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年急诊医生工作事迹总结
急诊医生工作事迹总结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和反映医院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形象。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急诊医生的工作事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回顾急诊科20-2010年的发展,20-2010年是急诊科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年”。20年来,在医院和科室领导的不断重视和正确指导下,及时适度抓住市场外部环境“突变”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具有急诊科特色的诊疗服务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创新理念和措施,加强急诊医疗工作规范化管理,强调医疗服务质量优化,不断提高急诊医疗工作活力;巩固和发展“急救医疗体系”优化建设,着力发展和建立“完善”的急救医疗体系。20年来,“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学发展观在全科中牢固树立,全科收入同比xxxx增长70%。在实现经济效益丰收的同时,保持绿色生活通道畅通,有效保障城市人民安全,实现社会效益丰收。展望20年,为了稳步推进急救服务的健康发展,现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伟大精神”为指导思想,遵循医院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医院部制定的发展规划纲要,以提升具有急诊医疗特色的专业化服务为目标,大力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实施,确立“保健康、关爱生命”的服务宗旨,为急诊科建设成为“人民信任、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风精湛”的科室奠定基础二、主要措施1、医疗质量:巩固多年来不断提升的急诊医疗和服务质量管理活动成果,结合医院“创二甲”评估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效率”四大核心目标,狠抓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专业化建设,稳步推进应急队伍合理配置,加大应急医学知识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力度,强调“急救和急救医疗”对保障公民生命安全的社会意义。及时、顺利、有效、安全地完善应急“绿色生命通道”服务。完善“24小时”急救医疗服务目录和内容、急救工作流程、文件管理,规范生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协调急诊科各临床科室的配合。建立“大量病人和灾难性急救工作”的分类管理程序。完善“急诊留观患者24小时内明确诊断,病情稳定至安全入院”的急诊分诊工作。加强实施急救指导和上级医师三级会诊制度,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合作,努力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力争达到98%以上。2.质量管理:狠抓“三基三严”,强化病史询问技能,规范体检流程,规范门急诊病历书写,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危重病人抢救制、各级人员责任制,并加强急救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控和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确保救援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加强专业培训,规范操作,要求医护人员掌握并正确使用,确保急救需求得到满足。严格控制医院感染,强调制度化管理。4.服务质量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狠抓优质服务,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能;落实医患沟通和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预防医疗事故;扩大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5.培训计划:制定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加强在职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员工进行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协调管理素质培训,强化职业责任感。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业务发展的需要,应及时制定关键技术力量的专业“内训”计划,重点培养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ccu等相关专业。从而有效保障应急服务的成熟推广,建立一批先进模式,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6.院前急救:完善“院前急救系统”建设:合理配置车载急救设备,如心电监护除颤器、简易呼吸机等;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急救专业队伍的院前急救水平。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深度挖掘潜力,实现“急救与急救业务”新的增长点。三.不足及整改措施1.急诊科功能室布局不合理:不利于实时监控患者输液情况,及时发现“重大隐患”,进行急救处理。目前采用加强检查的方法进行监测,但人员不足的问题不利于长期医疗
本文标题:2021年急诊医生工作事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880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