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3-T 677-2008 蜂蜜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ICS65.020.30B40备案号: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T677—2008蜂蜜安全生产技术规范Safetyproductiontechnicalregulationofhoney2008-02-25发布2008-03-25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677—2008I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浙江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彩霞、徐高清、高春先、王钫、应珊婷、姚晗珺、刘素梅、潘洋。DB33/T677—2008II引言蜂蜜是我省重要的传统出口农产品。我国加入WTO后,蜂蜜生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给蜂蜜生产销售带来较大影响。为提高蜂蜜质量安全生产水平,统一生产技术标准,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依据,扩大出口,根据蜂蜜生产技术的特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蜂蜜安全生产的技术规范和要求,适用于蜂蜜的安全生产,主要包括质量安全要求、环境条件、蜂场保洁和消毒、工作人员健康要求、饲料管理、蜂群饲养管理、蜜蜂病虫害防治、生产管理和各个生产环节的记录要求等方面。DB33/T677—20081蜂蜜安全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蜜蜂养殖过程中蜂蜜生产的质量安全要求、环境条件、蜂场的保洁和消毒、饲料管理、蜂群饲养管理、蜜蜂病虫害的防治、蜂蜜生产管理及记录的内容及保留。本标准适用于蜂蜜的安全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档,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档的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档,其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17白砂糖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4963-2003蜂蜜卫生标准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8796-2005蜂蜜GB/T19168-2003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NY/T639蜂蜜生产技术规范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137蜂花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进口兽药品质标准(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93号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35号公告3质量安全要求3.1感官要求应符合GB18796-2005条款4.1的规定。3.2理化要求应符合GB18796-2005表1和表2的规定。3.3安全要求3.3.1微生物指标应符合GB14963-2003表2的规定。3.3.2药物残留安全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35号公告(《动物食品中兽药昀高残留限量》)的规定。出口蜂蜜应同时符合进口国对蜂蜜的药物残留要求,参见附录A、附录B和附录C。DB33/T677—200823.3.3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4蜂蜜生产的环境条件4.1蜂场的环境条件4.1.1蜂场应远离受污染的环境,如化工、农药、造纸或粉尘较大的企业。4.1.2避免在畜牧场及常使用农药的果园或区域放蜂。4.1.3蜂场周围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的要求。