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21T 1596-2008 农产品质量安全 辽星1号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ICS备案号: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DB21/T1596—2008农产品质量安全辽星1号种子繁育技术规程2008-08-04发布2008-09-01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1596—2008I前言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张燕之、隋国民、郑文静、王昌华、赵家铭、滕国峰、韩勇、李建国、代贵金李全英、李如海。DB21/T1596—20081农产品质量安全辽星1号种子繁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辽星1号种子繁育技术的术语定义、种子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543.1-3543.7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7414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GB/T7415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8371水稻种子检疫规程GB/T15790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NY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育种家种子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用于进一步繁殖原原种的最初一批种子。3.2原种指由育种家种子按原种生产程序直接繁育的1代~3代种子,纯度达到99.9%。3.3良种由原种扩大繁殖的种子。种子来源必须是育种单位提供或原种场繁殖,经检验合格的原种。种子质量符合GB/T3543.1~3543.7规定的各项指标。3.4杂劣株不符合本品种特征特性或生长不正常的植株。4原种生产4.1用育种家种子繁殖原种。4.2繁种季节水稻繁种在辽宁省每年春季进行。4.3选地选择符合NY5116要求,土壤肥沃、灌排方便、无检疫性病害的地块。DB21/1596—200824.4种子处理4.4.1晒种浸种前在户外阳光下将种子平铺8cm~10cm晒2d~3d即可。4.4.2浸种消毒播前采用高效低毒农药浸种,水面高出种子15cm,浸种72h以上。浸种用药按照GB4285和GB/T8321执行。4.5播种4.5.1播种期沈阳及沈阳以北地区可在4月上中旬播种,其它地区适宜播种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4.5.2播种方法在床面平铺打孔地膜或编织袋,覆2.5cm厚营养土,刮平,浇透水,待水渗透后及时进行播种。每平方米播干种100g,镇压使种子与床土贴实。浅覆营养土,以不露种子为准。4.5.3苗床封闭施苗床除草封闭剂丁草胺乳油,每平方米用要草胺0.30毫升,兑水喷雾。4.5.4保温材料覆盖采用开闭式拱棚。4.6秧田管理4.6.1出苗前管理如果苗床缺水,及时浇一次透水,棚温控制在30℃以内。4.6.2出苗后管理1叶1心时温度控制在25℃~28℃,晴天进行适当通风炼苗,床土水分不宜过多,保持湿润,可两天浇一次水;1.5叶~3.0叶时棚内温度控制在22℃左右,床面要略呈干燥,高温天气及时通风,控制秧苗徒长;盐碱地育苗要及时掌握床土的PH值变化,pH值升高时要浇酸化水,一般50kg水加浓硫酸50ml。4.6.3插秧前管理3.0叶至移栽时每天浇一次透水;气温超过20℃时,要大通风炼苗;插秧前4-5天晚间揭去拱棚炼苗,追施送嫁肥,每平方米施硫铵50g~80g,兑水100倍喷施,然后用清水洗净。插秧前一天用40%乐果乳油兑水800倍喷雾带药移栽防治潜叶蝇。4.7本田管理4.7.1本田整地深翻整地。在土壤封冻前秋翻或解冻后春翻,耕深15cm~20cm。旋耕整地。深度为12cm~15cm。移栽前放水泡田,泡透后进行水耙地,耙到寸水不露泥、上糊下松的程度。4.7.2移栽4.7.2.1移栽时间当气温稳定通过14℃,叶龄3.6片~4.5片时开始移栽。一般适宜移栽期为5月15日~5月25日。4.7.2.2移栽密度以30cm×(13.3cm~16.5cm)为宜,每穴1株。4.7.3施肥4.7.3.1施肥总量每公顷施N:8kg~10kg,P2O5:8kg~11kg,K2O:3.8kg及少量硅肥和微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无机氮与有机氮之比小于1。4.7.3.2底肥有机肥、磷、锌肥、50%钾、50%无机氮、硅肥和微肥一次全部放入做底肥。