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四川国培学科项目简报第三期
“国培计划(2013)”—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简报第三期“国培计划(2013)”—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已经顺利运行了54天。下面通过培训学情数据和培训之中涌现出来的精彩资源,给各位老师介绍一下培训的相关情况。一、学情数据四川学科学习情况10.12区域名称已注册人数有学习时间人数已注册未学习人数学习率合格人数合格率资阳市290828535598.11%273193.91%阿坝州5105001098.04%47593.14%绵阳市301529615498.21%278992.50%眉山市214920975297.58%188587.72%成都市193819023698.14%166385.81%乐山市254425014398.31%218185.73%遂宁市4868453433493.14%409584.12%德阳市4935480413197.35%400881.22%广元市407940087198.26%318778.13%内江市5418527014897.27%423378.13%合计323643143093497.44%2724786.04%截止2013年10月12日,本次培训平均学习率为97.44%,德阳市、广元市和内江市的学习率相对低于平均学习率;平均合格率为86.04%,成都市、乐山市、遂宁市、德阳市、广元市和内江市这6个地市的合格率都低于平均合格率。咱们培训已经接近尾声了,这几个地市的辅导老师、学员还请多多努力,争取在最后阶段抓紧时间赶上。二、精彩资源1.精彩日志学习感言发布者:王六志(乐山市小学语文三班)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网上学习700多分钟了。说实在的,当初还真有点忙不过来,白天要上课,下午或晚上要改作业、备课,哪里有时间来学呢?不过无意间打开一些专家的专题讲座视频,还真把我给吸引住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讲座贴近我们教学、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且有针对性,能产生共鸣、学到方法。所以这一试便产生了兴趣。后来就自己找时间投入到这个培训中来了。课堂教学的收获发布者:李成罡(内江市初中语文四班)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课堂是师生相处交流互动的时空,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是激情燃烧的地方,是智慧生成的地方。新的教育形势使我不得不思考今天的教师将怀着什么样的能力进入课堂?今天我听了老师的讲解,突然豁然开朗。课堂研究聚焦新的课程,聚焦教师发展,要树立研究意识,要对目标研究,对学生研究,对教师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决策的作用。有时,在课堂上会发生预设意外,我常常会感到措手不及。今天听了讲座,我明白了那不是上好一堂课的负担,而是一种机遇,产生闪光点的机遇。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教师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我受到了很大的启迪,要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杜绝满堂问的对话,杜绝情境表面化,活动形式化,练习单一化,要发展有效教学,提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时代在进步,教学观念在更新,只有不断的研究、实践、反思,我们才有可能从经验型教师转化成研究型教师。2.精彩校本作业学员姓名钟广惠(内江市初中语文四班)学员单位高石镇初中观察时间段2013.9.20观察对象胡血汇(成都棕北中学)授课内容《出师表》第一课时观察点教学过程客观描述教学实施优缺分析教学行为调整建议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1、用PPT展示以成都都江堰石壁上的书法和古蜀武候祠地域文化现实图片。2、引用了岳飞手书《出师表》、陆游和文天祥的评价,高度赞扬诸葛亮,让学生增加敬佩之意。优点:充分利用了成都市的地域文化,设身处地,学生耳熟能详,增强的学生的认同感,很亲近,学生易进入学习状态,情感也一触即发。1、教师的讲句斟字酌,语气语调张尺有度。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学生当了听众,是否能体学生的主体,或都学生能展示,解说这些与课文有关的成都的地域文化。2、其教室是在该校大教室,学生是小组合作式,PPT和教室周围绕的黑板都由教师代劳了。学生可在黑板或自己的笔记上做圈点。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在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时“咬文嚼字”提出了通假,词类活用,并启发学生解词释义的一些方法。特别是固定句式深入讲解1.教师浅入深出,知识点到位,重难点突出,特别是与高中接轨的固定句式的知识花了大部分时间,不知是学生预习好,还是该校注重了课外文言阅读的深入性,学得很难,基本于高一接轨。2.解词释义,学生在前半1、固定句式是中考考点,初中涉及太深,学生沉闷,小组合作不能发挥,只能照搬教师的讲述。2、学生回顾以前相关的文言文的字词释义,思维到了点,但过于集体化,全班同时回答,没表现出个体知识掌握的程度。没有思维的火花。节课知识重现得好,这与学生的基础和教师平时下的功夫很有关,但参与度不高。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由于是第一课时,教师注重了情境创设,以往知识的重现。课堂内容重难点更明晰,再加上学生以往养成的学习习惯好。1、如第一环节的教师情境引入,学生回答异口同声,感同身受,触动很大。2、第二环节内容的教师网络上搜集了网络版的《出师表》,教师品读,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语言特色。1、学生的展示少。集体回答,虽气氛好,但有鱼目混珠之嫌。2、教师充分运用网络资源,选择的切入点好,学生地位没展示,仍被动地在教师讲述下活动。利用小组合作,选先推优,让小组优秀者展示。第二个环节比较阅读很好,但学生表达不好,反馈是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能力的培养,觉得不够。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教师教学的环节,语气语态好,很熟练。预设很好,学生也“跟着走了”,可能没有注意教学的生成。课堂结束利用PPT回顾了知识,也可能是第一课时,学生对知识反馈的点少。学生能对教师察颜观色,教师没有注意观察学生掌握的程度,板书由教师展演,可以让学生勾画。走进学生心灵,掌控学生的课堂动态,让学生换位思考,你在某个知识点做为老师应该提醒学生做些什么,是否主动举手提出质疑。(以上观点,个人看法,只是为个追求完美)学员姓名曾晓岚(乐山市小学语文三班)学员单位峨城区二小观察时间段2013年9月观察对象四年级语文授课内容《中彩那天》观察点教学过程客观描述教学实施优缺分析教学行为调整建议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1.学生齐读课题《中彩那天》。2.教师提问:“中彩是什么意思?假如你中彩了,会是什么样?看到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3.学生质疑:谁中彩了?中彩那天的情景怎样?中彩人高兴的程度如何?中彩那天有什么事发生?……)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4.