4.1.4蜂场附近应有便于蜜蜂采集的良好水源,水质应符合NY5027的要求。4.1.5放蜂场地半径5km范围内的土壤,应有利于蜜粉源植物的生长和开花泌蜜,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II类的规定。4.2蜜粉源选择4.2.1蜂场附近3km范围内应具备丰富的蜜粉源植物。定地蜂场附近至少要有两种以上主要蜜粉源植物和种类较多、花期不一的辅助蜜粉源植物。4.2.2有毒蜜粉源植物开花期,半径5km范围内不应放蜂。主要有毒蜜粉源植物有鱼藤精、雷公藤、博落回、藜芦、紫金藤、苦皮藤、钩吻、乌头等。4.2.3避免采集吸食甘露蜜。5蜂场的保洁和消毒5.1消毒剂的选用消毒剂应对人和蜜蜂安全、无残留毒性,对设备无破坏性,不会在蜂蜜中产生有害积累。5.2巢脾的消毒与保管5.2.1巢脾的消毒用75%的乙醇对巢脾进行喷雾消毒,消毒后的巢脾用清水漂洗并晾干。5.2.2巢脾保管储存前用96%~98%的冰乙酸,按每箱体20mL~30mL密闭熏蒸,或用升华硫点燃熏蒸,防止大、小蜡螟对巢脾的为害。用于保存巢脾的仓库应清洁卫生、阴凉、干燥、通风,避免巢脾发生霉变。5.3环境消毒5.3.1对放蜂场地应事先消毒,如用5%的漂白粉水溶液进行喷洒消毒。5.3.2每周对蜂场的死蜂和杂草清理一次,清理的死蜂应及时深埋。5.4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蜂场工作人员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应从事蜜蜂饲养和蜂蜜生产工作。6饲料管理6.1喂蜂用白糖和淀粉酶解糖浆应符合GB317的要求。6.2喂蜂用蜂花粉应无污染、无霉变,符合NY5137的要求。6.3来源不明的蜂蜜、蜂花粉或花粉代用品应经过灭菌处理。6.4喂蜂用其他辅助饲料应无污染、无霉变、无有害药物残留。6.5饲料中不应添加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抗氧化剂、防霉剂、激素、药物等。6.6喂蜂用饲料应贮存在干燥、无污染、清洁的室内或仓库。7蜂群饲养管理DB33/T677—20083定地浙江的蜂群周年管理按复壮、强盛、渐减和越冬四个阶段进行。7.1复壮阶段7.1.1复壮时间从蜂群放出蜂王开始繁殖到上继箱期间称为蜂群的复壮阶段,一般从1月开始到3月中下旬结束。7.1.2箱体清洁对蜂群作全面检查,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物等,保持箱体清洁。7.1.3温度调节根据蜂场所在地气候特点进行箱内或箱外保温。7.1.4促进繁殖密集群势,保持蜂多于脾进行繁殖。起繁群势单王群为1框~3框,双王群为2框~4框。达不到早春起繁单王群昀低标准群势的蜂群,应合并组成双王群繁殖。始繁的底脾中部巢房应做成圆形实心花粉脾。7.1.5补饲和奖饲适时补饲或奖饲。蜂群始繁后,用适当浓度的糖水适当奖饲,剌激蜂王产卵。成熟蜜脾不够,也可用适当浓度的糖水灌脾(巢外挂脾)或用饲喂器饲喂。7.1.6喂粉和喂水较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来临前,及时加入上年留存的花粉脾或补饲人工花粉。坚持每天巢门喂水,可在水中加0.1%的食盐。7.1.7疾病防治春繁时应提前做好蜂病预防工作。蜂群治螨,应在始繁前完成;必需用药时,应做到合理用药。7.1.8调脾扩巢适时加脾扩大蜂巢,直到添加继箱。7.2强盛阶段7.2.1一般从3月中旬开始到10月结束。7.2.2将蜂群转移到既有蜜粉源又较凉爽的地方放养。7.2.3用自然或人为遮荫和洒水等措施为蜂群生产和繁殖创造适宜温度条件。7.2.4饲料不足时,在傍晚进行补助饲喂或用贮备的蜜粉脾补足。7.2.5晴热天气时,在蜂箱铁纱副盖上放一洁净盖布,在11:00~14:00用干净的清水将盖布喷湿。7.2.6积极捕杀、诱杀胡蜂,防治蜂螨。7.2.7采取转场等措施防止蜜蜂农药中毒和农药污染蜂产品。7.2.8定期全面检查,毁净自然王台、加强通风,防止自然分蜂。7.2.9加强双王群的管理。进入大流蜜期后,用王笼将双王群中的一王扣在继箱上,单王生产,流蜜后期把王放回原处;或将其中一王带蜂两脾(一张封盖子脾,一张蜜脾),另组织新双王群繁殖。子脾间蜂路不小于10mm。巢脾不足时,加巢础造脾。7.2.10在当地春季昀后一个主要蜜源结束前25天,应控制繁殖,提高蜂子比值。流蜜末期留足饲料,保证继箱内有2张~3张大蜜脾,提高蜂子比值,兼顾繁殖,子脾应有角蜜。7.2.11育王换王。组织交尾群前11天移虫育王。第一次移虫育王后10天,再培育第二批王台,以备新王飞失或交尾不成功时补台用。育王时,选取浆蜜产量高、易维持强群、性情温顺、抗病力强的蜂群作父母群及育王群。开始育王前25天,选专用雄蜂脾加入种用雄蜂群中开始培育雄蜂,并经常割除非种用雄蜂群中的雄蜂蛹。