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各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课件
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珍宝,将它们尽可能完整地传递给我们的子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明智之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晃一郎从定义看世界文化遗产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二、遴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依据(Ⅰ)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Ⅱ)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Ⅲ)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Ⅳ)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Ⅴ)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Ⅵ)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奥斯威辛集中营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AuschwitzConcentrationCamp编号:513-0031979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奥斯威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第一集中营和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组成,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奥斯威辛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大罪的历史见证。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陆军司令希姆莱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1号集中营,1940年6月收容了首批728名波兰和德国政治犯;2号集中营,建于1941年10月,官方称为比克瑙,是德国法西斯利用毒气室大规模屠杀被关押人员的场所;3号集中营,亦称布纳,是纳粹德国负责建筑和生产人造橡胶、汽油的大型企业,同时还负责在几座较小的集中营从事挖煤和生产水泥。囚房奥斯威辛集中营大门围栏和瞭望塔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之后,一名幸存者在整理死难者的眼镜巨大的焚尸炉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铁轨和主楼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其中包括130多名儿童。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法案将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部分幸存者1、威尼斯及其泻湖意大利:威尼斯及其泻湖VeniceanditsLagoon编号:546-0041987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Ⅱ)(Ⅲ)(Ⅳ)(Ⅴ)(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始建于5世纪、由118个小岛构成的威尼斯,10世纪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航运枢纽。总体上来说,它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筑杰作。三、符合全部6条标准的世界文化遗产威尼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上之城”,也是一座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该城四面环海,市区建在湖泊中央的118个岛上,素有“水都”、“水城”、“桥城”或“百岛之城”的美称,是意大利北部的主要港口。全市有117条大小河道相通,靠401座各式桥梁把它们连接起来。威尼斯水巷“贡多拉”制作严格而又讲究:长11米,宽近1米半,以栎木板为材料,用黑漆涂抹七遍始成。TAXI——贡多拉(Gondola)里亚尔托桥里亚尔托桥(Rialto),又名商业桥,建于1180年,原先是一座木桥,后改为吊桥。1580~1592年,改建为现在的石桥。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筑成,是威尼斯的象征。大桥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7米高,桥两头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桩支撑,桥上中部建有厅阁,横跨在大运河上。大大小小的船只从太阳型的桥洞中穿梭,桥顶有一浮亭,桥两侧是20多首饰商店和卖纪念品的小摊。叹息桥建于1600年,造型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叹息桥是一座拱廊桥,两端连结着总督府和威尼斯监狱,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圣马可广场东西长170多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呈梯形。东面耸立着圣马可钟楼和圣马可教堂。北端是旧市政大厦,南侧是新市政大厦以及圣马可图书馆,西面是圣席密民安教堂。世界上最美的广场钟楼始建于888-912年,16世纪已经改建。高98.6米,共9层,位于大广场与小广场之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此塔用于鸣钟召唤教徒至教堂举行弥撒,塔内有梯形盘道直通钟楼。总督宫始建于814年,14世纪初基本定型,后几经火焚,15-17世纪复修。造型呈正方形,东南西三面为敞廊,属晚期哥特式建筑,其下面两层都是由连续的白色石柱与尖券所做成的拱廊,第三层墙面用白色与玫瑰色大理石镶嵌,做成斜方格图案。在屋檐上还有一排哥特式小尖饰。圣马可教堂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829年,重建于公元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从外观上,它的五座圆顶据说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源自拜占庭的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圣马可大教堂中殿圣马可大教堂后殿内的黄金坛黄金障壁2、莫高窟MogaoCaves1987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Ⅱ)(Ⅲ)(Ⅳ)(Ⅴ)(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莫高窟地处中国西北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鸣沙山崖壁上,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石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东晋太和元年,即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个朝代,连续营造达千年之久,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的伟大宝库,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画廊之一。