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银行货币发行岗工作总结范文
银行货币发行岗工作总结范文第一篇范文:货币银行学总结一、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含义、货币概念、货币职能、货币结构和总量衡量、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国内货币制度演变、国际货币制度演变1、货币概念货币——用来支付商品和劳务或免除债务的手段——货币的功能概念;货币的存在是由于拥有和接受货币的人对货币的信任——货币的心理因素;货币的流通在现代社会有国家强制力做后盾——货币的社会和国家因素;货币定义:货币是指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货币、财富和收入之间的区别财富——存量概念:包括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财富不仅包括货币,还包括债券、股票、房产、家具、轿车等资产,比货币的概念宽泛得多;收入——流量概念:一段时间的货币和非货币所得2、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商品货币)-——代用货币(代替贵金属流通、可兑换)——信用货币(法币、银行存款、电子货币)法币与有价值的商品货币的根本差别在于:后者的使用不要求信任或授信,而前者的使用包含了对政府的信任或至少是对政府的服从。3、货币的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等职能。其中,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是最主要的两大职能。此外,货币流通如果越出国界,一国的主权货币还将承担世界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交易媒介(流通手段):货币媒介商品交易价值贮藏:货币一旦退出流通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就执行价值贮藏手段的职能。思考:任何资产诸如货币、股票、债券、土地房屋,都是价值储藏手段。而且很多作为储藏手段较货币为优,为什么人们还要持有货币?答案与货币的流动性有关。货币在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高。为了避免缺乏流动性可能带来的损失,人们持有一定量的货币。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优劣:依赖于物价水平的高低。案例:恶性通胀时,货币成为在人们手中迅速传递的“烫手的山芋”。如何理解现代信用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贮藏手段职能的重要性日益增强,该职能的有效发挥系于币值的稳定。后金本位时代通胀和汇率波动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该职能的发挥。这再次涉及到当前货币制度的缺陷问题。货币的两大基本功能:交易媒介+价值贮藏。货币形态演进在增强其交易媒介职能的同时,似乎在弱化价值贮藏职能,但经济发展则对货币的价值贮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货币的结构:即货币的层次(外延角度的货币定义)货币层次划分标准:流动性4、什么是货币的流动性?货币的流动性: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即对商品和劳务购买支付的直接程度。按照不同货币性资产的流动性大小,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M1,M2,M3„„)各层次货币量之比形成货币结构。货币结构反映货币的流动性差异,亦称货币的流动性结构。5、货币层次划分由于各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法规差异,广义的货币指标各国不尽相同。一般划分M1=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狭义货币)M2=M1+准货币(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广义货币)M3=M2+其他金融机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IMF对货币层次的划分IMF在2000年公布MFS(《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之前,出版了一些货币与金融统计编制指南,其中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M3四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货币,M0+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M2:狭义货币和准货币,M1+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CDSM3:广义货币,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从总体上看,西方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从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或价值贮藏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的。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西方学者还是倾向于把M1作为货币的基本定义。在实践操作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同时采用M1,M2、M3等多种指标、多个层次来测算货币供应量。6、中国的M系列中国从1984年开始探讨货币层次的划分,在1994年12月28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中,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各层次所涵盖的内容如下M0=流通中现金M1=M0+银行活期存款(狭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广义货币)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M2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货币的度量是一个越来越大的难题,困绕政府、困绕经济学家、困绕金融界原因:金融创新不断推出新的具有货币性的金融工具,货币与非货币的边界非常模糊。货币当局对货币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货币当局的可能选择是从控制货币走向控制流动性资产。(二)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概念: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的。货币制度构成要素1.货币材料的确定规定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一种货币制度区别于另一种货币制度的依据币材的消失:20世纪70年代,各国的法令中都抹掉了以任何商品充当币材的规定,币材作为货币制度的构成因素消失。2、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就是该国货币的名称,如果几个国家通用一个名称,则在前面加上国家名号,如美元,加元等。货币单位的值:即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3、本位币、辅币铸造及偿付能力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不足值,贱金属铸造;与本位币自由兑换;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自由铸造的意义:使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自有调节货币流通量;辅币限制铸造(铸币税),只具有有限法偿力。4、货币发行保证制度发行保证制度也称发行准备制度,通常以货币金属作为发行信用货币的保证。目前,各国仍然保留发行准备制度,如金准备制度、外汇储备、国家债券等,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5、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银两本位/银币本位):最早实行的货币制度之一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它是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货币制度。