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亚洲内环海底光缆系统支线项目
亚洲内环海底光缆系统支线项目(VSNLINTRA-ASIA)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ChinaOffshoreEnvironmentalServicesLTD国环评证甲字第1109号二○○八年六月1总则1.1评价任务由来与评价目的1.1.1评价任务的由来亚洲内环海底光缆系统(VSNLINTRA-ASIA)是由TATA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PteLtd为主投资建设的海底光缆系统,该系统将在亚洲东部周边国家之间建设一个国际海底光缆网络。亚洲内环海底光缆系统涉及中国海域的部分为S2、S3、S4、S8、S9五段路由,本项目在中国海域的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主干线)包括中国海域内主干线部分的S2、S3、S4段路由,二期工程(支线)包括S8、S9段路由。本次环评的评价对象为二期工程S8、S9段路由在中国管辖海域以内部分。受建设单位TATA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PteLtd的委托,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承担了本项目在中国海域的二期工程,即“亚洲内环海底光缆系统支线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亚洲内环海底光缆系统支线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已得出初步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1.2评价目的在充分研究亚洲内环海底光缆系统支线项目(VSNLINTRA-ASIA)建设工程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与监测,评价工程所在的区域周围的环境质量现状;根据项目的工程分析,分析、预测与评价工程各阶段对附近海域的影响程度。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亚洲内环海底光缆系统支线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并对该工程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及局部生态破坏提出可行的减缓和补偿措施,为工程设计、海洋环保主管部门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评价标准1.2.1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本项目海水水质评价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标准;沉积物评价执行《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标准;海洋生物质量的海洋贝类生物执行《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标准;由于鱼类、甲壳类生物质量目前仍无国家统一标准,参照《全国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推荐的标准进行评价。1.2.2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施工船舶污染物,船舶污染物的排放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中的相应标准。1.3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1.3.1环境影响要素识别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要素识别见表1-1。表1-1主要环境影响要素识别表作业过程污染物主要污染因子排放方式影响对象影响程度铺线前开道作业悬浮沙悬浮沙间断排放海水、生物小含油污水石油类运回陆地处理—无发动机尾气烟尘、CO2、烃类间断排放大气环境轻微发动机噪声噪声间断排放声环境轻微生活污水COD、BOD5运回陆地处理—无生活垃圾食品废物、包装物运回陆地处理—无海底垃圾渔网、金属丝、缆线等运回陆地处理—无光缆铺设及监测和埋线作业工业垃圾光缆边角料运回陆地处理—无悬浮沙悬浮沙连续排放海水、生物中含油污水石油类处理后排放—轻微发动机尾气烟尘、CO2、烃类间断排放大气环境轻微发动机噪声噪声间断排放声环境轻微生活污水COD、BOD5处理后排放海水、生物轻微生活垃圾食品废物、包装物分类处理,部分处理后排放,部分运至陆地处理海水、生物轻微1.3.2评价因子筛选根据表1-1的识别结果确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如下:1.3.2.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海水水质评价因子:包括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铜、铅、锌、镉、汞、铬、砷、硫化物、挥发酚。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因子:包括硫化物、有机碳、石油类、铜、铅、锌、镉、铬、汞、砷、氧化还原电位。海洋生物质量评价因子:包括石油类、铜、铅、锌、镉、汞、砷。海洋生态环境评价因子:是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和鱼卵仔鱼。1.3.2.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施工阶段铺设光缆搅起的悬浮沙。1.4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及其与本项目的相对位置见表1-2。表1-2工程附近海域主要环境敏感目标编号主要环境敏感目标与本项目相对位置1南海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近岸段穿过2担杆汇聚流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光缆近岸段西,约10km3担杆-佳蓬列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光缆近岸段西,约22km4鱼类产卵场近岸段穿过5珠江口渔场近岸段穿过6粤东渔场近岸段穿过1.5评价范围、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5.1评价范围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范围为亚洲内环海底光缆系统中S8、S9段路由在中国政府管辖海域以内部分,总长约846km。评价的各段光缆在中国政府管辖海域的路由情况见表1-3及图1-1。表1-3本项目在中国政府管辖南海海域的路由情况表序号路由编号路由长度(km)起止点1S8165.411中国海域边界点-BU22S9680.223香港特别行政区管理海域边界点-BU3总计845.634/图1-1本项目路由位置示意图根据海底光缆项目的环境影响特征,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为沿海底光缆路由两侧各10km范围海域,总评价面积约16912.68km2。