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三生物专题训练二1、某同学为研究的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的关系,设计了下列实验,取黄豆芽20根,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根放在两只带有少量水的相同的烧杯内,一组放在光下,一组放在黑暗中,二天后放在光下的黄豆芽的子叶变成绿色,黑暗中不变绿色,若据此得出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结论。利用上述实验设计思想,分析该实验还有哪些的不够严密之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分)图甲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一O—<”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2)若刺激图甲中b点,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装置B内的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可进行_____作用,写出发生此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D处扎紧,E处打开,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如何检验绿色植物产生何种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加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在A装置中加入_____盐和稀HCl(此时把D处打开),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用黑纸把B装置罩上一昼夜(D处扎紧),绿色植物主要进行________作用,初步分析,从异化作用来看,它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型,写出其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把F插入C瓶的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将发生何变化?_______。(5)光合作用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_结构上: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_结构上。4、某校高二学生为验证玉米幼苗胚牙鞘对光敏感的部位是在胚芽鞘的尖端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右图。几天后,出现了明显的实验结果。①请你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把实验结果图画在A:将黑色的小纸帽套在幼苗上B:将环状黑色的纸套在幼苗上,露出幼苗顶端C:右图内。②有同学提出A苗的生长情况是由帽的重量引起的,请你再设计一个C苗的实验来说明A苗生长情况并非由帽重量引起,并把处理方法和结果分别画在上图的相应位置上,处理方法的文字说明填在C项空格内。5、请写出探究“大豆幼苗生长最佳的日温和夜温组合”的实验方案,预测最佳的温度组合,并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解释原因。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幼苗若干、大小相同的装有等量完全营养液的玻璃瓶若干、温箱(可满足幼苗生长)若干、量尺等提示温度组合范围:日温20℃-30℃、夜温17℃-22℃,幼苗生长其它件相同(一)实验方案:1.2.3.(二)预测的温度组合及解释:6、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mL浆糊。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振荡这两支试管,并将甲、乙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左右的温水里,保温5min,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同时取出这两支试管,分别滴入一滴碘液,乙试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证明酶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2)甲、乙两支试管内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为什么要保持恒温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热水浴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若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另设计试管丙与加入斐林试剂的甲对照,则丙试管内应先后加入_____________。①滴碘液②2mL斐林试剂③2mLl%HCl④2mLl%NaOH⑤3mL浆糊⑥3mL蔗糖溶液⑦2mL小麦淀粉酶滤液(5)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①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A、B、C。②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和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③振荡后,将A、B、C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④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⑤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以上设计是否合理,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三生物专题训练二答案1①取20根黄豆芽长势、长短大小一致,随机分成二组;(1分)②烧杯内的水量、水的性质应相同;③光下和黑暗中两处环境中的温度、通风等条件应相同。(1分)(本题共9分)2、(1)神经中枢(2)acde(缺一不得分)(3)树突或细胞体(缺一不得分)3个(4)高尔基体突触前膜(细胞膜)外排(5)兴奋或抑制(缺一不得分)蛋白质(糖蛋白糖被)(本题每空1分,共9分)3、【参考答案】(1)光合;6CO2+12H2OC6H12O6+6H2O+6O2(2)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C瓶中,木条迅速燃烧,说明有O2生成:(3)碳酸:CaCO3+2HCl=CaCl2+CO2↑+H2O(4)呼吸;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变浑浊;(5)叶绿体;线粒体4、【参考答案】图C:将透明的小纸帽套在幼苗上5、【参考答案】(一)实验方案:1.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若干,分成多个组(或4组),分别移栽到编好号的玻璃瓶内2.将各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不同日温和夜温的组合下培养(写出不同日温与夜温的具体组合如:高日温、高夜温;高日温、低夜温;低日温、高夜温;低日温、低夜温与写出具体温度数值均可得分),其他条件相同3.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幼苗的生长高度(或鲜重,答案合理给分);其中,幼苗生长最高的一组(或鲜重最重的一组)为最佳的温度组合。(二)预测最佳的温度组合是:日温30℃和夜温17℃(或高日温,低夜温),日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夜温低,使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的消耗减少。(答案合理给分)6、【参考答案】(1)试管内液体变蓝催化(2)为了排除物质量这一无关变量的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便于结果分析。(3)恒温条件,排除了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35℃足小麦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4)⑥⑦②(5)不合理三支试管加入浆糊后,应先分别置于0℃、35℃、100℃条件下5min,再向三支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
本文标题:高三生物专题训练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96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