银币或白银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或白银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自由输出入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同时作为本位币)平行本位:金银比价由市场自发形成,不规定法定比价(不稳定)双本位:金银按法定比例流通(官定比价与市场比价同时存在,主要的复本位形式)跛行本位:金银按固定比例兑换,金可自由铸造,但银不能(不是典型的复本位制,而是过渡形式的货币制度)复本位制的缺陷:劣币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GreshamLaw)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启示:货币本性的排他性、独占性金本位制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主要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后两种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金币本位制(GoldSpecieStandard)这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典型的金本位制。金铸币本位制的特点是:①以法律规定货币的含金量;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③流通中其他货币和金币之间可以按法定比率自由兑换,也可以兑换与金币等量的黄金;④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或输入本国。金块本位制(GoldBullionStandard):生金本位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①金币仍作为本位货币,但市场不再流通和使用金币,而是流通纸币;②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③不许自由铸造金币,但仍以法律规定纸币的含金量;④限制黄金兑换范围,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金币,可以有限度地兑换金块。金汇兑本位制(GoldExchangeStandard):虚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①市场上不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货币规定含金量②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这些外汇在国外才能兑换成黄金;③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④附庸性质的货币制度;从金币本位制到金块本位制,再到金汇兑本位制,可以看出:第一,货币和黄金的联系越来越薄弱。第二,货币制度演变中体现的节约原则。6、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1973年末,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实行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特点: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能兑现的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其流通依赖人们对该货币的信心和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当某种货币可能发生大幅度贬值时,人们拒绝接受该货币。信用货币投放过多会引发通货膨胀,是这一货币制度特有的经济现象;现代信用货币包括纸币、辅币(二者统称通货、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可用作支付手段的信用工具如支票、信用卡、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的迅速发展将对传统的货币管理和流通形成挑战。(三)我国货币制度基本内容货币名称:人民币,无限法偿,没有含金量,不能自由兑换黄金货币单位:本位币单位:元;辅币单位角分货币发行:发行权集中,中国人民银行唯一发行机关,集中管理货币发行基金。货币发行保证:信用保证、政府债券、商业票据等;黄金、外汇保证1、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简称IMF)。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双挂钩”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缺陷:特里芬两难”(TriffenDilemma)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安排下,美元存在两难: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国需有充足的美元,但这会导致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又会影响各国对美元的信心。美元的这种两难境地是196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首先提出,故又被称为“特里芬两难”。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标志性事件:美元与黄金脱钩(1971年)——基础动摇其他主要货币对美元自由浮动(1973年)——彻底瓦解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牙买加体系)1976年《牙买加协议》: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体系。牙买加体系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黄金非货币化、扩大特别提款权SDRs(纸黄金)的作用、汇率制度多样化发行SDRs旨在补充黄金——美元本位,从黄金——美元本位转向黄金——美元/SDRs本位2、区域货币一体化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典范:欧元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2002年7月1日开始,欧元成为欧元区惟一的法定货币;欧元启动对国际储备体系的影响欧元出现前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主导下的美元、日元、德国马克、SDRs并存;欧元出现后,挑战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主导地位短期挤出美元在国际储备体中的一部分份额;在中长期动摇美元的主导地位;形成国际储备体系“非对称的三极”(美、欧两级强;日元一级弱)Evolutionofthefinancialsystem国内货币与国际货币的差异:国际货币价值具有协议性、国际性;自愿接受;国内货币价值由发行国以法律形式确定;强制接受;国家货币制度和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历程及动因机制国家货币制度演进历程: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演进历程:国际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演进动因:币材(尤其是黄金)的增长无法满足经济和贸易快速增长的需要。这种演进本身逐步削弱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职能,也削弱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并可能是导致金融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国际金本位制的缺点从根本上讲是它过于“刚性”,这表现在: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黄金存量的绝对不足和相对分布不均,使国际金本位制的物质基础不断削弱。对后金本位时代货币体系的思考金融体系应该建立在“大陆”上还是“海洋”上?货币体系本身带来了风险,然后我们来管理风险,众多衍生品在管理风险的同时又在大量制造风险。价格、利率、汇率的剧烈波动本身可能更多地与货币体系的缺陷有关。第二章信用与利息率(一)1、信用
本文标题:银行货币发行岗工作总结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70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