1.5.2评价内容本项目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海洋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详细的工艺过程及工程污染和非污染环境影响分析,对工程可能造成的海洋环境及生态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生态补偿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促进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将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1.5.3评价重点评价重点为从环保角度对光缆的路由方案进行环境优化分析;光缆路由海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光缆铺设所搅起的海底泥沙对海水水质、沉积物、底栖生物以及海洋生态的影响;环境事故风险评价及防治措施;以及建设期的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等。1.6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确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见表1-4。表1-4评价等级工程类型路由段落评价等级地形地貌水动力水质沉积物生态风险海底光缆近岸段232222离岸段232222远岸段2322222工程概况2.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亚洲内环海底光缆系统支线项目;项目性质:新建;项目规模:S8、S9段在中国海域内路由总长约846km;建设单位:TATA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PteLtd;施工单位:TycoTelecommunications(US)Inc;中国代理:香港环境资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广州海润咨询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2.2工程主要原料2.2.1光缆本项目的主要原料为Tyco公司生产的SL17和SL21系列光缆,除在深水区使用的轻型光缆外,还包括了一些具有保护性设计的光缆,主要包括:专用光缆(SPA),轻型金属丝铠装光缆(LWA)、单铠装光缆(SA)、双铠装光缆(DA)、双铠装高耐磨光缆(DA-HA),以及岩石铠装光缆(RA)。各种类型的光缆均考虑了对海水腐蚀的防护作用,避免光缆被腐蚀破坏后重金属溶出对海水水质及沉积物的影响。2.2.2交越处保护套管为保护光缆不受磨损,光缆与其它金属管线的交越处应用硬塑料套管进行保护。本项目用到的标准保护套管的长度为2米,外径为91毫米,内径为38毫米,颜色为橘黄色,密度为1150Kg/m3。2.2.3其它原料此外,本项目的原料还包括各种光缆接头。光缆连接装置的保护外壳均为铜合金,可起到防腐作用,具有抗25年以上海水腐蚀设计。2.3施工方案海底光缆工程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复杂困难的大型工程,美国Tyco电信公司承担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本工程跨越海区较大,海域水下地形多样,根据本项目施工工具特点,确定本项目的施工总体布局为水深1000米以浅的路由海域采用埋设方法,水深1000米以深的路由海域采用表面敷设法。根据路由调查结果,确定本项目的施工方案如下:(1)埋设段:本项目S8、S9段在中国管辖1000m以浅海域总长约为330km,本段路由通过专业海缆船“RelianceClass”使用埋设犁及ROV(远程遥控机器人)进行埋设;(2)敷设段::本项目S8、S9段在中国管辖1000m以浅海域总长约为516km,本段路由采用表面敷设法,即由专业海缆船“RelianceClass”直接沿海缆路由将光缆抛入海中。光缆的海底安装作业可以分解成以下几个步骤:铺线前开道作业、海底铺设作业和铺后监测和埋线作业。3工程分析3.1施工阶段环境影响分析3.1.1施工期污染影响分析3.1.1.1废气废气主要来自于作业船只排放的柴油机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2、烃类、烟尘等。本项目施工期废气的排放具有排放量小、间歇性、短期性和流动性的特点。3.1.1.2船舶污染物铺线前开道作业船舶污染物主要包括船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含油污水,本施工阶段施工船上无污染物处理设施。船舶污染物将随船携带,运至陆地处理,不在中国海域排放。海底光缆铺设作业及铺后监测和埋设阶段船舶污染物主要包括船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含油污水,本施工阶段施工船上配备生活及含油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船舶垃圾经分类后部分处理后排放,部分将随船携带,运至陆地处理,不在中国海域排放。3.1.1.3海底垃圾及工业垃圾铺线前开道作业打捞的海底垃圾暂存于施工船上,运至新加坡港处理。光缆铺设阶段产生的光缆边角料将暂存于施工船上,运至陆地处理,不在中国海域排放。3.1.2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进行光缆埋设作业时,埋设犁将扰动海底泥沙,产生悬浮沙,会对海域水质质量以及生物资源产生影响。悬浮沙的产生速率与搅动沉积物的横截面积、光缆埋设的速度、沉积物密度和起沙率等因素有关。本项目埋设段采用世界上先进的埋设犁设备施工,悬浮沙的产生速率和产生量较小。悬浮物排放会掩埋覆盖底栖生物,造成底栖生物的损失;另外施工扰动海底泥沙,使海水悬浮物浓度增加,影响局部海域海洋生物的生存活动。但海上段施工时间较短,且由于海域宽阔,生物具有活动性,因此,人为活动的干扰不会根本性改变海洋生物的觅食及活动规律。施工结束后,在施工区海域会逐渐形成新的生态平衡。在深海区域电缆表面敷设作业,施工船直接将海底光缆沿海缆路由抛入海中,该方法对海底环境几乎没有影响;铺线前开道作业对海底扰动较小,但海上船只施工过程会干扰作业区域海洋生物的生存活动,这种影响随着当地施工作业的结束而消失。3.2运营阶段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本项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原材料可能经海水腐蚀后溶出重金属,影响海水水质及沉积物环境。此外,发生风险事故时,后续的海上修复作业会对海域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因素同施工期。施工期以及光缆修复会对渔业资源等开发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3.3工程废弃阶段的影响分析若将海底光缆弃置原地,海缆会长期暴露在海底或浅层海底土中可能导致外保护层破坏,重金属溶出,将会影响海底的土质环境和海水的水质环境,造成附近海区的重金属污染。若将光缆打捞回收将产生悬浮沙,影响海水水质及海洋生物,但影响是短暂的。光缆服务期满后应妥善处置光缆,防止污染海洋环境。3.4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的符合性分析亚洲内环海底光缆系统(VSNLINTRA-ASIA)将在亚洲东部周边国家之间建设一个国际海底光缆网络。网络采用96波10Gb/s波分复用技术,设计总容量为3.8Tb/s,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名录》2005年本中的鼓励类。亚洲内环海底光缆系统(VSNLINTRA-ASIA)建成的重要意义在于完善亚洲国际通信网络,为我国的国际通信提供支持。4区域自然环境现状由于本部分内容涉及国家保密性数据和资料,本报告简本不提供本部分资料,关心的公众及单位可联系评价单位,了解现状情况。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1.1水文动力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水动力环境影响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相关评价资料表明,管线埋设3m宽左右线状海域海底地形仅有微小变化,浅海段海域海底地形基本无变化,因此对水动力环境影响甚微
本文标题:亚洲内环海底光缆系统支线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