新王成功后,先替换老劣蜂王及抗病力差的蜂王,再分批换王或组织双王群。DB33/T677—200847.3渐减阶段7.3.1一般在10月~11月。保持群势,培育适龄越冬蜂。7.3.2适时停止蜂王浆生产,采取适当措施促进蜂群繁殖。秋繁的起步群势一般要求为4框以上。强群可适当分蜂。7.3.3繁殖越冬蜂宜选择蜜粉源较好的场地。7.3.4渐减阶段开始后,用1:2的糖水奖饲。平箱群应有一张完整蜜粉脾,子脾有角蜜;产浆群继箱内保持1张~2张大蜜脾。如饲料不足,奖饲前应先用2:1的糖水迅速补足。7.3.5在秋季主要蜜粉源期,再培育出一批优质秋王,替换老劣王,或用于组织双王群。发展中的蜂场,可在此期分蜂扩群,将蜂群一分为二。7.3.6注意疾病的预防,随时检查,及时治疗。抓紧生产王浆和脱集茶花花粉,预防蜜蜂茶花蜜中毒。7.3.7适时扣王、补饲;防治蜂螨。7.4越冬管理7.4.1保证安全越冬,延长工蜂寿命,节约越冬饲料。7.4.2越冬场地应干燥、避风和半阴半阳,并保持安静。越冬场所应清洁卫生,越冬保温材料应无毒、无污染。7.4.3合理布置蜂巢。治螨结束,强群将1框~2框大蜜脾移至蜂群外部,蜂脾在内,蜂路拉宽至15mm,揭去草帘,覆布卷折一半,让蜂群安静结团。7.4.4适度保温。初期,群内不必保温,副盖上加一草帘。中期,弱群巢内塞些稻草把,不要塞满。不管群势强弱,都不做外保温。后期,弱群箱内用稻草把塞满,以防外围工蜂冻死。7.4.5调节蜂脾关系,做到蜂脾相称。7.4.6防止盗蜂,半个月左右检查一次;严防蜜蜂冷冻饥饿致死。7.5农药中毒处理措施7.5.1迅速将蜂群迁离农药施药区,及时恢复群势。7.5.2清除有毒饲料,将被污染的巢脾放入2%的苏打溶液中浸泡12小时后,用水冲洗干净,再用摇蜜机将残留的饲料蜜和水摇净,晾干备用。7.5.3饲喂1:1糖浆或1:4蜜水,以稀释毒性。7.5.4饲喂解毒剂,如绿豆汤糖浆或甘草糖浆等。7.5.5严重有机氯或有机磷中毒的,巢脾必须销毁,不能再使用。8蜜蜂病虫害的防治8.1综合防治措施8.1.1饲养强群,增强蜂群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蜂巢的清巢力。8.1.2加强饲养管理,补充营养物质,增强蜜蜂体质。8.1.3饲养抗病蜂种。8.1.4不应到疫区购买蜂群、饲料蜜与旧蜂机具,定期淘汰老劣巢脾。8.1.5选择放蜂场地时应避开曾有或有毁灭性蜂病流行的疫区。8.1.6加强蜂场保洁,综合使用机械性消毒、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方式。化学消毒药物及使用方法应符合GB/T19168-2003附录A的要求。8.2隔离病源8.2.1当个别蜂群(1群-2群)发生传染性病害时,应对它们进行换脾及隔离,并单独管理与观察,防止病害传播蔓延。DB33/T677—200858.2.2当5群-6群发病时,应把这些蜂群运往本场工蜂飞行圈外,进行场外隔离管理,撤下巢脾,只保留成年蜂,同时补足饲料,换础造新脾。对重病群或重病脾应考虑烧毁,并消毒与病群接触过的蜂具、巢脾及环境。8.2.3养蜂员在处理病蜂时,应避免交叉感染及疾病扩散。8.3报告病情发现可疑传染性蜜蜂新病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8.4药物防治8.4.1常见病虫害8.4.1.1成年蜜蜂常见病虫害主要包括麻痹病、孢子虫病、螺原体病。8.4.1.2蜂幼虫常见病虫害主要包括美洲幼虫病、欧洲幼虫病、蛹病、囊状幼虫病和白垩病。8.4.1.3蜜蜂常见虫害包括大蜂螨、小蜂螨、大蜡螟和小蜡螟等。8.4.1.4蜜蜂非传染性病虫害有甘露蜜中毒等。8.4.2蜜蜂病虫害防治合理用药8.4.2.1所用的药物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进口兽药品质标准》、《兽药管理条例》等的相关规定,并应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货商。8.4.2.2不应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兽药或已经淘汰的兽药。8.4.2.3不应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93号公告(《食品动物禁用的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中的药物及进口国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我国及
本文标题:DB33-T 677-2008 蜂蜜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70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