教师问:“文中谁中彩啦?他是什么样?”优点:导入开门见山,以题生疑,带着问题走进阅读,便于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使学生产生初步的阅读感受。缺点: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情感体验,所以应加入在生活中对“中奖”及“中奖者”的体会。通过这样的联系、对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议疑、解疑的学习氛围之中。在学生质疑后,教师启发学生“你见过生活中的中彩者什么样?”由生活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构建大语文观的意识。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1、探究: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难呢?文章又是怎么写出父亲“难”的表现的?读读文章,找找原因。2.质疑:学生把在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3.自读自悟,圈画有关词句。体会“我”“喜悦——迷惑不解——高兴”的感情变化。“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4.抓重点词句体会“难”的心理。从而领悟父亲可贵的道德行为。优点:1.通过找出矛盾之处,体会父亲的心情,为下一步体会父亲的美好品质做好辅垫。2.这一环节的设计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读,有机会评,有机会写。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缺点:1.默读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课中给保证学生默读的时间太少,应该大胆的将时间还给学生独立思考,阅读圈画,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抓住这几处品析父亲神态和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父亲抉择之难的心理,并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方法:还车一:“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重点扣住描写神态的词:“神情严肃”)还车二: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重点扣住描写动作的词:“赶”)还车三: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读书”的习惯。2.在引导品析父亲神态和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父亲抉择之难的心理,并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方法时,不深入,没落实教学目标。学生的体会往往不到位,读不出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淡的痕迹。(重点扣住“擦”字,进一步体会父亲的抉择之难。)为什么是“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但还留有淡淡的痕迹。请你们想一想父亲用橡皮擦掉K字时会想些什么?擦了就没人知道;擦了那辆车就是我的;------为何不擦干净?父亲擦时的心理活动描写,作者没有直接写出来,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父亲的复杂心情吗?父亲一边轻轻的擦,一边想(让学生写下父亲复杂的内心。)这些都是父亲留车的理由,还有其他留车理由吗?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1.理解全文的中心、文眼“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2、想象拓展①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文中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同学们: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请写出来。优点:抓住文段的空白之处,引导想象父亲当时的动作和神态,并迁移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表达心理的方法,由说到写循序渐进。缺点:1.在理解此处时,不仅要结合本课父亲的表现,还要通过向课外、社会的延伸,扩展思路,力图通过课本中的人物,通过生活中的实事,来帮助学生理解诚实、有信用是可贵的精神品质,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2.还应加强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1、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把自己口述的“收获与体会”,略做修改写下来,也让自己的体会形成一句“名言”,并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2、回家以后,搜集有关财富的名言。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较好的把握了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读文,抓词句体会。整个课堂看起来很热闹。但学习过程中,没有很好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实效,抽生回答范围较窄,学生回答较肤浅,教师没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能根据四年级学段目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老师的激励性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加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逐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在习作中反映出来。3.精彩案例有感于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张平初(内江市初中语文四班)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关于人称的叙述视角使我深受启发。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如“乌鸦”“狐狸”变“我”之后,就可能直接描写内心世界活动,展现所思所想。这就更具有真实感。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就是用的第一人称叙述,通篇都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孙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似乎是鲁
本文标题:四川国培学科项目简报第三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9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