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安徽省GEF项目试点区
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黄淮海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农业开发”项目安徽省GEF项目试点区适应性计划项目目标、范围和项目概况项目由来及实施必要性项目目标项目总体目标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认识,通过怀远、明光综合试点,为全省提供示范。增强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农业开发必须适应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农民的认识和参与意识。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新领域,促进全省“适应气候变化农业综合开发”的长期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项目具体目标使领导者适应性意识增强;专家参与,开展专题研究,加强培训,普及适应性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加强和完善水利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提高农业开发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选用适应气候变化趋势的作物新品种、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进行农艺节水、新型农业保水剂和水肥耦合技术,开展试验示范,获得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试点区选择标准和试点区的确定安徽省GEF项目区选定的标准:区域代表性安徽省世行加灌农业三期项目区涉及4市16个县(市),分别属于沿淮淮北和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灌溉类型和种植结构具有该地区的高度代表性。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两县历年气象灾害频繁,尤其降水灾害年际变化显著,几乎三年一大灾,年年小灾不断,是气候变化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具有典型意义;当地气象、水文观测资料较为齐全可提供研究分析参考;地方领导对本项目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按灌区、流域、行政区划集中连片安排安徽省GEF项目区试点区的确定明光市GEF项目区范围涉及涧溪、石坝两个乡镇。怀远县项目区包括新城区和陈集乡二个乡镇(区)。明光怀远试点区概况世行加灌三期项目中气候变化适应性措施存在的缺陷和优化世行三期项目通过水利工程、生态农艺、农业管理等措施,积极适应气候的变化,在提高水资源、土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但是,所采取措施都是局部的、被动的,没有上升到全球环境的高度主动开展适应性工作,存在着局限性与缺陷新理念认识比较模糊,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参与的主动不足。渠系及其它小型水利设施设计分布不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降水时空分布和农作物需水。在项目区中光能利用率较低。抵御气象灾害对农业影响及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措施和能力较弱。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的档次不高,品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无公害农产品规模不大,应对气候变暖导致作物生长期变化和品质下降的能力不强。世行三期项目中适合农村清洁能源的沼气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优化措施(1)强化适应气候变化意识,延伸技术培训的内涵。提高项目区管理层、技术人员、农民对适应气候变化的认识,提高对适应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及项目建设水平。(2)优化节水灌溉工程。全球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是极端气候灾害频率增加,项目区2003—2007间三年遭受洪涝灾害,在排涝工程方面提高排水沟的建设标准,健全大、中、小沟和田头沟、田间墒沟相配套的排水体系。除发挥现有的水库、塘坝、机井的灌溉作用,利用荒坡开挖蓄水塘,在大沟口建蓄水闸、滚水坝,拦蓄部分洪水,提高地表水的利用率,改善田间水气循环,减少地下水的开采。(3)优化土壤改良建设,世行三期土壤改良在推广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购置的大型拖拉机,动员农民在项目实施期间,普遍深翻、深松土地,提高土壤保水、保墒能力。(4)更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内容。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趋利避害利用光、热资源,有利于优质农作物生长。重点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的抗逆性优质品种,推广皖稻68、推广Ⅲ优98,小麦推广皖麦48,旱作区小麦推广烟农19。在新技术推广上,水稻增加推广浅湿灌溉技术。小麦增加推广“三深一精”(深耕、深松、深施化肥、精量播种)技术。世行加灌三期项目中气候变化适应性优化措施根据中科院评估报告中适应措施建议针对黄淮海地区全区1.强化和优化现行措施,逐步实现现有水资源的最佳利用提高大气降水的直接利用效率;发展多水源的联合调度和调控技术与管理措施,提高水资源总体利用效率;发展替代性水资源;减少非生产性的和其它不合理的农业水资源消耗2.发展气候灾害预警系统,建立针对气候灾害的应对预案3.重视增温对于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种植结构布局的影响4.发展监测和评估,实现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动态管理5.在国家粮食安全的全局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针对黄淮平原区1.开发可能的替代性水资源,如废污水2.发展排灌结合的技术和工程,在保证农业用水的同时,防止土壤退化,特别是次生盐碱化3.针对对旱灾准备不足的情况,适当规划井灌,进一步加强防范和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4.根据气候变化趋势,适当地动态调整小麦-水稻、小麦-油菜及其它农作物地各自种植面积和它们之间的比例GEF项目确定采取的适应性措施和依据加强新概念的培训,提高人们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新理念;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抗旱供水能力。把大气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作为一体考虑;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提高基层水资源管理水平。加强新品种试验示范,搞好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推广新技术。适应气候变化,为应对大气CO2浓度增加,实行合理密植,达到抗倒伏和不分蘖过多的农艺措施;针对连续暖冬现象,对过冬作物选择合适播种期有利抗寒怀远小麦冻害现场小麦冻害暖冬小麦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大导致拔节后倒伏冬小麦抽穗后期水肥过多倒伏油菜冻害水稻开花期花药开裂后遇到高温,高于35℃时丧失受精能力、形成大量空粒白壳,结实率下降10~72.6%,称“花而不实”“高温逼熟”灌浆期遇到高温,灌浆速度下降,干物质积累受阻,形成瘪粒。加大农民专业协会力度。