莫高窟第332窟莫高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5层,最高处达50米。共有洞窟735个,包括最初发现的492个,和近年新发现的243个。其中珍存北凉至元各朝代制作的彩塑2415个,壁画近4.5万平方米,因此又称千佛洞。与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前期开凿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四面开龛,龛内放置塑像。•中期典型的形制是平面方形,覆斗顶,后壁一龛。•后期开凿的洞窟称为殿堂窟,壁画佛龛被洞窟中央的佛坛代替,腾出一整块石壁绘制大型壁画。•保存着五座宋代木结构窟檐、十几座散布其周围造型独特的舍利塔。第305窟的覆斗式洞窟是由北朝向唐代过渡的产物第228窟的中心塔柱式石窟是早期石窟的主要形式第392窟盛唐时期莲花飞天藻井藻井中心为莲花,花心呈五色转轮。花外四身飞天于蓝天白云间翱翔。围以圈草、方格等纹样及垂角幔帏。周围伎乐飞天12身。色彩变化丰富。此为初唐的代表作之一。第407窟的隋三兔飞天藻井图案佛楼共有9层楼,建于公元695年。外面的楼阁建筑原为四层,五代重建为五层,1928年建为现在的九层。藏经洞内的洪巩像洪巩是中晚唐朝时期河西高僧,这是他的真容纪念像,体内装有他的骨灰袋。塑像历经一千多年仍保存完好。•彩塑的形式主要有圆塑、浮雕和影塑等几种。•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等;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弥勒坐像第328窟西壁佛龛彩塑第45窟内的阿难、菩萨、力士像(盛唐)第45窟内的迦叶像(盛唐)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南壁飞天壁画内容可以分为7类:•经变画•故事画•尊像画•神怪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第61窟东壁南侧的供养人壁画(五代)第285窟南壁的五百强盗成佛图(西魏)第445窟北壁的剃度图(盛唐)这是弥勒净土变中的画面,描绘了人们在出家时削发的情景。莫高窟第249窟,空白位是被盗粘走的壁画莫高窟第285窟,就连地上的土砖,也是刻有莲花图案第254窟南壁前部中层壁画“降魔成道”3、泰山中国:泰山MountTaishan编号:200-002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C(Ⅰ)(Ⅱ)(Ⅲ)(Ⅳ)(Ⅴ)(Ⅵ),N(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一览众山小泰山突起于华北大平原,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相对高差达1300多米,与周围平原、丘陵形成高低、大小的强烈对比,在视觉效果上显得格外高大。从海拔l50米的山麓泰安城,至中天门海拔847米、南天门海拔1460米、玉皇顶海拔l545米。层层叠起,形成由抑到扬的节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泰山的形成和历史传说中泰山的形成,起源于开天辟地的盘古氏的头部,故有“天地交泰”之说。泰山的雏形始于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初期,基本轮廓形成于新生代中期,距今约3000万年。大约24亿年前,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将古泰山抬出海平面之上,即地质学上的“泰山运动”。泰山是我国东部最早得到研究的古老变质岩系和寒武纪地层地区,对中国东部太古代地层的划分、对比,以及太古代历史的恢复,均具有重要意义。泰山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夏季多雨,冬季晴燥,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泰山植被是世界上夏绿木本群落的典型分布地区之一,植被覆盖率达79.9%,现有种子植物144科、989种,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万余株。奇松傲雪姊妹松晚霞夕照云海玉盘是岱顶的又一奇观。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加之夏季从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如果无风,在岱顶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云海玉盘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象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故得名“佛光”或“宝光”。泰山佛光是一种光的衍射现象,它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据记载,泰山佛光大多出现在6-8月中半晴半雾的天气,而且是太阳斜照之时。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00余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南天门玉皇顶南天门又名三天门。位于岱顶西南隅石壁谷上口,是登山盘道顶端,元初张志纯创建。门为城楼式建筑.上覆摩空阁,内置3尊明万历年间女神铜像。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祠宇,它是一组高山建筑的杰作,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后改今名。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内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铜像,铜瓦覆顶;东西配殿分别祀眼光奶奶和送子娘娘,铁瓦覆盖。殿前有香亭、铜铸千斤鼎、万岁楼和乾隆御碑亭,错落有致,熠熠生辉,香烟袅袅。泰山石刻包括经石峪和唐摩崖两部分。经石峪位于斗母宫东北400米的山峪中。北齐时(公元500-580年)镌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唐摩崖位于玉皇顶南80米处。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刻石。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24行,每行51字,现存1008字。泰山石刻泰山秦刻石泰山秦刻石李斯碑以其沉著凝重、古朴厚劲、形体秀美的风采被誉为“稀世瑰宝”、
本文标题:各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00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