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合作技术创新项目评估研究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合作技术创新项目评估研究姓名:胡颖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高阳20070901合作技术创新项目评估研究作者:胡颖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宋晓梅.刘富铀.弓宝平.SongXiaomei.LiuFuyou.GongBaoping合作创新还是自主创新?-科学管理研究2005,23(5)目前在技术创新研究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投入不足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问题是技术创新方法的选择,其对技术创新的成败和成本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合作创新可以缩短技术创新的时间,可以在合作的各方分摊创新成本及分散双向风险,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是企业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一项战略措施.在我国,以技术转移、合作开发等形式进行的国际技术合作可以缩短我国技术进步的时间,减少技术创新的费用,对国家的发展十分有益;另外在提倡自主创新时,要强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使我国在更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2.学位论文李贵生我国企业的合作创新1999企业的合作创新是八十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的技术创新的新形式.合作创新中存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不同产业和不同技术领域的合作创新在规模和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该文分析了合作创新研究的理论背景及优势,概述了合作创新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日本、欧洲和美国企业合作创新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合作创新的特征.该文在有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企业合作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技术创新主要障隘,创新资源的配置问题,多头引进、重复引进、重引进轻消化,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宏观管理问题),分析了合作创新对推进中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有利于优化创新资源、克服企业创新存在的障隘、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根据对合作新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分析,总结中国企业合作创新的体制、需求和投入分配特征.该文主要系统阐述企业合作创新的五种组织模式(合同创新模式、项目合伙模式、基地合作模式、基金合作模式、研究公司合作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适应中国的企业合作创新及其组织模式.该文结合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制冷剂合作创新组织模式实例,总结了其合作创新成功的经验.3.期刊论文李璇.LiXuan校企合作技术创新风险影响因素研究-价值工程2009,28(7)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进行合作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竞争优势,获得收益,然而在合作创新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风险.技术创新风险一方面促使企业大学进行合作创新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合作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也可能导致校企合作创新的失败.对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有利于合作双方对各种风险进行防范,提高合作的成功率.4.学位论文毛雪莲影响企业高校合作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研究2007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合作技术创新逐渐成为了技术创新,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创新的主流模式。合作技术创新行为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了各国政府、以及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和工业实践表明,企业高校合作已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对于充分利用国家创新资源、促进产业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近年来兴起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相比,产业界与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存在着定位上的互补作用。尽管如此,合作创新的成功率却并不高。而且目前,在已有的研究中,关于企业高校成功合作创新的研究主要是就某一方面因素展开深入探讨,对于企业高校成功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还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认为对影响合作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影响企业高校合作创新的四方面维度以及各个维度下的具体因素:合作主体水平(许诺承担义务、资源互补、合作经历、合作时间)、合作技术水平(技术差距、技术成熟度)、合作沟通水平(信任、信息共享、信息传递及时、信息传递可靠、参与程度、冲突解决技巧)和合作外部环境(政府、中介),并提出了这些因素与企业高校成功合作创新之间关系的相关假设。本文运用SPSS中的可靠性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和描述性统计对132份有效问卷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独立T检验对本文提出的相关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合作主体水平及其具体因素与成功合作创新之间为显著正向相关;②合作技术水平及其具体因素与成功创新之间的关系不够显著,分析表明这一水平下的因素不宜单独进行衡量,应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评价;③合作沟通水平及其具体因素与成功合作创新之间为显著正向相关;④合作外部环境及其具体因素与成功合作创新之间的关系不够显著,相关理论表明政府和中介组织在合作创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实际数据显示政府和中介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创新中所起的作用较小,这表明政府和中介组织在合作创新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尚未发挥出来。并指出了在整个论文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期刊论文周园.ZHOUYuan合作创新全过程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研究——应用软系统方法建立概念模型-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合作创新的模式进行技术创新,但合作创新固有的知识产权风险可能导致企业资源、能力甚至核心能力的流失与扩散.本文在分析了合作创新基本特征及创新过程的基础上,应用软系统方法建立了基于合作创新全过程的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系统的概念模型.6.学位论文冯庆斌基于群落生态学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2006产学研合作是技术创新活动的自然组织形式,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活动单元,由于产学研合作能够有效推动技术商业化,所以,产学研合作是世界各国提倡的技术创新组织形式,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研究多数还局限在组织模式、动力机制、合作机制、合作障碍等问题。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运用了对策论和博弈论等。虽然有学者开始用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产学研合作创新,但是在国内没有形成热点和共识,对知识流动和共享机理研究的不够。