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2021年学习语文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语文课标心得体会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以下好范文网我为你带来学习语文课标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学习语文课标心得体会篇1《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着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改革语文教学拓展出了一条明路。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上,扑面而来的新理念、新气息,不禁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索。我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学好、用好《语文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同时也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开拓创新。一、贯彻新课程理念,探讨语文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是理解的训练过程;习作是运用的训练过程;而识字教学则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习作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严重制约着读写能力的发展。如果说,语文教学像一个瓶子的话,识字教学就是瓶颈。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解决瓶颈问题,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只有加大加粗识字这个瓶颈,学生的读写才能顺利进行。新《课标》,新教材对识字明确提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其中低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这样安排,体现了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获得阅读的能力。明摆着识字教学成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教低年级学生认识汉字,掌握汉字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老师面前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变被动的识字为主动的识字。为此,我们可做如下探讨。(一)方法指导,学会识字。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基本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识字能力,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本领。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了,而是教师的教更要体现规律,渗透方法。如,学习《口耳目》,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其所表示的图画的联系,从而掌握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与识记方法;学习《菜园里》,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那些蔬菜,认识蔬菜的名称,渗透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的识字方法;学习《四季》,让学生边读文边识字,渗透随文识字的方法这样每节课都突出一种识字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了解规律,体悟方法,学会学习。教例:巧记拨与拔一位教师教学《三顾茅庐》,读到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这一句时,全班将近一半的学生把拨读成了拔,看来学生对拨与拔严重混淆不清。教师随即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拨与拔,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师:同学们,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比如拨与拔就是一对同胞兄弟,你看它们长得像不像?生:(齐)像。师:那你们看得出谁是哥哥吗?生:(先一愣,然后豁然开朗,争先恐后地说)拨!师:为什么?生:因为拨比拔多一短竖。师:(启发学生想象)你觉得这一短竖代表哥哥的什么呢?生:代表哥哥比弟弟多吃一碗饭。生:代表哥哥比弟弟长得高一截。生:代表哥哥比弟弟的力气大一点。师:是呀,如果弟弟要用力拔,那哥哥只需要轻轻用手一拨就行了。(生大笑)师:让我们再来读读刚才那句话,看看文中请来的是哥哥还是弟弟。(生齐读,再没有人读错。)《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以上教学片断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及已有的生活知识,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辨别了拨与拔,增强了识记效果。(二)多样复现,巩固识字。1、有趣游戏,快乐巩固识字教学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应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加深印象,强化巩固。例如,帮小鸟找家:一个同学扮演小鸟,一个同学扮演小鸟的家,把鸟身上的拼音与房子里对应的字找出来站在一起。摘苹果:把你认识的苹果摘下来读一读,放在篮子里,看谁摘得多。爱心快车:把字放在它可以搭乘的车里。还有青蛙过河、小猫钓鱼、争当识字大王、给生字编故事、编儿歌等等,有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情趣盎然,易学易记,同时又落实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语境复现,迁移巩固识字教学中,要求认识的生字中常用的生字,可让学生组词、扩词,造句,把字、词、句联系起来,要求写的字,个个都要做到。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字音,感知字义。学生认识了生字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认读。可以找出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认读,可以出示课文中生字比较集中的句子或句群让学生熟读,教师还可以创编几个句子,把当堂课学的生字融入其中,让学生读读。这样,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必然会成为好朋友的。(三)走向生活大课堂,自主识字。1、利用大教材识字识字教学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课本所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在课本上出现几次,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性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文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课外,引导学生把语文教材外的书籍当作大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反复地大教材中大量识字。①读背古诗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每一年段背诵优秀诗文50首。