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5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5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2.下列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中,需要ATP的是A.葡萄糖→乙醇+二氧化碳B.丙酮酸+H2O→CO2+[H]C.二氧化碳+水→葡萄糖D.蛋白质→氨基酸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化细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于体外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结核杆菌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物被水解后能得到五种含氮碱基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4.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医药、农业等领域。下列叙述中,不科学的是A.根据DNA分子的特异性,进行亲子鉴定B.基于细胞呼吸的原理,采用套种、合理密植、大棚种植等措施增加作物产量C.在细胞膜功能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人工肾”治疗尿毒症D.根据染色体变异原理,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5.下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份(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6.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8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A.2小时B.4小时C.1.6小时D.1小时7.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男孩中,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A.1/44B.1/88C.7/2200D.3/8008.天然牧场的一小片区域被作为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人们用网把留种区罩了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区的草几乎被虫吃光,而其它区域却安然无恙。此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A.食草昆虫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C.草原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D.牧草的种类单一会导致害虫的大发生9.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不可避免地被大自然淘汰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既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并提高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11.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则F2中A.表现型有4中,基因型有12种B.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C.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D.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比例为3:112.下列有关反射弧的叙述下,不正确的是A.在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B.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中,膜内电荷移动方向与膜外相反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13.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a、b、c、d(单位:kg/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种群个体所含有机物的平均值一定大于丁种群B.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的能量等于a所含的能量C.若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20%,则b+c+d=0.2aD.甲的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14.右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⑤①②③浆细胞→抗体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④记忆细胞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15.下列关于人体内T淋巴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等淋巴器官中产生并成熟B.能释放淋巴因子,加强其他细胞的免疫功能C.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亲密接触,直接将抗原消灭D.既能进行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与B淋巴细胞在功能上互相协调16.右图表示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的来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②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③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④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7.某课题小组在调查人类先天性肾炎的家系遗传状况时,发现某地区人群中双亲都患病的几百个家庭中,女儿全部患病,儿子正常与患病的比例为1:2。下列对此调查结果较准确的解释是A.先天性肾炎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B.先天性肾炎是一种隐性遗传病C.被调查的母亲中杂合子占2/3D.被调查的家庭数过少难下结论18.右图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遗传方式不可能为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9.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20.下面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与维持体温恒定有关的激素调节过程,下列各项说明中错误的是A.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当丙增多时会抑制甲的分泌B.乙为促甲状腺激素,当丙增多时乙的分泌量会随之而增加C.丙为甲状腺激素,它能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D.人体内激素含量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21.下图是动物调节胰液分泌过程示意图,①、②过程的调节方式分别是A.激素调节、激素调节B.神经调节、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神经调节D.体液调节、体液调节22.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右图①表示一个正在分裂的雌性动物细胞,结合图②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①处于图②中的BC段B.此细胞产生基因为AB的卵细胞的几率是0C.图①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D.图②中C→D形成的原因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23.在环境中CO2浓度一定、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或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负值表示CO2释放,正值表示CO2吸收)光照强度(klx)2.04.06.08.09.010.0CO2(mg/100cm2·h)-2.02.06.010.012.012.0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在8.0—9.0klx之间时,细胞内合成ATP的速率不变B.光照强度在2.0klx时,细胞内不进行光合作用C.光照强度在8.0klx时,细胞既吸收二氧化碳又吸收氧气D.超过9klx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主要是受外界CO:浓度的制约24.下列实验组合,正确的是实验名称检测方法或试剂目的或成果A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灰绿色B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的颜色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甲基绿寻找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抽样检测观察记录数值,制成坐标曲线25.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投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B.精子很小,尾部含有大量的线粒体C.同一种植物,生长在背阳区的叶绿体比向阳区的叶绿体大且多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增加26.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成功表达的是A.与普通棉花相比,转入细菌毒蛋白基因的棉花,具有显著的抗虫特性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27.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下列有关克隆大熊猫胚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卵裂、囊胚,原肠胚等阶段B.兔子卵细胞质的作用是激发大熊猫细胞核的全能性C.克隆出的早期胚胎中,各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D.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尚未出现细胞的分化2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顽疾,是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B.在功能上,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C.用骨髓移植法治疗白血病的优点之一是不发生排斥反应D.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29.下列技术中,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的是A.胚胎分割移植B.细胞核移植C.基因工程D.细胞融合30.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过程中不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技术B.杂交瘤细胞具有浆细胞与癌细胞的所有特点C.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D.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生物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4页,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1.(11分)图1是某高等雌性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某器官内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三种结构或物质的相对数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1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控制中心。(2)蓝藻细胞与图1所示细胞最本质的区别是。(3)细胞中的相关细胞器可组成“生产流水线”,共同完成某项生命活动。请举出图1细胞中这样的一例生命活动名称,并写出与之相关的细胞器。。(4)图1应对应图2中时期所示细胞(填数字)。(5)图2中,③时期所示细胞的名称是;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时期有。(填数字标号)32.(11分)植物生理学家对植物的光台作用和细胞呼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某植物CO2吸收与释放量的影响;图乙表示进行这两种生理过程的细胞器之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A点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否达到了最大值?;A—B阶段CO2吸收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2)研究证明,光合作用达到最强时的温度,并不能使
本文标题: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96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