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土地储备项目贷款风险评价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土地储备项目贷款风险评价研究姓名:袁筱玲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叶乃沂20070201土地储备项目贷款风险评价研究作者:袁筱玲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陈杨根对吉安市土地储备贷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金融与经济2006,(11)由于土地储备机构与生俱来的缺陷,以及金融机构过分倚重土地抵押或地方政府的信誉,导致各银行竞相发放土地储备贷款并形成不少的不良贷款.因此,各商业银行要审慎介入土地储备贷款,加强对储备中心贷款资金的监管,同时人民银行要与各金融机构协同作战,确保储备贷款资金安全.2.期刊论文杨剑锷土地储备贷款的运作模式与现实风险分析-上海金融2002,(9)土地是国家的重要稀缺资源,近年来国家开始建立和推广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本文阐述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产生背景、意义及其运作模式,从政府、土地储备中心、银行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土地储备贷款存在的现实风险,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与建议.3.期刊论文万明清.田向红土地储备制度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控制-西南金融2005,(8)目前,我国各省市都陆续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各商业银行也在陆续涉足土地储备机构信贷业务,对于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扩大就业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信贷风险也由此而产生,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分析.4.期刊论文于森林.张士锋关注和防范土地储备贷款风险-海南金融2004,(10)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房地产信贷风险将逐渐凸显,从而形成土地储备贷款风险.土地储备贷款风险来源于土地储备的制度模式、土地储备机构的角色定位、土地储备的数量和资金来源、贷款抵押过程控制、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加以有效防范.5.学位论文陈恒房地产开发实务及创新研究——基于土地储备供应、开发融资及开发模式三个视角2008中国房地产业经过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为提升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开发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土地房屋价格的持续攀升,房地产业的问题与矛盾也日益突出和尖锐,尤其集中在土地储备与供应、开发融资和开发模式三个主要的环节。政府主导下的土地储备供应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统筹管理、市场化竞争和支持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但由于垄断和利益输送的客观存在,加之对协议转让土地的限制,使得土地交易在“招标、拍卖、挂牌”市场上屡屡出现违背正常水平的高价,地价的高企也直接传导到房价上。由于融资渠道的单一,为支付高昂的土地和开发费用,大多数开发企业采用向银行贷款的形式,这使得金融机构积聚了相当高的金融风险,而随着金融信贷政策的收紧,房地产企业不断陷入开发融资的困局,直接造成待开发土地的大量闲置。目前国内开发企业多数充当全能开发商的角色,通过垄断产业链而独享超额利润,但同时在产业链的各环节上沉淀了大量资本,容易引发财务风险。本文针对上述开发实务中的诸多缺陷,考察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历史进程和现状,搜集了相关统计数据和资料,在归纳经验成果的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对土地政策、融资渠道、开发模式进行了分类和对比,并且结合近年来在各领域出现的创新产品及发展趋势,给出相应对策建议。在土地储备和供应这一最具争议的环节,本文搜集整理了近年土地市场成交数据信息,分析天价竞拍和大量囤地现象的动因和风险,指出政府和企业在政策和实践中的弊端和应采取的改革创新措施。本文建议政府脱离直接土地经营,建立专业化、多元化资本的土地经营公司;同时建议恢复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不搞一刀切的做法;对房地产开发商建议加强企业间并购活动及建立产业联盟,以有效分配利用土地资源。在分类阐述说明房地产业的命脉——开发融资时,本文统计房地产优秀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情况,介绍房地产开发流程各阶段合理融资模式,对比分析主流融资模式和创新融资模式的整体特点和发展趋势,从预防金融风险、提高资本使用质量等角度对现阶段开发融资途径单一的缺陷进行合理化建议。本文指出开发企业应主动积极开展多元化的融资手段,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金融政策;企业间应主动展开资源整合,摆脱土地和资本脱节的局面,降低资金使用成本。金融监管部门要开放对房地产金融产品的限制,鼓励融资创新,抓紧建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募集及流通市场,有效分散金融机构承担的信贷风险。此外,本文还建议适度放开国外专业房地产开发商和相关投资基金的进入,鼓励进入开发领域,实现良性循环。本文全面分析房地产业领先企业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并实行归类对比,结合介绍各自有针对性的融资方式,并指出未来房地产各业务单元分离,形成产业键的要求和趋势,及未来可能产生影响力的开发模式。其中强调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通过自我调整来不断转型和推进,最终演变出完整的金融产业链、开发产业链、中介产业链和流通产业链并相互协调发展。本文选取从土地储备供应、开发融资和开发模式的视角研究我国房地产开发实务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注重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全面采集市场数据,归纳分析有代表性的开发实务,反思其中不足与缺陷,起到了较好的说明和对比效果。在资料选取上,力求创新,数据的时效性也较强。本文在对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开发工作所提出的一些创新思考和手段,具有可操作性、市场化和效益化的特点,希望为开发企业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6.期刊论文阎洪茂.YANHong-mao土地储备贷款风险探析-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23(1)土地储备贷款风险来源干政府信用、政策、法律、银行操作、资金运作5个方面,必须要加强贷前调查评估、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完善贷款担保手续、落实第二还款来源,落实贷款用途监控,落实土地拍卖款,探索多渠道融资,减少对银行贷教的过度依赖,合理分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7.期刊论文安宁关注欠发达地区土地储备贷款风险-银行家2006,(8)近几年来,欠发达地区的各级商业银行加大向土地储备机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的力度,增强土地储备机构资金实力、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有效地满足了这些土地开发和市政建设的需要.