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第I卷(51分)一、基础知识题(24分)1.下列黑体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皈依(guī)癖好(pì)插科打诨(hùn)B.歼灭(jiān)寒伧(chen)面面相觑(xù)C.吮吸(shǔn)债券(quàn)纨绔子弟(wán)D.酗酒(xiōng)执拗(niù)有恃无恐(shì)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百无聊赖川流不息有口皆杯白璧微瑕B.逍遥自在信口开合名列前矛唉声叹气c.走投无路藕断丝连言简意赅破斧沉舟D.焕然一新沽名钓誉没精打采草菅人命3、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政策变了,农民富起来了,也可以做小买卖了,住得起五元钱一夜的房间了。B.从大量血淋淋的事实中告诉我们,法论功无疑是彻头彻尾的邪教。C.一时间,“纳米”技术成为众多媒体上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D.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书,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疲劳。4、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行为偏僻..性乖张(偏激)可怜辜负..好韶光(浪费)B.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挑夫)慢慢打火..吃了饭走(扑灭火)C.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计策)吾累随丞相经阵..(经历战争)D.马谡见事不谐..(不顺利)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神态)5、对下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比喻)B.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对偶)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借喻)D.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借喻)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晚饭摆出来了,四叔地陪着。(2)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了整整十五年。(3)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4)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了捏,转身去了。A俨然辖制缠绞扯下B俨然辖制缠绕抓过C凛然压制缠绞扯过D淡然压制缠绕扯下7、与下面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A·你们让我冒着大雪出去B·我让你们逼着冒着大雪出去C·我被你们逼着冒着大雪出去D·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祝福》写于1924年,小说生动了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后收入《彷徨》。B、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而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人,与英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C、沈从文是现代小说家,他的小说取材范围广泛,但以写湘西一带的风土民情而见长。语言流畅,形式多变。D、孙犁,现代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是“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与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齐名。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苏章传》章①少博学,能属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为议郎。数陈得失,其言甚直。出为武原令,时岁饥,辄开仓廪,活三千余户。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②案其奸臧。乃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章曰:“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举正其罪。州境知章无私,望风畏肃。换为并州刺史,以摧折权豪,忤旨,坐免。隐身乡里,不交当世。后征为河南尹,不就。时天下日敝,民多悲苦,论者举章有干国才,朝廷不能复用,卒于家注释:①章:指东汉人苏章,字孺文。行部:汉代制度,刺史常于每年八月间巡行所部,查核官吏政绩。称为行部。1.对下面两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数陈得失②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A.①列举②依照B.①计算②察看C.①数说②查究D.①多次②审查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辄开仓廪,活三千余户”中的“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C.哙拜起,立.而饮之D.子路拱.而立3.分别比较下列句中“为”和“其”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出为.武原令其.言甚直为.设酒肴遂举正其.罪A.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B.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D.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苏章年轻时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汉安帝时,苏章曾举荐一个贤良正直的人,那个人由于对策答问优秀,作了议郎B.苏章出京作了武原县令,那一年当地闹灾荒,他就打开官仓济贫C.汉顺帝时,苏章升任为冀州刺史,他对有多年友情的清河太守不徇私情,并惩治了太守D.