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年扶贫先进事迹标题800多字
扶贫先进事迹标题800多字随着扶贫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项目和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接下来是一篇关于脱贫先进事迹的作文,方便大家阅读欣赏!脱贫先进事迹1自中央吹响“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号角以来,河口县积极响应。以“踩石留印,抓铁留迹”的决心和战斗精神,全方位、多角度、高效立体地做好扶贫宣传工作,充分激发了贫困人口为民生谋求新利益的内生动力。利用好理论宣讲平台,加强脱贫的思想引导。充分利用各级理论中心小组学习、“河口论坛”活动、“大宣传”活动、“如何建设中国小康河口”大讨论活动、“道德讲堂”、“理论专题宣传”等宣传平台宣传扶贫理论。省第十次党代会、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州第八次党代会、州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紧密结合党的十二届十次会议和十二届二中全会精神,将扶贫政策理论列为重点宣传对象,选择政治素质强、政策理论水平高、演讲能力强的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党校教师、“智者”、“领导者”和地方人才,通过“课堂互动提问体验”等方式,开展扶贫专题宣传。重点宣讲扶贫的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为贫困群众打一针强心剂,让脱贫精神站起来,先强先富,扫除人民“坐等其所欲”的思想。xxxx年8月中旬以来,河口县开展多渠道发热扶贫讲座100余场,受影响近9000人。巧用新闻宣传平台,强化脱贫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手机报、微号等媒体平台,不断以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宣传县委、县政府的《关于实施“七个一批”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宣传扶贫开发的意义、扶贫开发的相关政策、重大活动和重点任务、扶贫开发的先进模式、成功经验和良好做法,进一步扩大精准扶贫和扶贫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在主要交通干道、车站、主城区等人群聚集场所悬挂固定广告标语牌,在县城组织LED电子显示屏,铺开精准扶贫的宣传标语。乡镇、农场和贫困村,包括村委会和自然村,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载体,向辖区人民宣传准确的扶贫和扶贫内容,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党员干部群众支持的浓厚氛围,有效凝聚扶贫向心力。南溪镇南溪村党委书记何强,瑶山乡八角村党委书记杨朝芬等先进典型故事片拍摄10期以上。在河口电视台、河口新闻网、河口党建网广泛宣传推广,引导群众在自力更生、奋力脱贫的伟大实践中“积极做”、“积极做”,告别“养懒人”现象。xxxx年8月中旬至今,已有14期近50条相关信息公告,河口报纸80条相关信息,河口电视台近90条相关信息,河口新闻网112条相关信息,《天天看河口》40多条相关信息,《河口对外宣传》18条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娱乐活动平台,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河口县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以科技、文化、卫生、“三农”、“和谐中国梦、文化惠民”、“农村“两委”改选艺术游、四农场成立60周年等文化娱乐活动为平台。以娱乐方式向群众宣传脱贫攻坚、沿边开放、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建立国家级卫生县城和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促进均衡发展等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同时向群众发送精彩的视听盛宴。深化人民群众对扶贫等重点任务的认识,让努力成为贫困户、不愿摘下扶贫帽子的贫困群众积极转变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目标。截至目前,河口县566户2100贫困人口的扶贫计划已达到扶贫标准;3个贫困村的271户999人从全村撤出。脱贫先进事迹2战胜贫困的“最后一战”不能止于“脱帽”。脱贫脱帽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不能一“扶马”就撤摊、甩包袱、歇脚,但还是要不断巩固脱贫成果。_______在决战扶贫座谈会上指出,“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斗争的起点”,这就对广大干部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摘下贫穷的帽子,我们就不能放松解决困难的精神。我们要切实做到“四不”,让老百姓“搭车”,继续在致富的道路上奔跑,确保在与贫困的艰苦斗争中取得高质量的胜利,让战胜贫困、建设小康社会的“齐飞”经受住历史和实践的考验。“脱”了帽子,“不脱”了责任,收紧了思想“雪链”,紧凑了主体责任。摘下“贫穷帽”并不代表“船到码头,车到车站”。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一旦干部“回家”,贫困就可能“回来”,导致扶贫工作回到“原点”。各级政府和广大扶贫干部要收紧思想“雪链”,始终把扶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夯实帮扶主体责任。要继续开展“两保三保”达标检查,参与实施工业扶贫和其他精准扶贫,推动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到村;要继续推进综合扶贫与农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将扶贫战略纳入农村振兴战略;要定期走访贫困户,想办法协调解决群众困难,增强扶贫主体的责任感,保证工作扎实有效。“摘下帽子”和“不摘”政策,转而支持“驱动轮”,确保稳定扶贫。脱贫可能是“暂时”的,但很难保证“一辈子”。要保持扶贫成果的连续性,就要始终“手里有一根长缨”,千方百计防止政策“急刹车”,影响扶贫的“色彩”。