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云南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书学校名称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专业名称戏曲表演项目编号12558001负责人杨建德联系方式0871—8427730学校归属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云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制填写说明一、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二、项目编号为学校代码+001、002………等三、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四、任务书必须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一、简表专业名称戏曲表演修业年限3年,5年项目编号12558001学位授予门类无本专业设置时间1956年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2201人首届毕业生时间1967年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256人所在院系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380万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杨建德性别男出生年月1960年学位无学历大专所学专业音乐表演毕业院校北京大学职称国家二级演奏员职务系主任所在学校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市区碧鸡镇苏家村17号电话办公:0871—8427730手机:13888392969电子信箱ynwhxiquxi@126.com邮政编码650111学校情况所在省市云南省昆明市学校财务部门审核盖章银行开户单位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开户银行中国银行昆明市金碧支行银行账号915116068608091001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10人)姓名学位技术职称承担工作王润梅国家一级演员专业建设张红明国家一级编剧专业建设马志坚学士副教授师资队伍建设罗家荣讲师、国家二级演员校外教学基地建设畅云燕学士讲师、国家二级演员人才培养马丽国家二级演员教材建设马俊国家二级演员校内教学基地建设金正明国家二级演员实验室建设姜军硕士副教授教学改革李湘云讲师、国家二级演员网络辅助教学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单位承担工作云南省花灯团剧目排练、教学研究、学生实习、实训云南省玉溪市花灯团花灯剧音乐五大调的教学与学生实习云南曲靖花灯团花灯舞蹈的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云南“丽水金沙”演艺公司花灯歌舞、民族歌舞舞台实践、顶岗实习云南省高原艺术团民族歌舞、花灯歌舞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云南希夷之大理实景演出有限公司民族歌舞、花灯歌舞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云南省京剧院舞台实践、顶岗实习云南省滇剧院舞台实践、顶岗实习四、建设目标1、专业概况滇剧、云南花灯是我省两个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体现了云南传统文化的精华。滇剧被誉为“滇粹”,云南花灯被誉为“艳丽的山茶花”。这两个剧种在我省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社会需求,有发展前景。他们在中华民族戏剧百花园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恒久的价值。滇剧、花灯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适应云南地方戏建设与发展需要,本专业始建于1956年3月,现我院是全省唯一所设有滇剧、花灯专业的院校,也是我省唯一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滇剧、花灯”的传承基地,1956年至今,五十多年来戏曲表演专业培养花灯、滇剧两个主要专业方向2000多人。本专业现有在校生260人,其中滇剧40人,花灯220人,函授三年制大专80人。在历届毕业生中,涌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艺术人才。例如:杨学进、马薇、黄绍成已成为歌唱家。陶增义、包钢、张洪明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出版社出版了各自的剧作选。王玉珍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包钢获全国少数名族题材剧本创作“金孔雀奖”金奖。甘昭沛、包钢、孙晋昆、黄绍成、王润梅等被评选为云南省“四个一批”艺术人才。戏曲表演专业是学院的传统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教学水平得到省内艺术教育界、艺术行业界的公认,具有广泛影响。2、建设目标针对云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需求,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基本原则,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戏曲表演专业教学质量,使戏曲表演专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戏曲表演表演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戏曲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强调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一批体系完备的实习、实训基地;把戏曲表演专业建设成为有较高知名度和示范性的特色专业。五、建设方案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结合云南省地方经济发展及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戏曲类应用型人才需求,联合省内滇剧院、花灯团、专业演出公司、群众文化站等企事业单位,以融入式合作为基础,深化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充分利用背靠云南省文化厅的优势,以学校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事业单位为产学结合平台,通过建设项目引领人才培养过程。由企事单位领导、行业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本专业带头人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并建立适合于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和运作机制。以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事业单位为平台,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方式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相关产学结合的场景中,深入研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与任务完成过程与教学过程紧配合,知识、技能、素质紧密配合,做、学、教紧密配合,学校与企业紧密配合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职业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关系。保证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为社会市场和文化艺术产业培养高技能的戏曲表演类人才。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课程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本专业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与形成,突出高职人才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特色,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培养学生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①根据艺术领域的新发展和岗位要求,以前瞻性的视野来设置课程体系;②以产学结合为切入点,设计“2+1”(三年制大专)或“3+2”(五年制大专)课程体系,即头两年或头三年强调学生基本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后一年或后两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③根据市场“能演、能唱、能跳、会编”需求,设计专业“大平台、多方向”的课程体系,例如增设戏曲编导、戏曲舞蹈设计、戏曲音乐设计等课程,对歌舞和戏曲表演技能训练已见成效。