建立农民用水协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和组织化程度GEF项目确定采取的适应性措施和依据在国家GEF整体适应性措施框架下,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为指导,以《黄淮海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和农业综合开发评估报告》为依据,依据的核心是合理利用地表水,减少使用地下水,农业用水充分利用水热同季优势,做好水资源管理利用,实现节水和洪水管理开源。实现工程与农艺节水同步,工程节水开源优化水资源配置,农艺节水充分利用资源,适应气候变化。适应性理念和相关技术培训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对领导者、技术工作者、农户都是全新的课题,加强对其适应性理念和适应技术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措施。扩建田间小型集雨和蓄水工程发展适用技术和工程措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发展田间集水工程,提高大气降水的直接利用率。世行三期项目亦是注重节水工程建设,而蓄水考虑不足,因此扩建田间小型集雨和蓄水工程,实行灌溉、排涝、蓄水并重是试点县适应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推广适应性新品种、新技术调整和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种植。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光、热资源增加,有利于优质农作物,特别是高蛋白小麦、大豆、玉米生产。推广应用保水剂新型加硫尿素及缓释复合肥料推广耐旱农业新品种适宜推广的抗性农作物品种有:水稻:皖稻68、Ⅲ优98等;小麦:新麦18、烟农19、皖麦48等。油菜使用保水剂和加硫复合肥推广示范现场农村沼气建设温室大棚建设改变原有的农业生产结构,将农业生产向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转移。温室大棚作物的生产具备不间断性,且生产条件受外界环境干扰小,因此可以获得更稳定、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鼓励农民参与项目的实施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我省项目区必须在决策层面、专家层面和社会公众层面普遍提高决策者的气候变化意识,逐步建立一支具有较高全球气候变化意识的干部队伍;宣传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促进各界参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农民参与的内容与方式增强农民适应气候变化的理念。编印通俗易懂宣传材料,印发到项目区每一农户和区外部分村,使适应气候变化的理念在农民中得到广泛宣传。在项目区农民中开展问卷调查,让农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组织农民对项目的培训和考察。请专家向农民传授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性措施内容和技术,实行专家与农民面对面的交流,增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农民对项目的知情权和参与积极性。实行项目公示制度,对适应性措施建设内容、投资补贴方式等内容进行公示,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建设,让农户公平享受项目补贴资金。印发宣传材料,使适应气候变化的理念在农民中得到广泛宣传。在农民中开展问卷调查实行专家与农民面对面的交流,增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专家向农民传授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知识组织项目区的农民培训和考察。项目建设内容、投资概算和融资计划项目建设内容安徽省GEF项目资金700千美元,折合人民币5250千元。其中,省级安排2100千元,占40%;怀远、明光两地各1575千元,占60%。省项目办建设内容强化对项目县的官员、基层干部、和农民进行培训。具体安排如下(详见概算表):明光市GEF项目适应性措施执行与示范建设内容明光市GEF项目总投资1575千元(210千美元)。集雨工程:投资468千元。在项目区新建田间蓄水工程16处。1处蓄水工程开挖土石方2800方。适应性农业技术示范:投资100千元。针对江淮分水岭地区易旱的特点,在旱作物实施农业保水剂,减少水分蒸发,调节作物用水需求,推广应用缓释复合肥料,保证农作物的营养供应。在项目区乡镇安排两个示范片,指导农民应用保水、水肥耦合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效益。适应性作物品种示范:投资221千元。选择和引进耐旱作物品种,开展田间试验、示范和推广,实行良种补贴,开展专家咨询系统等方面的工作。沼气池示范:投资400千元,拟建沼气池200座,其中用于土方开挖200元,沼气池罐1400元、进出水池管道铺设400元,总计2000元。培训研讨:216千元。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培训,项目各级决策者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参与意识培训;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区农户技术培训。国内考察:安排资金120千元。考察对象:各级决策者和项目管理人员。考察内容:国内先进项目区的科研成果,管理模式,资金管理等先进经验。农民专业协会:安排资金50千元。在石坝镇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项目投资概算见明光概算表。怀远县GEF项目建设内容怀远县GEF项目总投资1575千元(210千美元)。集雨工程:安排资金525千元。在三期项目区内,大沟末端建控制闸18座。适应性新品种推广示范:安排100千元。根据试点区种植结构,推广优质强筋小麦烟农19,高蛋白玉米农大108两个新品种。投资主要用于良种、肥料、机械耕作补贴。适应性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安排资金240千元。与新品种推广相配套,推广小麦标准化生产、增施保水剂、缓释符合肥料施用、硫肥施用等新技术200公顷。沼气建设:安排资金200千元。在三期项目区陈集乡瓦四村选择100个有基础的农户,结合农村改水、改厕,每户建一个沼气池,形成农作物种植—秸杆畜牧养殖—沼气利用—气渣肥田良性循环模式。温室建设:安排资金100千元。新城区何巷村是我县蔬菜重点产区,在原有蔬菜大棚的基础上,新建钢架大棚20000平方米。农民专业协会:安排资金50千元。在蔬菜种植集中区新城区何巷村成立无公害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培训研讨:安排资金240千元。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加强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理念和技术的培训。培训内容如下:培训内容培训目标数量(人月)费用(千元)GEF相关概念培训使县政府官员、乡镇长、项目办管理人员、农民能够了解GEF相关概念,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GEF项目实施的意义。24140沼气、温室大棚建设技术培训乡镇沼气建设技术员、农村沼气建设重点户,使其掌握沼气建设和利用的技术知识525小麦、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培训项目试点区农技人员、村干部、农民,使其掌握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栽培技术知识,1050秸杆还田、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培训项目试点区农技人员、村干部、农民,使其掌握科学施肥知
本文标题:安徽省GEF项目试点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16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