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二年级生物第一学期阶段考试试题
高二年级生物第一学期阶段考试试题高二年级生物试题(选修)本试卷内容:必修三第1—4章;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的浅黄色的液体来源于A.组织液B.血浆C.淋巴D.血清2.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腺苷D.钾离子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下列反应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见到话梅分泌唾液B.一粒糖放入口中,就分泌唾液C.手一碰到火就缩回来D.婴儿出生就会允吸5.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为A.不能运动;没有感觉B.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C.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D.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已的意思;听不懂别人的谈话6.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7.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8.人体内的下列激素,具有协同作用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肾上腺素B.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与胰岛素C.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D.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9.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10.人体的下列结构中,对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①胰岛②胃腺③胆囊④肝脏⑤肾小管A.①④⑤B.①②④C.①③⑤D.①②③1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12.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不具备的特点是A.调节较缓慢B.通过体液输送调节物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广13.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点是A.都能产生抗体B.都能导致靶细胞裂解C.都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效应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14.移植别人的器官到患者体内,不易成活,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A.病原体B.疫苗C.抗体D.抗原15.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16.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17.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A.培育无籽番茄B.棉花保蕾、保铃C.延长种子寿命D.促进插枝生根18.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19.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2,4-D浓度(mg/L)05101520253035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013.526.246.553.653.743.030.2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2,4-D浓度超过25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20.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21.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23.右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时间K种群大小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并不相等24.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25.能正确描述人体内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有A.pH的调节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有关B.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是有一定联系的C.胰岛素是血糖调节中唯一降血糖的激素D.维持体温恒定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过程26.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B.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D.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27.生物激素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物激素的调节作用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它也影响神经调节B.植物的生长素能调节植物的生长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D.割除小猪的甲状腺可使猪长得更肥更高大28.下列群落的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新岛,几十年后出现了动植物等生物群落B.长年覆盖的冰川融化后所暴露的地区,逐渐出现了生物C.某山地森林大火几年后重新出现了生物群落D.美国某森林群落是由密执安湖裸露的沙丘经过1000多年演化而来的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下表格内:一、单选题:24小题,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题号25262728答案三.非选择题29.(6分)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填标号)。(2)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填标号)。(3)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等。(4)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部位(填标号),B淋巴细胞参与人体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30.(4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形式向前传导。(2)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轴突末端,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3)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脂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人人体,其效应是。31.(6分)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原因靶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__。(2)正常人饭后,胰静脉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该激素是由__________分泌的。(3))若分泌细胞为下丘脑细胞,那么靶细胞则为__________________细胞。(4)若图中靶细胞为病原菌,那么它参与与分泌细胞形成分泌物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并简要说出理由。32.(7分)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SARS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注射疫苗后,志愿者出现轻度发热现象,调节机体产热的激素主要有和,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调节。(2)若该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SARS病毒,请在乙图中画出其体内抗体变化曲线。此时抗体产生的主要途径是(用箭头和文字表示)。(3)研究发现,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说明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从遗传物质分析,研制SARS疫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33.(7分)为探究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玉米幼苗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注: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根据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特性。(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特性。(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实验刚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或特点)将是:甲;乙;丙;丁。34.(5分)下图表示某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下图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2)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范围内,t1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在t2时进行第二次捕捉,并捕获未标志的30只,标志的10只,该鼠的种群数量应为()A.大于100只B.等于100只C.小于100只D.约为75只(3)该鼠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4)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_,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35.(5分)赤霉素能促使豌豆茎节间的伸长,生长素也可以促进茎的伸长。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实验步骤:①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节间切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两组;②将两组豌豆茎切段分别放入两个标号为A组、B组的培养皿中(培养液成分见下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③每隔12小时测量茎切段长度一次,48小时后,计算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实验结果:见下图曲线(IAA:生长素,GA:赤霉素)。⑴以上实验不能准确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1分)⑵请完善上述实验,写出你补充的实验设计,并预测整个实验的结果,同时
本文标题:高二年级生物第一学期阶段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05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