是一个低压系统,A、B两图表示的是低压系统。其次确定台风是一个强低压,气压数值小,且变化大,B符合这个条件。7.A解析:干旱是长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多是长时间受高气压或单一气团控制形成的。8.A解析:人类活动能够诱发泥石流。泥石流的发生需具备三个条件:水源、陡峻的地形、松散物质。陡坡修筑梯田,改变了地面结构。9.D解析:地震因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而成灾,同时造成地裂,并引发火灾、海啸和滑坡等灾害,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可能会引起疫病蔓延等。10.B解析: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河流下游的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11.B解析: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内部是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的稳定为平衡标准的。一旦系统失去平衡,或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就会导致生物灾害。12.A解析:高压系统不会引发风暴潮,可排除②④⑥。13.B解析:欧洲北海沿岸纬度较高,故受热带风暴潮的影响较小;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和印度洋沿岸的纬度较低,主要受热带风暴潮的影响。14.A解析:气候干旱可能导致蝗灾,水灾也可能引发疫灾,但不是直接因素。15.C解析:②④两项是火山地震带。16.A解析:根据环太平洋灾害带的环境特征推知易发灾害。17.A解析:环球灾害带内不具有蝗灾、虫灾普遍多发的特征。18.C解析: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是一种工程措施,该措施会减少财产(房屋)的损失,从而也会减少房屋里面人的易损性。19.A解析: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一般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缩小”灾害影响。20.D解析:图中的三条曲线分别有不同的含义,一条注明表示的是自然降水过程,①和②表示降水之后的流量过程线。城市化后由于地表性状的改变,会增大地表洪水流量。因此,①曲线表示城市化后,②表示城市化前。21.解析: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川、滇、黔交界地带是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地质灾害频发是由于该地区地壳运动强烈,坡度大;从气候上看,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从人为原因上看,主要是植被破坏。答案:(1)自然原因: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频发。(2)人为原因:人类对植被的破坏。(3)火山喷发山体滑坡22.(1)降水不稳定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干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少雨,田地耕作困难,有的年份,干旱季节时间延长,或是连续几年干旱,就会出现灾荒。(2)如图所示:23.解析:该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是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大的一级。在西北太平洋称为台风,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称为飓风。图中A、B、C为台风中心附近的环状区域,A为台风眼、B为旋涡风雨区、C为外围大风区。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台风灾害主要是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答案:(1)台风飓风(2)碧空无云,风和日丽B外围大风(3)西北太平洋(4)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5)气象卫星24.(1)在洪水高风险区,农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2)乙(3)在洪水高风险区开辟耕地;在洪水高风险区发展居住用地。(4)植树造林,恢复林业用地,涵养水源;退耕还湖,增强湖泊的调节作用;迁出行洪区,减少灾害损失。地址: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王兆军电话:0536-3261802E-mail:wzj80084@163.com
本文标题:高二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单元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4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