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老龄化与老年风险老年保障相关理论世界主要养老保障模式简介中国的养老保障改革与问题一生风险知多少一生发生下列风险的概率死于心脏病死于癌症死于中风死于车祸死于自杀死于爱滋病死于飞机失事死于狂犬病一生风险知多少死于心脏病:1/3死于癌症:1/5死于中风:1/14死于车祸:1/45死于自杀:1/39死于爱滋病:1/97死于飞机失事:1/4000死于狂犬病:1/700000老龄化与老年风险–何为老龄化?世界老龄化的程度如何?–世界上第一个步入老龄化的国家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我国平均寿命是?–我国何时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老年人口?–日本人为何长寿?–老年时期的医药费用占一生医药费用总支出的比重有多少?老年风险知多少老年型人口:在总人口中,60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世界老年人口的比例从1990的9%增至2030年的16%,近14亿。19世纪中叶法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瑞典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3%。日本被视为长寿之国,男女综合平均寿命为82岁,是全球女性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平均86岁。老年时期的医药费用占一生医药费用总支出的比重约为2/3。我国的老龄化现状中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中国人均寿命平均72岁,其中男性70岁、女性74岁。2001年--210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三个阶段:–2001年--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2021年--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2051年--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我国的老龄化现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1.老年人口巨大:1.43亿/2004年-4亿/2051年2.老龄化发展迅速:65岁人口比例7-14%,27年3.地区发展不平衡:上海(1979)与宁夏(2012)4.城乡倒置显著:农村比城镇1.24百分点5.女性老年人口多于男性:2049年多2645万6.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老龄化时GDP,5千/1万$老年化与老年风险养老保险相关理论世界主要养老保障模式简介中国的养老保障改革与问题养老保险相关概念和理论养老保险的三支柱模式–国家公共保险、职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完全积累、部分积累养老保险给付模式–给付确定、缴费确定养老保险的三支柱模式国家公共保险模式–国家年金、强制年金或基本年金职业年金模式–私营年金、公司年金或补充养老年金个人储蓄模式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框架:–由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构成职工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支柱;–政府倡导但由企业自主发展的企业或职业年金(原来成为补充养老保险)构成职工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团体或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性人寿保险构成职工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国家公共保险模式养老保险和筹集资金的第一支柱。国家公共保险:–国家年金、强制年金或基本年金特点:–由政府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基于工资税(费)以现收现付方式筹资–以给付确定原则(DB)分配,与个人收入关联或不关联–实行公共管理,资金运营与资本市场不关联国家公共保险模式优点:给付稳定,再分配功能,符合传统代际理念,政府管理有利稳定;缺点:财务负担高,管理成本高,忽略个人责任,劳动力成本高职业年金模式养老保险和筹集资金的第二支柱。职业年金:–私营年金、公司年金或补充养老年金特点:–由一个雇主或若干雇主建立,政府通过立法实施监督和通过税收给与支持–可以依法强制、依集体协议半强制或自愿建立–可以选择公司或行业、劳资组织或专业养老基金管理机构(非营利机构或私营机构)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可以建立统筹账户、集体账户和个人账户–可以采用确定给付或确定缴费等多种方式支付原则,月支付、一次性支付或存入银行和购买保险年金产品等多种支付方法。个人储蓄模式养老保险和筹集资金的第三支柱。个人储蓄:–一是强制个人储蓄的养老保险账户,国家通过立法强制雇员(或雇主)按照雇员工资的一定比例进行养老保险储蓄及如雇员个人退休账户,由专门机构(政府经办机构或私营)管理基金和投资运营。当雇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将个人账户积累的基金、利息及其他投资收入作为养老金返回退休者。–二是个人或家庭自愿个人储蓄的养老保险账户,如购买人寿保险和银行储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现收现付模式完全积累模式Pay-as-you-goPay-as-you-earn含义根据短期(通常为一年)收支平衡原则筹集资金和支付待遇根据长期(几十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用于缴费人退休后的支出。在预测未来支出需要的基础上,确定可收支平衡的相对稳定的缴费率,为未来支出积累资金。2、代际赡养,由现在工作的一代统筹供养退休的一代2、同代自养,职工的退休金依靠个人在职时的资金积累1、操作简便,常用于国家公共保险制度1、预先积累资金,有利于抵御老年化冲击3、雇主负担减轻有利于扩大再生产4、鼓励人们延长工作年限,降低提前退休倾向1、受通胀和挪用的冲击风险大2、缴费公式计算复杂1、建立个人帐户进行积累2、通常采用缴费确定模式计算和发放养老保险待遇,缴费与待遇关联,能刺激人们缴费积极性,减少征缴中行政监督的成本受人口结构制约,无法抵御老年化风险缺点一般特点优点2、不留积累资金,不存在由于经济波动、通货膨胀、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灾害(如战争)对基金带来的损失1、工资税(费)筹资,社会统筹,按均等和给付确定原则在覆盖成员之间进行分配部分积累模式介于前两种模式之间。根据两方面收支平衡的原则,即当期筹集的资金一部分用于支付现已退休者的养老金,另一部分为现在的就业者预留下来用于今后的养老,在满足一定时期(通常为5-10年)支出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积累金。其储备基金规模比现收现付制大,比完全积累制小。–预留了一部分积累资金,可以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沉重负担–积累的基金规模比完全积累小,在通货膨胀中基金损失的风险也低。养老保险给付模式给付确定模式(DB)以支定收狭义概念,按预先确定的替代率支付养老金广义概念,它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比例,即根据所给付的养老金水平(替代率)来确定基金缴费率缴费确定模式(DC)以收定支经过测算确定交费标准,按照该标准(投保费率)筹集养老基金(包括雇主和雇员的供款)并完全或部分存入个人账户到受益人退休时,以其个人账户储存金额(本金加上经营利息)决定养老金支付水平。老年化与老年风险老年保障相关理论世界主要养老保障模式简介中国的养老保障改革与问题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养老保险发展的三阶段:一。家庭养老保险二。国家公共保险养老制度1。现代养老保险萌芽德国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2。国家公共保险制度产生贝弗里奇报告和福利国家3。