苏章隐居乡间时,朝官举荐苏章,然而朝廷没有再起用他,苏章终于死在家中5.翻译:“以摧折权豪,忤旨,坐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12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6分)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在最晴朗的日子,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连那削铅笔的小刀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1.依次填入此段方框内最恰当的关联词是()A.尽管也甚至不仅就也就因为B.尽管也甚至不仅则也因为C.即使也而且总是就也因为D.即使也而且不仅则也就因为2.此段前后两个加点的“雨鞋”和“雨伞”是同一意思吗?选出正确的答案()A.两处的“雨鞋”“雨伞”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指实物。B.两处的“雨鞋”“雨伞”都是比喻别里科夫的顽固守旧思想。C.前面的“雨鞋”“雨伞”是实有的物品,后面的“雨鞋”“雨伞”是比喻别里科夫的职业——古代语言。D.前面的“雨鞋”“雨伞”是借喻套子,后面的“雨鞋”“雨伞”是暗喻“套子”式的思想。(二)阅读下面文字,然后答题。(6分)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究。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不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大声说道:“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1、作者为什么要让夏瑜的坟顶上有一个花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华大妈“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女人认为花圈是怎么来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69分)四、课外阅读:(15分)丢失的香柚★梁晓声“大串联”①时期,我从哈尔滨到了成都,住气象学校,那一年我才17岁,头一次孤独离家远行,全凭“红卫兵”袖章做“护身符”。我第二天病倒了。接连多日,合衣裹着一床破棉絮,蜷在铺了一张席子的水泥地的一角发高烧。高烧初退那天,我睁眼看到一张忧郁而文秀的姑娘的脸。她正俯视我。我知道,她就是在我病中服侍我的人。又见她戴着“红卫兵”袖章,愈觉得她可亲。我说:“谢谢你,大姐。”看去她比我大二三岁。一丝悱然的淡淡的微笑浮现在她脸上。她问:“你为什么一个人从大北方串联到大南方来呀?”我告诉她,我并不想到这里来和什么人串联。我父亲在乐山工作,我几年没见他的面了,想他!我委托她替我给父亲拍一封电报,要父亲来接我。隔日,我能挣扎着起身了,她又来看望我,交给了我父亲的回电——写着“速回哈”三个字。我失望到顶点,哭了。她劝慰我:“你应该听从你父亲的话,别叫他替你担心。乐山正武斗,乱极了!”我这时才发现,她戴的不是“红卫兵”袖章,是黑纱。我说:“怎么回去呢?我只剩几毛钱了!”虽然乘火车是免费的,可千里迢迢,身上总需要带点钱啊!她沉吟片刻,一只手缓缓地伸进衣兜,掏出5元钱来,惭愧地说:“我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黑五类’②。我父亲刚去世,每月只给我9元生活费,就剩这5元钱了,你收下吧!”她将钱塞在我手里,拿起笤帚,打扫厕所去了。我第二天临行时,她又来送我。走到气象学校大门口,她站住了,低声说:“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他们不许我迈出大门。”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柚子给了我:“路上带着,顶一壶水。”空气里弥漫着柚香。我说:“大姐,你给我留个通信地址吧!”她注视了我一会儿,低声问:“你会给我写信吗?”我说:“会的!”她那么高兴,便从她的小笔记本上扯下一页纸,认认真真给我写下了一个地址,交给我时,她说:“你们哈尔滨不是有座天鹅雕塑吗?你在它前边照张像寄给我,好吗?”我默默点了一下头。我走出很远,转身看,见她仍呆呆地站在那里,目送着我。路途中缺水,我嘴唇干裂了,却舍不得吃那个柚子。在北京转车时,它被偷走了。回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我就到松花江畔去照像。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我不愿让她知道天鹅雕塑砸毁了,就没给她写信……去年,听说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又复雕了,我专程回了一次哈尔滨,在天鹅雕塑旁照了一张像,彩色的。按照那页发黄的小纸片上的地址,给那位铭记在我心中的大姐写了一封信,信中夹着照片。信退回来了。信封上,粗硬的圆珠笔字写的是——“查无此人”。她哪里去了?想到有那么多我的同龄人“消失”在十年动乱之中了,我的心便不由得悲哀起来。注:①“大串联”:文化大革命中以“革命”的名义天南地北地联系。②“黑五类”:文化大革命中,父辈或祖辈乃至曾祖辈是地主、富人、反革命、坏蛋和右派分子,其子女称作“黑五类”。16、“我”的父亲为什么不来接“我”?答:。(2分)18、“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有什么深刻意蕴?答:。(3分)19、小说最后一段中“消失”除了指同龄人肉体的消失,还有哪两层主要的含义?答:(1)。(2分)(2)。(2分)20、小说中的“香柚”象征什么?答:象征。(3分)2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3分)A、“大姐”是“黑五类”,但她毫无偏见地帮助“我”这个“红卫兵”,这体现了朴素的阶级感情,说明“黑五类”中也有好人。B、“我”从哈尔滨“串联”到成都,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去探望很久不见的父亲,这并不是为了表现“我”的自私,实际上是对“文革”中所谓的“革命大串联”的嘲弄和讽刺。C、“大姐”对“我”一往情深,而“我”却并没有及时寄照片过去,这表现了“我”有些自私,没有珍惜“大姐”的真情。D、这篇小说立意深刻,以小见大,发人深省,是小小说中之大手笔。E、这是一篇带有散文风格的小说,它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有一种“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期中试卷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99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