但是也出现了诸种问题,致使银行信贷风险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土地储备贷款特点的分析,揭示了这类贷款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风险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8.学位论文钟强房地产信贷业务中风险控制机制的研究20041998年到2004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业务尤其是在房地产信贷业务方面保持着快速发展。然而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埋下了许多隐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发布调查报告指出,我国房地产金融存在四大问题;央行的一份调查揭示,房地产信贷业务中违规问题较为严重,其问题范围覆盖了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隐含很大风险。本文共分四章,针对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房地产信贷业务中反映出来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着重围绕从银行内部建立房地产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这个中心,分析认清当前房地产行业以及房地产金融所面对的客观环境,研究掌握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风险防范的基本理论构架,从整体的框架层面上尝试着建立一个控制房地产信贷业务风险的构架系统,进而以此构架系统为指导对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领域的三类风险控制要点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本文认为(第一章),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面临着这样一种大的经济背景,首先,房地产业行业自身发展的初级性,表现在一方面是粗放式发展,投资增长过于迅猛,土地价格房产价格快速上涨,房地产供应与需求在结构上的错位,空置率居高不下,市场中投机性买卖的规模出现扩张的势头,另一方面开发企业的整体营运能力低下,不能很好地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加之我国房地产发展伊始土地政策对地价确定与征收的不科学性,致使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所必须依附的客体(房地产行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二,我国在房地产金融领域发展落后的现状,制约着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并进一步促成当前房地产金融发展中房地产资金供给的单一性——我国商业银行成为了该行业融资的主角;第三,银行在发展该项业务时自身缺乏必要和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使当前商业银行在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着风险积累,风险增加和风险失控的危险。本文(第二章)在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大范畴中,进一步将房地产信贷的风险分为三大类,即土地储备类贷款风险、个人用房类贷款风险和房地产开发类贷款风险,三类风险具有联动性、集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并且风险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本文认为土地储备类贷款风险来自政府、土地储备中心和银行自身三方面。来自于土地储备中心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贷款申请人主体资格的合法性上、担保的有效性上、还款资金来源的权属问题上;来自政府方面的风险表现在政府信用与执政能力上;来自银行的风险主要在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与之相适应;而个人用房类贷款风险的形成除了与个人信用有关外,还来自于开发商的经营能力、契约中条款的欠缺以及抵押担保中的不确定性等等;房地产开发类贷款风险的形成,一方面来自当前房地产发展中行业自身的不健全,如开发企业项目自有资金缺乏,行业中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以及政府的行为等,另一方面,也有银行管理不到位,缺乏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等原因。针对形成风险的这些原因,本文(第三章、第四章)还结合信贷风险防范的有关理论知识,以风险识别,风险报告,风险规避,风险决策,风险监控为基本系统的理论构架做指导,从房地产信贷的“三查”系统到建立科学的“三权分立”业务流程,再到岗位设置,考核激励以及强调风险的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构建一套银行对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的架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区分三类风险的特点,就房地产开发类贷款风险、个人用房类贷款风险和土地储备类贷款风险分别从项目的选择、项目的管理、资金的监控、还款的保障等控制要点上作了相应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9.期刊论文徐向华.陈臻论储备土地抵押贷款风险与对策-特区经济2008,(6)目前,我国各地都陆续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土地贷款随之逐渐发展起来,各商业银行也把该业务作为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创新点和一个营销重点.这在推动我国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以及不动产融资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储备土地抵押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储备土地抵押信贷风险也同时存在.本文在简述储备土地抵押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对储备土地抵押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10.期刊论文郑润华.杜忠凯.贾灵骏.羊茂良浙江房地产信贷风险与防范-浙江经济2005,(8)浙江房地产业资金来源较单一,银行信贷资金贯穿于土地储备、交易、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的全过程,银行业承担了房地产业较高的系统风险.由于房地产业与经济周期高度关联的特性,加上房地产企业管理不规范、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以及部分监管政策法规操作性不强等因素,使得浙江中小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潜在风险较高.地方政府、银行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应分工协作,切实降低和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6cf3b5f8-a751-4fdf-86d9-9df70103c2f8下载时间:2010年9月20日
本文标题:土地储备项目贷款风险评价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0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