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701T 115-2010 有机食品 茶生产技术规程
DB3701/T115—2010ICSB31济南市农业地方规范有机食品茶生产技术规程2010-12-01发布2010-12-20实施济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01DB3701/T115—20102前言本规范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范由济南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济南市长清区农业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杜立忠、赵乐风、刘青、陈士亮、马元民、周花、张清华。DB3701/T115—20103有机食品茶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有机茶生产的产地环境、园地开垦、茶树种植、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本规范适用于济南市有机茶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1767-2003茶树种苗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NY/T5199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常规茶园施用化肥来提高产量和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茶园。3.2有机茶园茶园空气、土壤、灌溉用水质量等环境条件无污染,在生产中不使用化肥、禁用农药,植物调节剂。3.3有机茶采用有机茶园生产的鲜叶原料,按有机茶加工要求而制成的茶叶,经有资质的认证机构并颁发有机茶证书的产品。3.4鲜叶从有机茶园适制品种茶树上采摘的新稍芽叶。3.5加工以采自有机茶园的鲜叶为原料,按本规范的要求所进行的初加工、精加工和再加工。4有机茶园的主要技术指标4.1空气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DB3701/T115—20104表1有机茶园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日平均1h平均总悬浮颗粒物(TSP)/(mg/m3)(标准状态)≤0.12–二氧化硫(SO2)/(mg/m3)(标准状态)≤0.050.15二氧化氮(NO2)/(mg/m3)(标准状态)≤0.080.12氟化物(F)(标准状态)≤7mg/m320mg/m31.8mg/(dm2•d)4.2土壤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浓度限值pH值4.0~6.5镉/(mg/kg)≤0.20汞/(mg/kg)≤0.15砷/(mg/kg)≤40铅/(mg/kg)≤50铬/(mg/kg)≤90铜/(mg/kg)≤504.3灌溉水有机茶园灌溉水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有机茶园灌溉水质标准项目浓度限值pH值5.5~7.5总汞/(mg/L)≤0.001总镉/(mg/L)≤0.005总砷/(mg/L)≤0.05总铅/(mg/L)≤0.1铬(六价)/(mg/L)≤0.1氰化物/(mg/L)≤0.5氯化物/(mg/L)≤250氟化物/(mg/L)≤2.0石油类/(mg/L)≤55茶园环境与规划5.1茶园环境5.1.1环境条件DB3701/T115—20105茶园的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199的要求。5.1.2新建茶园新建茶园应选择无粉尘、污水及土壤污染,远离水泥厂、化工厂、造纸厂、采石场、火化厂、印染厂,与交通干线距离应在1000m以上,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有机食品产地环境标准。5.1.3已有茶园已有茶园与常规农业生产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边界和隔离带,以自然植被作为屏障,也可人工营造树木和农作物,农作物应按有机农业是生产方式栽培。并具备以下条件:a)土壤呈酸性,pH值在4.5~6.5之间,以5.0~5.5最为适宜;b)土壤通气蓄水性能好,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排水良好;c)水源较近,充足,水质偏酸性,pH小于7.0;d)每千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应小于15g;e)背风阳坡,坡度小于25°。