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县畜禽交易市场体系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16***畜禽交易市场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6二OO八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摘要--------------------------------------第1页一、项目名称----------------------------------第1页二、项目实施地点------------------------------第1页三、项目建设性质------------------------------第1页四、项目建设年限------------------------------第1页五、项目总投资--------------------------------第1页六、项目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第1页七、项目编制依据------------------------------第2页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2页第三章市场分析----------------------------------第6页一、市场分析与预测----------------------------第6页二、市场定位及交易商品流向--------------------第9页第四章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第10页一、****基本情况---------------------------第10页二、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第11页第五章项目建设地点条件分析---------------------第12页一、场址条件---------------------------------第12页二、市场现状---------------------------------第15页三、市场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6页第六章市场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第16页一、建设规模--------------------------------第16页二、建设内容--------------------------------第16页第七章主要技术路线----------------------------第17页一、建设流程--------------------------------第17页16二、主要技术措施----------------------------第18页三、工程技术方案----------------------------第18页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20页一、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及说明------------------第20页二、投资估算--------------------------------第21页三、资金来源及筹措--------------------------第22页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第22页一、建设期限--------------------------------第22页二、实施进度安排----------------------------第22页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卫生防疫以及消防安全----------第23页一、环境保护--------------------------------第23页二、卫生防疫--------------------------------第26页三、消防安全--------------------------------第27页第十一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第28页一、机构设置与职能--------------------------第28页二、项目管理--------------------------------第29页三、组织管理措施----------------------------第29页四、项目运行机制----------------------------第31页第十二章效益评价与风险评价--------------------第31页一、经济效益--------------------------------第31页二、社会效益--------------------------------第33页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第33页一、结论------------------------------------第33页二、建议------------------------------------第35页1、附表2、附图3、附件材料16第一章摘要一、项目名称畜禽交易市场体系建设项目二、项目实施地点汤山镇、本庄镇、龙塘镇、白沙镇、五德镇、花桥镇、中坝镇、龙井乡、国荣乡、聚凤乡、河坝场乡、青阳乡、大沙坝乡、坪地场乡、甘溪乡、石固乡、枫香乡三、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四、项目建设年限二年,即2009年至2010年。五、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2004万元,资金来源:申请国债资金1400万元,地方自筹604万元。六、项目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1、新建**县畜禽交易批发市场1个,建交易棚10000平方米和暂养圈舍4000平方米,建办公楼1200平方米,检验室100平方米,结算点机房100平方米,购置结算系统设备、检测系统设备,建粪污及垃圾处理设施、水电安装工程。2、新建**县乡镇畜禽交易市场16个,建交易棚10000平方16米,暂养圈3000平方米,办公用房2800平方米,检验室400平方米,建粪污及垃圾处理设施、水电安装工程。七、项目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2、《“十五”商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国经贸贸易[2002]773号)。3、《贵州省“十五”市场建设发展重点专项规划》。4、《贵州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规划》黔计经贸[2004]76号。5、《**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6、《**县畜牧水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7、国债资金投资方向。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我国商品市场的建设发展迅速。全国性的商品交易所和商品批发市场已有近百家,地方主办的各类以现货交易为主要形式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交易市场已有8万多个,遍布全国城乡,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市场网络体系。贵州省的商品流通市场建设虽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品流通产业仍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商品流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和国内较发达地区相比还有16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现代营销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以及物流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软、硬件设施环境与条件还需不断完善与提高,其交易方式、服务功能和服务效率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增强;需加强对进场交易畜产品的激素、兽药残留物等有害物质的检验检测,以防止有害有毒商品进入市场,提高交易商品的安全卫生可靠性,以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管理技能,使市场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商品质量明显提高。该项目建设可促进畜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无公害畜牧业、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加快优质、高产、高效和特色畜牧业的发展,尽快实现农民收入的显着增加,努力提高和改善我省城乡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建设**县畜禽交易市场体系建设项目,其必要性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首先,可以利用**县优越的交通条件,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2007年**县全县总人口已达39.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05万人。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1.4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911.06元;地方财政总收入7128万元。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网络,有*—玉、*—镇、*—铜、*—贵、*—思等公路干线与外界相连通,全县乡乡通公路,已初步构成了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畜禽交易市场,有利于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提高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使其交易手段更为先进,服务功能更为齐全,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16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以及电子网络系统的建立,进一步扩大市场服务的辐射范围,提高市场管理水平。通过流通市场内的信息化建设,以数据为基础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提高数字流通基础信息的规范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流通企业对信息增值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大型计算机数据库和数据采集发布系统的建设,提高流通经营企业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效率,增强市场为流通客商提供服务的功能和效能。其次,还有利于开拓和培育农村市场。开拓农村市场是党和国家提出推进畜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畜牧业产业经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畜牧业,发展农村经济,增中农民收入以及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农村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民的根本利益和生活质量能否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根据需求组织生产,从而促进了畜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城乡交流,减少城乡差别,使城市与农村的经济交流更为密切,促进高科技含量的畜产品养殖技术和畜产品精深加工的快速发展,全面提高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民消费观念的转变。通过对畜产品市场的规范,可不断完善和提升畜禽市场的交易功能和服务功能,促进畜禽交易市场上规模、上档次,规范市场管理,使畜禽交易市场能成为畜禽交易的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实现畜产品生产基地、16加工基地、市场、畜产品供应四位一体的信息网络,并最终实现全国联网。此外,通过畜禽交易市场检测系统的不断完善,还有助于推进无公害畜牧业的发展,促进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促进绿色食品、绿色畜牧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与改善,使广大消费者能吃到安全卫生的“放心肉”,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总之,通过对大型畜禽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可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格局,进一步增进城乡两个市场的连接和交流,实现以市场引导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畜产品供应品种、质量及数量,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稳定畜产品购销关系,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和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使广大农民逐渐过上小康富裕生活的目标。第三,进一步完善市场各种软、硬件设施,可以降低畜产品生产和流通成本,减少流能损耗,均衡商品供给,平抑市场物价,加强生产与消费间的沟通和联系,增加就业机会。建立规范化的畜禽交易市场,不仅可使畜产品迅速地由生产领域向消毒领域转移,而且还可促进畜产品生产向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使畜牧业生产结构可随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及时予以调整,避免因生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给农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同时,由于流通环节减少,使流通损耗相应下降,降低了畜产品生产和流通成本,从而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达到了平抑市场物价,稳定市场供给的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还可进16一步增加畜产品流通企业和各种畜产品营销专业户进场从事批发交易的规模数量,扩大就业机会,为广大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据初步计算,**县畜禽交易市场体系建成后,可为300~400人提供在场内从事与商品交易活动有关的经营、管理、装卸、勤杂工等工作岗位,解决下岗职工及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总之,建设**县畜禽交易市场的信息及网络系统、检测检验系统和其他公益性基础设施,将可为我省的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也会使我省市场流通技术体系有较大的改善,其交易方式更为先进,市场服务功能更为齐全,服务手段和质量也会有较大的提高,促使全省市场流通体系向更高的台阶迈进。第三章市场分析一、市场分析与预测根据我省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分析,“九·五”期间全省平均对各种肉、禽的年均消费总量为89.32万吨,人均消耗量为24.4公斤。从食品消费
本文标题:县畜禽交易市场体系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89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