我们将其分解到两个年级,其中一年级20首,二年级30首。学生每周读背一首古诗。每读会一首古诗,都能认识三五个生字。在简单了解意思之后,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边背边加上动作,兴趣盎然,无意中又学到了几个生字。②读其他学科教材识字。思想品德、自然、音乐、健康教材,图文并茂,深受学生喜爱。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这类书籍,能在提高思想认识,掌握科学知识的前提下扩大识字量。③读课外书籍识字。课标中对课外阅读有明确要求,第一学段在5万字以上。广泛阅读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收获,低年级学生多阅读还能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不但能汲取书中的精神营养,而且能多多识字,一举两得。(2)利用生活的空间识字生活是知识的大舞台,有人说:学生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提倡识字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现今.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学生作为.的一分子,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他们学习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他们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会在.上,在家长和同学间,在各种图书、电脑、网格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识字,一定会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受益匪浅。①把广告、标牌等当作识字教材。一位一年级教师一次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街道旁,让学生互做小老师,去认识所见到的商店、标语、广告牌上的汉字。学生非常活跃,自愿结组,把路边的广告、商店的门牌等当作识字教材。有的互相学习,有的询问路人,有的请教老师。一节课时间,学生多的认识了三十多个生字,少的也认识了十多个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还检查出不少商店广告中的错别字,增强了.责任感。放学后,学生还余兴未尽,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继续学习和巩固所学生字。之后,从家长反馈的信息告诉我们,学生在与他们逛街时,总是问这字念什么,那字念什么,回来后还让把标牌上的字都写下来,家长感到学生已有了浓厚的识字兴趣。②把商标、包装盒等当作识字教材。小学生都有爱吃零食的习惯,充分利用这一点,也能让学生认字。教师每天抽出时间,与学生交谈,询问学生妈妈昨天给你买了什么东西,商品的包装上有字吗?你认识了吗?时间一长,学生为了能和教师交流,都主动询问父母买了什么,同学间也经常谈论这样的话题,你昨天学到了什么字,快告诉我,还有的同学干脆请求父母把一些没有标签的物品书写标签让他们识认。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此外,把影视、网络栏目标题作为教材,利用班里板报专栏、悬挂的条幅识字,利用家长会,让学生展示识字成果等,都是非常可取的识字教学做法。总之,拓宽识字教学的渠道,开发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点燃创造之火,完成识字教学的任务。二、贯彻新课程理念,探讨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象;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面对这些可喜的变化,我们对阅读教学过程有了新的认识。(一)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读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读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觉的过程。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要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如何让学生潜心读书呢?1、要重视领读,加强范读。不同年级的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低年级学生是最难潜心的,读的意识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好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读中进行的)。尽管低年级课文文字优美,但对于孩子来说,课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读书还是显得有些困难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这样的读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在教师领读和范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2、读要体现目的、层次和过程。以读为本的读不是一遍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读,要有目的,要有效果。读的训练要有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课堂上的第一件实事就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畅;接下来做的第二件事是品味赏读;第三件事是要求把精彩之处熟读成诵。于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不同层次的读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从初读这一层面来看,我们只要求学生读得准确、流利、通顺;等到学生理解、感悟、体会文本的语言文字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使学生对文本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和体会,根据文本的需要,我们还可以把活动表演与品词析句、感悟体会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表演读、诵读等。(二)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呢?首先,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有些课文篇幅较长,而一些教师在让学生初读时只给一两分钟的时间,在学生还读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教师发话了:同学们,读完了吗?其实,就是班里的一些尖子生也未必读完,但在教师发话后,课堂上很自然地静了下来。因为学生习惯了,他们知道:这是老师向我们发出信号,让我们停下来。这样一来,初读这一环节也就很自然地流于形式了。课堂上,教师只有让每个学生充分自主地读书,学生才能在读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才能发现并提出问题。其次,开展有效的对话讨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对话、交流的主要形式。合作学习贵在通过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内容引深或拓宽,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积极的、有效的学习。需要指出的是,在对话过程中,应避开那种浅层互动,缺乏思维
本文标题:2021年学习语文课标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39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