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一百六十八)
第七节直肠肛管疾病解剖一、直肠的解剖1.直肠位于盆腔后部,平骶岬处接乙状结肠,沿骶、尾骨前向下,至尾骨平面与肛管相连,全长约12~15cm。2.齿状线:直肠肛管的交界线,也是内.外胚层交界处。是重要解剖学标志。二、肛管的解剖1.肛管起自齿状线,止于肛门缘,全长1.5~2.0cm。2.肛管上部内衬移行上皮,下部为角化的鳞状上皮。周围被内、外括约肌所环绕,呈环状收缩封闭肛门。3.肛垫:位于直肠、肛管结合处,亦称痔区,为一宽约1.5cm环状海绵组织带,富含血管、结缔组织、弹性组织及纤维肌性组织(Treitz肌)。Treitz肌呈网状结构缠绕直肠静脉丛,将肛垫固定于内括约肌上,协助括约肌封闭肛门,并感受肛门精细感觉。痔一、诊断1.内痔:齿状线以上,无痛性间歇性便血(鲜血),血与便不混。好发部位为截石位3.7.11点,分为Ⅰ~Ⅳ度。Ⅰ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还纳。Ⅳ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脱出。2.外痔(1)齿状线以下,疼痛明显。(2)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瘙痒,如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则有剧痛,最常见于血栓性外痔。3.混合痔表现为内痔、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Ⅲ度以上的内痔多为混合痔。混合痔逐渐加重,呈环状脱出肛门外,称环状痔。嵌顿性痔或绞窄性痔为脱出痔块被痉挛的括约肌嵌顿,以致水肿、淤血甚至坏死二、治疗1.原则(1)无症状的痔无须治疗。(2)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消除症状而非根治(3)以保守治疗为主。2.治疗方法(1)一般疗法(调整饮食、坐浴等);硬化剂注射、冷冻(2)手术:结扎法、胶圈套扎疗法、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和血栓外痔剥离术等。肛裂一、诊断1.肛周剧烈疼痛+便秘+出鲜红血,排便时与排便后疼痛之间有间歇期。局部检查可发现肛裂“三联征”,即:肛裂、前哨痔和齿状线上相应的乳头肥大时即可确诊。二、治疗1.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等外用药物治疗;2.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以利排便;3.多吃蔬菜水果纠正便秘;4.局部普鲁卡因麻醉,侧卧位,用手指扩张肛管。对经久不愈的肛裂可采用肛裂切除术、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瘘一、诊断1.肛门周围有外瘘口,不断有少量脓血粘液分泌物排出。2.瘘管造影发现窦道存在即可确诊。二、治疗肛瘘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包括挂线疗法、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等。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一、诊断1.肛门周围脓肿(1)局部症状重全身症状轻(2)局部红肿硬结压痛和波动感。2.坐骨肛管间隙脓肿(1)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都重(2)易导致肛瘘。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全身症状重局部症状轻二、治疗1.非手术治疗:联合应用抗生素、温水坐浴、局部理疗、口服缓泻剂以减轻患者排便时疼痛。2.手术治疗:诊断一旦明确,需手术切开引流。引流要充分、通畅。第八节消化道大出血一、上消化道出血(一)概念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称上消化道。消化道大出血指数小时内的出血量超过循环血容量的20%或>800ml。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常作为某种疾病的急性并发症,急性下消化道出血95%来自结肠。(二)病因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其次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急性胃粘膜损害、胃癌、食道病变、胆道疾病、血液病等。(三)临床表现:呕血与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障碍、血液学改变、氮质血症、发热1.呕血与黑便(1)呕血:其颜色视出血量的多少、出血的部位以及在胃内停留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出血量多、出血位于食管、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则呈鲜红色或混有凝血块,或呈暗红色。出血量少,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则因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吐物可呈咖啡渣样或棕褐色。(2)黑便:呕血的同时因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血红蛋白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成硫化铁可形成黑粪。出血量大时可呈暗红色血便。2.失血性周围循环障碍(1)出血量达血容量的10%~15%时,除畏寒、头晕外,多无血压、脉搏等变化。(2)出血量达血容量的20%以上,则有冷汗、心慌、脉搏增快、四肢厥冷等急性失血症状。(3)出血量达血容量的30%以上,则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3.血液学改变(1)贫血:急性出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出血后骨髓代偿性增生:暂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网织红细胞:出血24小时内即见增高,出血停止后逐渐降至正常。(3)白细胞:大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轻~中度升高,血止后2~3天恢复正常。但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者白细胞可不升高。4.氮质血症:量血液蛋白质消化产物被肠道吸收,血中尿素氮可暂时升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常于一次出血后数小时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高峰,大多不超过14.3mmol/L,3~4日后降至正常。5.发热(1)多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3~5天后降至正常。(2)原因可能为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四)诊断1.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确立——应注意(1)胃镜——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首选检查,在出血24~48h内进行,越早越好(2)确立诊断时,应注意:1)除消化道以外的出血除消化道以外的出血1.呼吸道,即咯血。2.口、鼻、咽喉部出血。3.进食引起的黑粪:如动物血、铁剂、铋剂或炭粉等药物。2)鉴别上、下消化道出血鉴别上、下消化道出血1.呕血多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黑粪大多来自上消化道出血,而血便大多来自下消化道出血。但若上消化道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也可表现为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血便。高位小肠乃至右半结肠出血,如血在肠腔停留时间久亦可表现为黑粪。2.关于上、下消化道出血的鉴别,应在病情稳定后立即做急诊胃镜检查。注意:胃管抽吸胃液作为鉴别上、下消化道出血的手段已不常用,因为胃液无血亦不能除外上消化道出血。这一方法一般适用于病情严重不宜行急诊胃镜检查的患者。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本文标题: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一百六十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85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