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五峰县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五峰县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1第1章项目简介1.1基本情况1.1.1项目名称: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1.1.2项目业主:柴埠溪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1.3建设地址: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1.1.4项目负责人:王德奎1.1.5联系电话:0717-58216201.1.6总投资:7480.27万元1.1.7建设期:3年1.2项目概况1.2.1景区介绍柴埠溪地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境内东部、清江南岸。距五峰县东大门渔洋关镇1公里。位于东经110o37'48〃—111o01'00〃,北纬30o33'10〃~30o33'48〃。柴埠溪是清江水系支流渔洋河上段的名称,发源于长阳县的雪山尖,流域面积213平方公里,全长35.8公里。1996年林业部将柴埠溪流域位于五峰境内东部渔洋关镇和长乐坪镇范围内的部分地区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园区面积5526公顷(55.26平方公里),分为一个保护区和四个景区。同年,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和五峰林业局对柴埠溪流域的森林资源和开放建设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确定其为“以良好森林环境为主体,以峰奇、崖险、谷幽、溪清为特色,集旅游观光、文化娱乐、避暑度假、休憩疗养、科普考察为一体的国家森林公园”。在规划的前提下,柴埠溪进行了初期的开发建设,在大湾口建设了公园管理处,目前已建成10公里的旅游支线(砂石路面),从长乐坪镇东侧与五峰至宜昌的鸭来公路相接。在管理处由县公路部门建设了有70个床位的培训中心。从管理处向柴埠溪谷底修建了两条只8公里的简易游览步道和几个简易观景点;在坛子口建立了小型临时管理站,有2.5公里的旅游支线与鸭来公路相连。自1997年开始,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开始接待零星游客。但由于缺乏开发资金,旅游基础设五峰县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2施和配套设施较差,使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合理的开发。1.2.2景区范围本次论证的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位于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内,为便于与森林公园的建设相衔接,范围与国家林业部审定的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相同(详见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位置图)。项目布局中除一些必要的游览观光项目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位于景区外围,大部分旅游配套项目(如住宿、餐饮)都分布于景区周边的服务基地内(五峰县城、渔洋关、松林坪),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在森林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内未安排建设项目。1.2.2研究内容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1.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于1995年4月在西班牙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上通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和地球理事联合会1996年制订的《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关于抓紧开展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投资安排有关工作的通知》(计司社会函[1999]25号)。4.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5.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6.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2年)。五峰县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37.林业部《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4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9.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993年)。10.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2.《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稿)》13.湖北省计委《关于五峰县柴埠溪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14.湖北省计委《关于申报生态旅游项目及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的紧急通知》(鄂计社会字[1999]0826号)。15.《五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6.《五峰县柴埠溪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7.《柴埠溪水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项目投资及效益评估1.4.1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投资总额7480.27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6095.10万元,工程建设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占65.40%、配套设施投资占17.23%、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治理项目投资占17.37%。固定资产投资将分期进行,主要建设任务在2003-2005年三年内完成,三年投资分别为2462万元、3065.8万元和1952.47万元。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将采取多渠道融资的方式,资金主要来源如下:申请旅游国债资金3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建设资金1000万元;企业自筹和引资3480.27万元。1.4.2主要效益评估结论1.4.2.1经济效益本项目建设期三年,即从2003年至2005年,2006年开始投入使用。通过对项目启动后十五年(含三年建设期)的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分别为12.76%和15.57%,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2.10%,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累计为五峰县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4587.73万元,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0.70年(含三年建设期),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4.80年(含三年建设期),项目正常运行实现经营保本的游客数为8.2万人,经济评价指标良好,经济效益比较明显。1.4.2.2生态效益本项目总投资中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治理项目投资占17.37%,即安排俩大量的自然生态恢复、保护以及环境治理项目,这些投资项目的完成将能有效地维护并促进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主要生态效益有:1、改善柴埠溪景区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2、对整个景区甚至整个柴埠溪流域实行退耕还林,能有效地保护清江流域和长江中游地区的生态环境;3、改善景区及景区周边社区环境质量,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4、有利于珍稀动植物资源的保护;5、通过一系列环卫设施的建设,能有效地提高环境质量。1.4.2.3社会效益1、调整柴埠溪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2、保护和弘扬土家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3、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民基本生活问题和剩余劳动力的问题;4、推动柴埠溪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5、提高柴埠溪地区居民的综合文化素质;6、丰富湖北旅游产品内容,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打通长江三峡至张家界的旅游通道。