本文运用群落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产学研合作创新,其隐含的基本假设是把特定地区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现象看作一个创新群落,从生态位、生态因子、种群关系等方面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群落展开研究,并以演化的观点研究产学研合作创新群落的演化机制。首先,界定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概念,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因,指出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然后分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现状,指出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研生态位错位、企业生态位错位、利益分配协调问题和创新的生态环境不佳。其次,介绍了创新群落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构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群落的研究框架,通过与产业集群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及联系,从而揭示产学研合作创新群落的本质特征。然后分析创新群落中企业生态位、大学和科研机构生态位、政府生态位,分析产学研合作创新群落的生态因子,如创业文化生态因子、高度市场化的创新服务生态因子、风险投资生态因子、法制环境生态因子、平等、开放的社会文化生态因子、社会资本和信任生态因子,最后分析产学研合作创新群落的种群关系,如互惠共生关系、竞合关系、寄生关系。然后,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群落演化的阶段:形成阶段一发展阶段一成熟阶段一衰落与更新阶段。然后,探讨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群落演化的学习机制,包括对群落学习行为的解释、学习的路径依赖性特征,以及群落的“进入壁垒”——内生学习、群落内部学习方式、群落外部学习方式和群落的集体学习过程。最后,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群落演化的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不同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群落的差异在于其系统创新能力的差异。而群落的系统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各个创新种群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程度,知识交流和共享程度以及集体学习程度,正是由于这些指标的不可测性,本文并不直接对系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而是通过评价某个产学研合作创新群落的投入产出效率来获知某个群落的系统创新能力。本文设计了群落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然后运用DEA模型评价投入产出效率,从而比较系统创新能力的差异。最后,提出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形成与演化的对策,如产学研回归适宜的生态位、培育适宜创业和创新的社会文化生态因子、高度市场化的创新服务生态因子、风险投资生态因子、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群落知识共享、促进群落社会资本和信任的形成。7.期刊论文郭晓磊.曹前有合作创新:现代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1)在高新技术时代的今天,技术的规模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领域越来越广,同时技术的溢出效益也越来越明显,这使得技术创新仅仅依靠单个企业或科研机构也越发难以胜任.技术创新走向合作化的道路是技术发展的必然,只有当技术创新走向合作时,它的互补与协同效益才能得以发挥,它的防溢出功能才能彰显.这些不仅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放大,而且也调动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着技术的快速发展.8.学位论文吴晓薇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障碍及对策研究——知识产权角度的分析2007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使得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由于企业难以具备创新所需要的全部智力资源,因此,借助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进行合作创新就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产学研合作便孕育而生。从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个产学研结合基地——美国斯坦福科技园(即“硅谷”)诞生以来,作为在企业界、大学、科研机构三方之间构筑起的知识联盟的一种创新形式,产学研合作在世界各国蓬勃地开展起来,对促进各国的教育事业、科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产学研合作就是要在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推进企业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此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自1992年由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实施产学研工程以来,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障碍影响着合作创新的顺利进行。此外,产学研合作从最初的建立到利益分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没有一套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同时也缺乏健全的政策支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对产学研合作的项目、产学研合作的动机、模式、障碍因素以及促进合作创新的对策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本文着眼于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障碍。契约安排是决定产学研合作创新中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是容易导致合作中纠纷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并以资源基础理论文补充,对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障碍进行详细分析。接着,文章借助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发生知识产权障碍方面的相关研究,依次提出了组织灵活度、合作交流程度、契约完备度、合作时间长度、合作经历以及中介参与度这六个因素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障碍之间关系的假设,以此来探讨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障碍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把收回的问卷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提出的六个假设依次进行验证。根据实证的情况,提出解决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障碍的方法——进行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的完善,并对如何完善隐性契约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最后,本文通过对国外产学研合作创新开展的比较成功的国家(美国、日本)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方面的措施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政策方面的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利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对企业与大学的合作中知识产权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其解决途径提供建议。第二,通过实证研究,对企业与大学的合作中引起知识产权障碍的因素进行实际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依据不完全契约理论,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就影响企业与大学合作的知识产权方面的障碍因素提出六个假设,通过实证调查,来验证这些假设。并根据实证的结果,就契约的完善及规制给出相应的建议。其次,通过实证结果深入探讨,企业与大学作为合作创新中的参与主体,应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合
本文标题:合作技术创新项目评估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9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