在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持现有的标准,不放松,以免脱离实际和“脱”了帽子,“不脱”了助力,拧紧了“助力阀”发家致富,上升了发展潜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只是第一步。要达到致富的高标准,既要责任不担,政策不减,也要有扶有退。要保证村里的驻地队不撤,帮扶关系不变,帮扶力不减,压力继续加大,保证扶贫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要以已实施的扶贫项目为重点,从实施主体、建设内容、资金需求等方面实施项目管理,防止贫困户因项目不可持续而返贫;要拓宽后续产业项目,增加针对贫困户发展需求的精准培训,利用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帮助做好产销对接和产业链延伸;要围绕主体责任,以情发力,夯实扶贫基础,鼓励贫困户发展后劲,争取早日富裕起来。“脱”了帽子,“不脱”了监督,编织了效率的“监督网”,巩固了扶贫成果。脱贫是一项长期的、重复的任务,越往后越难。只有建立监督机制和信息预警,配套措施才能跟上。要提高准确识别质量,建立全覆盖关键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大数据平台共享,实现扶贫实时掌握;要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监管,让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入库,让扶贫资金跟随着项目,确保扶贫项目持续增收和扶贫资金落实;要用好检查评估的“指挥棒”,以抓落实、促攻关的工作导向,压缩主要责任,以顿悟与暗访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加强监督指导,使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扶贫工作有序推进,扶贫成果巩固升级,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脱贫先进事迹3扶贫是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xxxx年11月我在湖南湘西考察时,第一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准确扶贫”的重要指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_____指出,“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贫困的老乡能否脱贫”。农村人口如期脱贫是判断中国能否在2021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根据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战略规划,到2021年,中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目前正处于决定性胜利阶段。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几千万贫困人口是最突出的缺点。我们必须合理安排公共资源的配置,动员全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赢得这场与贫困的艰苦斗争。实现扶贫不是一天一夜的事,实现穷人的小康梦想也不是一次性的事。这需要我们在头脑中扎根。_____警告我们,我们不应该喊出帮助穷人的口号,也不应该设定高目标。一定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分层次。长期以来,扶贫乱象时有发生。扶贫对象往往是基层干部估计,扶贫资金分散,贫困县不愿脱帽,人民在帮扶今年我们家搬了新楼,全家都很开心。我家这些“亲戚”都来帮忙搬家具,贴对联,很忙。我一整天都在他们的屁股周围走来走去,好像被他们身上奇怪的东西吸引住了。搬进新家的第一个晚上,躺在席梦思的大床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长大后,我成了村里的“外贸部长”,我正带着村里的运输队用汽车运输农副产品。出去,带一堆鲜红的钞票进来.扶贫先进事迹5“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摆脱农村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扶贫在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准确判断。任务越艰巨,就越难正视确保到2021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的缺点。短板一定要填,否则会影响大局。正如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指出的:“小康社会不小康,关键在于老乡,关键在于穷老乡能否脱贫。”“我们不能宣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另一方面,数千万人的生活水平低于扶贫标准线,这不仅影响了人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可。”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承担责任的勇气,抓住每一天,努力工作,加快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一突出缺点。战胜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任务。”他还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使广大农民翻身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也就是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长期不改变面貌,长期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不能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本文标题:2021年扶贫先进事迹标题800多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88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