各种养老保险模式的形成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改革三、社会养老保险体系1。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出现1960年瑞典引入国家补充养老金2。全球性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1986年英国政府颁布新的《社会保障法》为标志特点:强调社会保险和经济增长同步,增收节支。发展多支柱社会保险机制鼓励私营保险机构介入现收现付转向积累与部分积累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运营,与资本市场相促进世界各国的养老制度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背景不尽相同,所以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差异。一般可分为四类:传统社会(收入关联)养老保险模式普遍保障型养老保险模式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模式一、传统型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以德、美、法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为代表;–最早1889年发源于德国,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强制参加,非自愿的,以一定收入为标准–缴费: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国家补贴。雇主、雇员按雇员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国家通过税收、利息和财政政策资助–领取养老金的资格取决于缴费记录,与家庭状况无关–待遇:取决于工资水平。养老金待遇与退休前工资水平相关。属于关联年金或工资挂钩年金。一般有利于低收入人群。传统型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收入再分配:尽管养老金与缴费和收入有关,但通过特定技术机制,使国民收入在代际、不同人群间再分配。保险费形成专门的自治基金,专款专用。二、普遍保障型养老保险模式以英国为代表,以1947年福利国家诞生为标志。包括北欧、加,新西兰、日等部分市场经济国家。在日本,称为“国民年金”;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称为“老年年金”;在加拿大,称为“普遍年金”。实施范围广泛:遵循贝弗里奇报告的“普遍性”原则,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覆盖全体国民(包括在本国居住一定年限的外国居民,强调国民皆有年金,也称为“普惠制”养老保险。所有退休国民或达到一定年龄的退休国民,均可无条件地从政府领取一定数额养老金。普遍保障型养老保险模式待遇与个人收入无关:这种养老金与公民的身份、职业、在知识的工资水平、缴费或税年限无关;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税收补贴:所需资金完全来源于政府税收转移支付。这种普惠制的养老保险待遇,一般水平很低,不足以维持退休者的基本生活;退休者要维持自身的基本生活,必须同时加入到其他养老保险计划之中。普遍保障型养老保险模式实行福利型养老保险的国家,除澳大利亚外,目前均改用一种混合型制度,即福利型养老保险与“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同时并存,共同构成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在日本,称为“厚生年金”;在英国,称为“附加养老金”;在加拿大,称为“收入关联年金”。这种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的待遇,一般要高于普遍年金的待遇,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以及基金的投资收益。三、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曾经在大多数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流行,以前苏联、东欧国家为代表。按照“国家统包”的原则,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统一组织实施,工人参与管理,待遇标准划一,保障水平较高。四、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模式公积金型养老保险制度在一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流行,主要以新加坡、智利以及一些英联邦的成员国家为代表,强调自我保障的原则,实行完全积累的基金模式,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或“公积金”账户。养老保险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分担,在被保险人退休或遇有特殊需要时,将个人账户基金定期或一次性支付给个人。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模式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型1955年正式立法强制确立中央公积金局;缴费:雇主、雇员共同按比例缴纳,转入个人普通帐户,专户储存;待遇:参加者年满55岁均可享受,一次性支付;国家强制要求个人储蓄,帐户养老,强调自我责任、互济性差、促进经济增长。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模式智利模式:个人资本为基础,个人帐户制储蓄私人养老公司经营管理雇主不承担供款义务政府责任萎缩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典型国家德国英国美国新加坡、智利世界养老保障面临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退休人口不断增加,引发财政的可持续性危机,以及保障和促进就业功能结合的挑战政府角色和功能的挑战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权衡老年化与老年风险老年保障相关理论世界主要养老保障模式简介中国的养老保障改革与问题中国的养老保障改革与问题中国养老保险的历史沿革1997年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空账问题与新方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养老保险的历史沿革1997年改革前1997年改革后2005年新方案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创建与传统养老保险的弊端1951年2月《劳动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着着我国初步建立起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1978年国务院颁布实行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对干部和工人的退休、退职制度分别作出了新的规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传统养老保险制度暴露出一些弊端:–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养老保险层次单一;–养老保险享受权利、待遇水平因职工身份不同存在差异;–退休条件和待遇标准不仅科学合理;–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不能适应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的要求;–基本养老金没有调整机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改革
本文标题:世界各国的养老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072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