5.2茶园规划5.2.1道路设置5.2.1.1道路设置应路路相通,利用瘦薄地段建路,应设置路面宽为3m~4m的机耕道、路面宽为2.5m~3.0m的工作道和路面宽为1.0m~1.5m的步行道。5.2.1.2山地茶园每6个~8个梯层设一横步道,每隔40m~60m设一条与横步道呈“之”形的直步道。5.2.2水沟池设置5.2.2.1防洪沟应在茶园上方与荒山林地交界处开一条深50cm,宽60cm的排洪沟,防止雨水冲刷茶园。5.2.2.2农田保护沟应在茶园下方与农田交界处开挖一条宽40cm,深50cm的排洪沟,防止茶园内水土流入农田。5.2.2.3排灌蓄水沟应在直步道两侧和横步道上侧开一条深、宽各20cm的排水沟。5.2.2.4蓄水池每0.5hm2~2hm2茶园建容积为5m3~8m3的水池,用于灌溉。6园地开垦6.1坡度15°以下平缓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50cm以上。6.2坡度15°以上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田,梯面宽在1.5m以上,然后开垦。7茶树种植7.1种苗质量无性系茶苗质量应符合GB11767-2003中规定的Ⅰ、Ⅱ级标准。茶树种子成熟、饱满,百粒重DB3701/T115—20106不小于100g,杂质小于2%,无霉变、虫蛀、空壳等,发芽率应在75%以上。7.2茶种选择选用抗寒、高产、优质的中小叶茶树品种。适合济南市种植的主要品种及特性见表4。表4济南茶区适种(栽)品种及特性品种名称主要形态特征与经济性状原产地树姿叶类叶色茸毛发芽期适制性丰产性抗寒性福鼎大白茶小乔木中叶绿特多早生绿茶高强福建福鼎黄山种灌木中叶绿多中生绿茶较高强安徽歙县鸠坑种灌木中叶绿多中生绿茶较高强浙江淳安龙井43灌木中叶绿中特早生扁形绿茶高较强浙江杭州龙井长叶灌木中叶绿中早生扁形绿茶高较强浙江杭州白毫早灌木中叶绿多早生绿茶高较强湖南长沙舒茶早灌木中叶深绿中早生绿茶高较强安徽舒城7.3种植密度单行播种栽植行距90cm~120cm,穴距30cm。双行播种栽植大行距100cm~120cm,小行距30cm,穴距30cm。茶苗移栽每穴2株~3株。7.4施底肥每667m2施用腐熟农家肥堆肥、沤肥、厩肥3000kg~5000kg或腐熟饼肥200kg~500kg或茶树专用生物有机肥,加过磷酸钙100kg,按底土、心土、表土依次回填后灌水沉实。待土壤墒情适宜时,种、栽植畦整成低于地面5cm~10cm的区畦以待播种栽植。施入肥料应符合NY/T5018的要求。7.5种子直播7.5.1种植时间种子直播在3月中下旬(“清明”前后),当茶籽种壳30%~40%左右开裂时即可选籽播种,最迟不晚于4月底。7.5.2播种方法穴播,每穴5粒~7粒,深度3cm~4cm;播种后培土、覆膜或盖草保墒。7.5.3退土破膜培土茶园在茶籽发芽破土出苗而尚未达到地表时退土,退土后仍保持原来的播种深度;覆膜茶园在茶籽发芽破土出苗而尚未达到地表时进行破膜。7.6茶苗栽植7.6.1栽植时间适宜栽植时间在3月中、下旬或9月中、下旬。7.6.2栽植方法每穴栽植相同规格茶苗2株~3株。栽植深度超过茶苗原来入土痕迹2cm~3cm。栽植时,苗与DB3701/T115—20107苗之间要分开,保持根系舒展,边覆土边踩压,待覆土至2/3~3/4沟深时浇水,水渗下再覆土。8茶园管理8.1土壤管理8.1.1浅耕在茶树生长季节进行浅耕,深度为10cm~15cm。8.1.2深耕秋茶停采后进行深耕,在茶行间普遍深挖。8.1.3铺草茶园行间铺草应常年进行,铺草厚度15cm~20cm,稻草、麦秸、玉米秸均可。8.1.4除草结合浅耕铲除杂草。8.2茶园施肥8.2.1肥料种类。基肥为农家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配合部分无机矿质肥料以及生物肥;追肥为腐熟后的有机液肥等,有机茶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见附录A。8.2.2施肥时间。8.2.2.1基肥在“白露”前后施用,每667m2施农家肥1000kg~2000kg,或有机肥200kg~400kg。8.2.2.2追肥在每轮新梢萌动前15天施用。8.2.2.3叶面肥在整个生长季节都可施用,选阴天、多云天气或早上9点前、傍晚16点后进行,在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洒。8.2.3施肥量8.2.3.1幼龄茶园每667m2用沼液600㎏~1000㎏兑水稀释后浇施,用量随树龄增长逐年增加。8.2.3.2生产茶园施肥量一般按产量确定。每生产100㎏干茶应施沼渣2000kg,沼液1000kg。其中基肥量占总量的60%以上。8.2.4施肥方法8.2.4.1基肥在茶蓬垂直下挖深25cm~30cm的施肥沟,施入的基肥与土拌匀。8.2.4.2追肥在树冠下挖15cm~20cm深条沟,施入肥料后覆土。DB3701/T115—201088.3灌溉漫灌、沟灌、滴灌、微喷均可,以微喷最好。灌溉用水应符合表3要求。8.4茶树修剪8.4.1修剪方法根据茶树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方法,培养树冠,复壮树势。