④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优化课程体系;⑤积极培植特色课程。例如,花灯专业五年制大专班,从一至五年级每周开设声腔课四节,内容以本专业自编花灯男女声腔为主,兼学云南原生态民歌、全国各民族民歌、中外创作歌曲。每学期邀请省内外专家开设声腔讲座多次,并举办两次师生声腔演唱会。舞蹈方面,一至五年级每周基训八节,花灯歌舞四节,民族民间舞蹈两节。一至二年级还开设戏曲毯子功六节,二年级还有身段课四节。内容以中国传统戏曲形体训练和中国古典舞训练为主,兼学花灯舞蹈、民族舞蹈、芭蕾舞和中国武术。表演教学上,从第三学年至第五学年,每周开设排练课八节。每学期每个学生学习一个小戏或大戏片段,兼学花灯歌舞、民族民间歌舞各一个。第三学年每周开设排练课四节,以中外戏剧表演理论与实践为主要教学内容。第四至五学年安排优秀学生尝试担任大戏的主角或重要配角。(2)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程内容。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按照“职业岗位→岗位技能要求→职业能力标准→知识技能要点→技能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路径进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进行课程内容优化,能够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3)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好校级精品课程《花灯唱腔》、《花灯舞蹈》,力争在特色专业期内把《花灯唱腔》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加紧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4)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对于戏曲表演类人才的培养,歌舞团、滇剧院、花灯团、专业演出公司等文化艺术企事业单位作为人才的使用者是最有发言权的,并且作为用人单位他们更清楚此类人才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着重强化的素质。因此,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同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目前,本专业已和“丽水金沙”演出有限公司以及云南艺术剧院“梦云南”演出公司达成合作开发课程的意向,并将在建设期内合作开发2门课程。(5)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手段积极开展“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探索,鼓励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考试考核办法。①开展“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形成“以技能导向的项目驱动型课程”、“作品目标实现型”、“理论教学与实训项目相融合”、“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②积极探索课程考试方法。学院在规范各类型课程考试方法的同时,积极构建以岗位要求为考核标准的考试方法,如专业技能课实行的主要考试方法有:教学目标控制和过程管理的考试方法;集体看考、评展的考试方法;赛考一致的考试方法。3、师资队伍建设(1)基本概况本专业现有教师35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16人。近几年来注重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杨建德、张红明、马志坚、罗家荣、李湘云、张华宗、马俊等一批五十岁左右的教师为第一梯队;王润梅、马丽、曹琳、姚沛玲、柏苏航、李婷怡、彭伟、李继勇等一批四十左右的教师为第二梯队;芮子淇、李天林、陈映瑶、杨晓芳、马妮娜、徐维佳等一批不到三十岁的青年教师为第三梯队。(2)建设思路制定了数量上逐年补充,质量上逐步提高,结构上不断改善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采取重在培养,适量引进,改革机制,强化聘任的师资建设方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3)建设要点①强化“双师”素质培养,提高教师专业技能通过举办各类文艺创作演出、专业技能展示、教学比武、论文评选等途径,促进专业教师教育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以政策为导向鼓励青年教师到艺术类高校提高学历、做访问学者;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比赛;鼓励专业教师到专业团体参与大型剧目、重要演出的编排创作与表演,参加顶岗实践。五十年多年的办学历程,使本专业汇聚了一批有丰富经验的艺术家,部分教师有专业艺术院团的工作经历。本专业现有教师35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16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51.5%,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5%。本专业教师在一系列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2008年编剧演的大型现代滇剧《大山作证》获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云南省第十届新剧(节)目展演剧目二等奖。此外个人获奖的有:温木生、马志坚、焦光辉、罗家荣2004年1月获西南片区戏曲比赛园丁奖。罗家荣2004年参加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获表演三等奖。李婷怡、王和平2005年参加云南省首届滇剧花灯艺术周演出分别获表演奖。张红明、马丽2006年参加云南新剧(节)目展演分别获创作二等奖、导演三等奖。参加2008年云南省第十届新剧(节)木展演王润梅获表演一等奖,张红明获导演一等奖。金正明2008年荣获“云南省花灯小戏电视大赛”一等奖,2008年荣获第五届云南戏剧“山茶花”奖,2009年荣获中国广电协会举办的“兰花杯”戏剧类比赛二等奖。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师资结构通过招聘、引进等方式,逐步加大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建立教师进修专项基金,每年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高校提升学历或接受硕士课程、硕士学位学习,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依据本专业的发展要求,结合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确定其发展方向,保证每位教师学有所专,教有所长。加大对教学骨干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在资金、工作条件、业务提高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促进人才脱颖而出。③培养专业带头人在现有教师中选拔2-3名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专业带头人重点培养。通过高职教育理论培训、学术交流和参加对外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专业带头人对专业建设的把握能力,提高其技能水平、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带头人要能够把握专业建设方向、引领专业改革,并传授、帮助和带动年轻教师的成长,形成专业师资的梯队和专业的持续发展,负责组织专业课程体系的修改和完善。通过到国内职业技术院校进行交流,引导青年教师参加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项目研究和实践建设等途径,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成为教学名师、行业专家和名副其实的专业带头人,把
本文标题: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