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诗歌语言风格-炼字炼句--上课用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考查题型•1、第一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2、第二种模式:炼字型•3、第三种模式:炼句型第一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答题步骤:(1)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是什么?(2)用诗中有关词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在诗中何处体现。(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一般有:1、清新、自然(淡雅)2、平淡、质朴(朴实无华)3、华丽、绚烂(辞藻华美)4、简洁、明快(言简意赅)5、委婉、含蓄补充:6、明白晓畅(明快浅显)、7、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直率8、笔调婉约、9、简练生动、10、沉郁顿挫。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质朴、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口语化,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三、四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练一练•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明特色)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例例证)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析感情)(一)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自然的诗歌语言风格,一般在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的写景诗中体现。如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和王维的诗。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二)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恰当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归园田居》(三)华丽绚烂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想象,各种修辞。如李商隐的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四)简洁明快其特点是明白通畅,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梦微之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注:元稹,字微之(五)委婉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李清照后期的词。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高考关注关键字!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评论这首诗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高考题2003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第二种模式:炼字型(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二、关键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明确主旨勾勒形象烘托环境抒发情感总结诗歌的炼字应注意:1、动词2、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量词)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一要重点关照动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还写出了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怨情。悲壮苍凉,但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何须怨”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极度夸张地写出登楼所见。坼,裂开,隔开。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显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动态感极强,在诗人笔下洞庭湖包容了天地万物,并主宰它们的沉浮。明星都随湖水的波动而飘荡。写出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语音的节奏、声调看,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叠词的表达效果: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水鸟的和鸣声。•在一片生机盎然的沙洲上,成双成对嬉戏悠游的水鸟发出甜美动听的“关关”欢叫,激起了岸上的小伙子对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向往……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意境!对鸟鸣声生动而形象的模拟,为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意趣。拟声词的表达效果:古代诗歌中常用拟声词模拟自然的声音,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效果: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色彩词“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随”“抱”用的好。“鼓”是进军的信号,只有“随”合适;宵眠只有“抱玉鞍”才能显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尽”写鸟,鸟去山空;“闲”写云,云去天阔。山鸟的喧闹消除后格外清静,云层消失后天空格外清幽,以动衬静,烘托诗人内心的孤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已《早梅》),此诗句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诗人的意图,是要把祠的春景写美写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表明自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心赏玩,突出诗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之叹。•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释含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图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点情境)。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化静为动(明技巧),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参考答案:最生动传神的字是“独”字。“独”是“独立”,“一个人”的意思。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独”字准确传神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然不群的形象。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参考答案:“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3、第三种模式:炼句型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句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答题思路:1、结合文意,简析句意2、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3、分析表达的主旨、情感参考答案:不同意.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本诗前三联描写了初夏时,江流曲折,燕子、水鸥自由自在,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读之不觉万分怅惘。
本文标题:诗歌语言风格-炼字炼句--上课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80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