8.4.2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树苗高达到20cm以上,离地面15cm处修剪;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一次剪口基础上提高20cm;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基础上提高20cm。8.4.3轻修剪每年进行一次,剪去茶树蓬面新稍5cm~10cm。8.4.4深修剪剪去树冠面以下15cm~20cm的细弱枝叶层。8.4.5重修剪剪去茶树地上部分的树冠,剪去1/3~1/2。8.4.6台刈离地5cm~10cm处剪去全部枝条。8.5越冬管理8.5.1浇越冬水在“小雪”至“大雪”之间进行。8.5.2培土越冬种子直播茶园可采用培土越冬,在“小雪”至“大雪”期间进行,第一次先培至苗高的1/2,第二次只留顶部1片~2片叶子;8.5.3拱棚越冬茶苗移栽的茶园应采用拱棚越冬,在“大雪”前后进行,茶苗与薄膜间距不低于10cm。8.6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每1hm2挂1盏;粘虫板每667m2挂20块~25块。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附录B,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方法见附录C。9.茶叶加工9.1鲜叶采制9.1.1鲜叶应采自颁证的有机茶园。9.1.2鲜叶盛放容器应洁净、透气、无污染。DB3701/T115—201099.1.3鲜叶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9.1.4鲜叶及时运抵工厂后应立即摊放于清洁卫生的储青间。9.2加工场所茶厂选址、厂区和建筑设计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GBZ1的有关规定。9.3设备9.3.1设备应符合有机加工所要求的卫生条件,设备材料不污染茶叶。9.3.2清洗设备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9.4人员参与有机茶生产和加工的所有人员上岗前应经过有机生产与加工培训,掌握有机操作基本要求和技能。9.5工艺基本要求工艺应合理。根据各类茶叶产品标准,按照鲜叶原料品种等级,采用相应加工工艺,确保产品质量。10.有机茶产品10.1有机茶包装材料应是食品级包装材料,应具有保鲜性能(如防潮、阻氧、无异叶等)。10.2有机茶仓库或运输过程中的存放场所,应保持清洁、避光、通风、干燥、无异味,并应远离污染源。10.3有机茶销售点的室内、室外环境应整洁卫生,装盛产品的容器应经严格清毒,保证无污染。DB3701/T115—201010附录A(规范性附录)有机茶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有机茶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见表A.1。表A.1有机茶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类别名称使用条件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物质农家肥允许使用茶树修剪枝叶允许使用绿肥允许使用非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物质茶树修剪枝叶、绿肥和作物秸秆限制使用农家肥(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家畜粪尿等)限制使用饼肥(包括菜籽肥、豆饼、棉籽饼、芝麻饼、花生饼等)未经化学方法加工的允许使用未经化学处理木材生产的木料、树皮、锯屑、刨花、木灰和木炭等限制使用海草及其用物理方法生产的产品限制使用未掺杂附腐剂的动物血、肉、骨头和皮毛限制使用不含合成添加剂的食品工业副产品限制使用鱼粉、骨粉限制使用不含合成添加剂的泥碳、褐碳、风化煤等含腐殖酸类的物质允许使用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专用肥允许使用矿物质白云石粉、石灰石和白垩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碱性炉渣限制使用,只能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低氯钾矿粉未经化学方法浓缩的允许使用微量元素限制使
本文标题:DB3701T 115-2010 有机食品 茶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77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