4.7.3.3追肥DB21/T1596—200834.7.3.3.1分蘖肥移栽一周后,追施第一次分蘖肥,占总N量的20%~30%,间隔10天追施第二次分蘖肥,占总N量的20%。4.7.3.3.2穗肥7月初,酌情追施穗肥,占总N量的10%。4.7.4水分管理返青期保持2cm~3cm水层,分蘖期采用浅、湿、干交替灌溉技术,分蘖后期适当晾田;幼穗分化期保持浅水层,收获前7d~10d断水。4.7.5病虫害防治4.7.5.1稻瘟病依据GB/T15790对稻田开展调查,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40%富士一号乳油或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0kg~1.25kg对水500倍喷雾;也可用13%灭稻瘟一号或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1.5kg,兑水500倍喷雾。4.7.5.2稻曲病在孕穗中后期每公顷用井岗霉素150g~200g兑水750kg喷雾,或用DT杀菌剂在出穗前兑水喷雾在抽穗前10日内喷施。4.7.5.3稻飞虱、稻条纹叶枯病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分别用阿克泰2g/667m2~4g/667m2兑水喷施。4.7.5.4水稻二化螟依据NY/T59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规定,在7月上旬二化螟产卵盛期和孵化期用杀虫双、杀虫单、三唑磷、杀螟松等进行喷雾或喷浇。但对稻田养殖的地块不宜使用伤害养殖物的药物。4.7.5.5稻水象甲6月初用低毒杀虫剂阿克泰2g/667m2~4g/667m2防治。4.7.5.6杂草防治根据稻田杂草类型,移栽后5d~7d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每公顷60%丁草氨乳油1.5kg加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200克拌300kg细沙子或潮土撒施,施药后保持水层4cm~5cm一周,主要防治稗草、野慈菇、鸭舌草、泽泻;如果杂草防效差,可每公顷48%苯达松乳剂1.5kg加25%敌稗乳油7.5kg兑水250kg,在6月中下旬排干稻田水进行叶面喷雾,两天后灌水,主要防治三棱草与稗草。所使用除草剂按照GB/T8321和GB4285执行。4.7.6去杂去劣4.7.6.1苗期观察叶色、叶型等,去除杂劣株。4.7.6.2始穗期至成熟期观察出穗期、株型、株高、穗型、有无芒、颖色、粒型等去除杂劣株去杂使原种杂株率≤0.08%。4.8收获霜前收获,单收、单独脱粒、单运,包装内外有标签,严防混杂。4.9种子质量检验和检疫按GB/T3543.1-3543.7和GB837执行。4.10包装、贮藏贮藏在通风干燥的场所,防止混杂、虫蛀、霉变以及鼠、雀等危害。按GB/T7414和GB/T7415执行。5大田用种生产5.1用原种种子繁殖大田用种DB21/1596—200845.2选地选择土壤肥沃、灌排方便、无检疫性病害的地块。5.3育苗大田繁种每平方米150g~200g干籽。5.4秧田管理按本规程4.6.1、4.6.2、4.6.3规定执行。5.5本田管理5.5.1本田整地按本规程4.7.1规定执行。5.5.2移栽5.5.2.1移栽时间按本规程4.7.2.1规定执行。5.5.2.2移栽密度以30cm×(13.3cm~16.5cm)为宜,每穴2株~3株。5.5.3施肥5.5.3.1施肥总量每667m2施N:15kg,P2O5:11kg~16kg,K2O:3.8kg及少量硅肥和微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无机氮与有机氮之比小于1。5.5.3.2底肥有机肥、磷、锌肥、50%钾、50%无机氮、硅肥和微肥可一次全部放入做底肥。5.5.3.3追肥5.5.3.3.1分蘖肥移栽一周后,追施第一次分蘖肥,占总N量的20%~30%,间隔10天追施第二次分蘖肥,占总N量的30%。5.5.3.3.2穗肥7月初,酌情追施穗肥,占总N量的10%。5.5.4病虫害防治按本规程4.7.5规定执行5.5.5去杂去劣5.5.5.1苗期观察叶色、叶型等,去除杂劣株。5.5.5.2始穗期至成熟期观察出穗期、株型、株高、穗型、有无芒、颖色、粒型等去除杂劣株使良种杂株率≤0.1%。5.6收获霜前收获,单收、单打、单运,包装内外有标签,严防混杂。5.7种子质量检验和检疫按GB/T3543.1—3543.7和GB8371规定执行。5.8包装、贮藏贮藏在通风干燥的场所,防止混杂、虫蛀、霉变以及鼠、雀等危害。按GB/T7414和GB/T7415规定执行。——————————
本文标题:DB21T 1596-2008 农产品质量安全 辽星1号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66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