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立德树“仁”,以“爱”育人
立德树“仁”,以“爱”育人立德树“仁”,以“爱”育人儒家“仁爱”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充实,深深积淀于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人类的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处在这样一个时刻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人们的精神生活正在受到巨大的冲击,人情变得冷漠、亲情变得淡薄,“仁爱”思想严重缺失。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之功用,培养具有仁爱思想的师生呢?我们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知礼、关爱、同情、友善”为目标,对师生施以“仁爱”教育。具体目标分述如下:一、仁爱教育目标理论依据:1、目标层次理论: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当低层次的目标得以实现后,会不断更新并追求新的目标。我们学校和家长利用孩子的这种需求,结合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从小处着眼、从具体事情着手,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辅之以《爱国小学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行规教育,制定具体的分层目标,逐步培养孩子的仁爱精神。2、品行习得理论: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俗话说:积行成习、积习成性。习惯成自然,习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和品质的关键期,一旦错过了这个阶段也就错失了最佳教育期。我们要一定及时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品质,渗透仁爱的种子。二、仁爱教育目标具体内容:1、教师仁爱教育目标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要求,结合仁爱思想的内涵和教师职业特点,我们确定教师的仁爱精神培养内容如下:主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其中“爱国守法”——教师仁爱教育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教师仁爱教育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仁爱教育的核心;“为人师表”是仁爱教育的基本要求。项目目标内涵年级目标细化要求知礼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基本准则,是一个人的知识、历练与教养的综合休表现,是一个人道德修养和各种人伦关系的基础。一二1、能聆听别人说话,到他人房间先敲门,未经他人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三四1、接听电话要先问好,接待客人要有礼貌。宴会或用餐时要礼让三先,懂得尊重别人。2、要惜时守信,说话算数,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随意翻动他人物品。五六1、公共场所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2、尊敬国旗国徽,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3、大型集会快静齐,观看比赛要文明,人走地净习惯好。关爱要想关爱自己,要先关爱别人。只有懂得关爱的人才会爱惜自己,尊重他人,赢得尊重。一二1、学会收拾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把衣物用品整理摆放归位。2、能帮父母做一此力所能及的事,如拖地、洗餐具等。3、保持座位、抽屉和卧室环境的整洁。三四1、能照顾好自己,体贴关心身边的人。2、同学、朋友间团结互助,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3、诚实守信,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五六1、尊敬父母长辈,关心他们身心健康,主动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2、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3、用心听对方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请教问题态度诚恳。同情学会真诚地关心他人,怜惜一切有生之物,做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把同情之心润泽到孩子心灵的深处。一二1、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墙壁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2、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三四1、体会父母长辈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2、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草皮、折断花木。五六1、听父母、老师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3、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尊重环卫工人、交警的劳动。4、定期参加劳动基地的活动,参观高科技的工业园,通过实践增长知识和技能。友善学会宽容、谅解他,与人和睦相处,真诚以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二1、同学之间互相关心,相互理解,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三四1、尊老爱幼,平等待人,不欺负弱小。2、尊重残疾人,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3、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坐公交车看到老弱妇孺会主动让坐。五六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3、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能自律慎独。
本文标题:立德树“仁”,以“爱”育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95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