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只有选择题)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我国目前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是()①局部逆转,整体扩大②局部扩大,整体逆转③治理速度超过破坏速度④破坏速度超过治理速度⑤维持在平衡状态⑥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⑦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A、①④⑦B、②③⑥C、⑤⑥D、②④2、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是主因,在人类活动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表现是()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3、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A、固定沙丘B、消减风速C、吸收地下水D、增加降水4、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B、消除地表疏松的沙质沉积物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D、改善荒漠化局部小气候5、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C、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6、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C、迫于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经济活动D、工矿开采不重视环境保护7、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剧增的原因正确的是()A、海平面上升B、臭氧大量减少C、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D、毁林,尤其是热带原始森林8、农牧界线向北推移,加剧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①该地区气候干旱具有沙漠化的潜在威胁②用水量增多致使降水减少③农作物固沙不及草原植物④破坏植被而又缺少防护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万里长城是()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②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③秦汉以来,直到近一二百年是我国农业文化和牧业文化的重要分界线④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0、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迁移,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带雨林中保存生物化学物质最重要的载体是植被B、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和亚寒带针叶林地区C、爪哇岛的火山喷发属于雨林全球环境效应D、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原因是因为雨林具有调节大气成分的作用12、下列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B、放射性物质泄漏C、大量热带雨林被砍伐D、工厂和交通造成的噪声污染13、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A、雨林光合作用强B、生物循环旺盛C、生物生长迅速D、土壤中养分含量少,淋溶作用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雨林系统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地上的植被②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灾害③森林的首要价值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④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影响这种种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光照⑤“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是指亚寒带针叶林⑥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⑦亚马孙雨林自身蒸发和蒸腾作用产生的降水量占该地区降水量的50%⑧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的森林是热带雨林A、①②③④⑦⑧B、①③④⑥⑦⑧C、①③④⑦⑧D、①②③④⑤15、下列措施中属于我国西双版纳雨林生态农业的是()A、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B、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C、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D、建立自然保护区16、下列因素与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无关的是()A、夏秋多雨、排水不畅B、土质黏重、地势低平C、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D、植被茂盛、黄土广布17、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因为()A、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B、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C、利用水面发展水产D、湿地多为河流的源头18、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的优先目标是()A、设立国际基金B、发展雨林观光C、呼吁保护热带雨林D、可持续发展19、全世界希望巴西着重保护的自然环境是()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马孙河水源D、野生动物20、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A、热带雨林B、青藏高原C、湿地D、珠穆朗玛峰21、民谣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下列行为或现象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频发的是()①以粮为纲,有粮不慌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人口众多并快速增长④大量挖采中药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第二章参考答案:1-10:AABCDCDDBD11-21:CCDCCDADACD
本文标题: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只有选择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5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