五峰县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5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2.1旅游产业化已成为全球趋势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是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最高的经济产业之一,加快其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和平与稳定为全球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全球旅游行业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世界旅游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世界旅游组织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旅游业、电讯业、资讯科技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三大主要推动力。今天的旅游业,不仅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同时也已形成了社会的系统工程,从资源开发、设施建设、旅游服务、市场营销以及与配套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构成了一统一的大产业体系。作为现代社会基本需求之一的旅游业,已成为衡量各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据1997年12月世界旅游组织在土耳其《旅游业:2000年前瞻》的展望报告,到2020年世界每年将有16亿人次到外国旅游;每年的国际旅游花费是2万亿美元,全世界每天平均有50亿美元花费用在国际旅游上。而且,大体上,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比率是1比10,因此,到2020年每年就有160亿人次在国内进行旅游,花费是20亿美元。以上数据充分展示了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它表明旅游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现已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已进入世界十大旅游国行列,其发展的强劲势头正受到世人瞩目。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2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特别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和带薪假日及双休制的实施,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旅游消费与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大众化、生活化和个性化的特点,现代旅游发展方式也由单一的观光游览向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及以文化为载体的各种专题旅游于一体的多种方式转化,人们通过旅游活动不仅饱览优美的自然风光,更要品味和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五峰县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6方文化,达到修身养性、健康娱乐、丰富生活的提高素质的综合效果。旅游业正不断地向人们展示其极其美妙的发展前景。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示: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西移,各地要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国民经济新增长点。按国家旅游局制订的发展计划,到2010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将达13万—14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率将达到8%左右,旅游业将发展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可见,中国旅游业在新的世纪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因此,五峰县柴埠溪将旅游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突破口,顺应了世界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2.2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对旅游区及旅游景点的粗放式管理、旅游设施的过度膨胀,这些不良后果正在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因此,要求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使资源使用的速度低于更新的速度,保证现代社会和后代社会的发展有充足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生态旅游就是在旅游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其主要以欣赏和研究生态区的自然景观、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及文化特征为目的,旨在突出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它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相比有很大的不同:①生态旅游以获取自然科学知识和人类文化知识为主;②生态旅游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旅游活动;③生态旅游所需的游览条件较简单;④生态旅游是一种无污染无破坏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一经提出,以其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迅速引起国内外旅游界与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生态旅游的发展能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风景、植物、动物及当地文化创造新的价值。生态旅游区具有以下三大特性: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性;提高经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协调性;保持经济效益的可持续获得性。以大自然为取向的生态旅游活动逐年增加,发展势头强劲。1998年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在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生态旅游。据估算,生态旅游正以25%—3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众多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五峰柴埠溪地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正是这种旅游发展趋势最现实的反映和五峰县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7必然的战略选择,可以说是切准了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脉博,选准了旅游开发的项目导向。2.3湖北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全省旅游业的发展。湖北省政府早在1996年就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并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发展,把旅游业当作脱贫致富、换取外汇和支撑本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湖北对外开放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桥梁。继下发《加快湖北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以后,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湖北旅游业发展的决定》。这对全省旅游行业既是前所未有的重任,更是史无前例的重大机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湖北已成为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港澳台投资和海外投资由南向北推进两大浪潮的交汇点,随着东西、南北资金、物资、信息、人才等的流动,必将为湖北旅游乃至经济发展注入极大的活力,为湖北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目前,湖北旅游“十五”规
本文标题:五峰县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