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03年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三)
试卷类型:A2003年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三)MAM:M-MarchA-AprilM-May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统一趋势进一步增强B.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C.分封制渐趋衰落D.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2.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A.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两宋时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勃兴时期,先后建立辽、夏、金等政权。据此回答3~6题:3.辽、夏、金的相同点是①既保留本民族习俗又接受汉族先进文化②对汉人与族人采取“分治”的方法③与北宋和南宋分别进行了长期战争④都形成了与两宋对峙的局面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③4.猛安谋克制A.是一种兵民合一制度B.是辽政权的基层行政、军事组织C.有利于北方的民族融合D.使西夏力量迅速壮大5.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A.中央开始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B.使地方长官由世袭改为中央任命C.为平定“三藩之乱”奠定基础D.是指在西南地区撤司设省6.清朝对西藏地区管理加强的标志是A.建立僧官制度B.掌握宗教首领的册封权C.加强对达赖与班禅转世的监督与任授权力D.设置驻藏大臣佛教是发源于印度的宗教,对我国影响巨大。据此回答7~8题:7.东汉明帝建造白马寺的主要目的是A.修身养性,虔心向佛B.寻求长生不老的途径C.让西域高僧传播佛教D.发展寺院经济,充实国库8.佛教广为传播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绘画题材B.建筑风格C.哲学斗争D.成为封建正统思想9.据统计“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艘;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A.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B.加快了长江流域的民族工业发展C.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D.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有一定抵制作用10.有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②都由洋务派创办③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④产生于中国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②③④11.下列理论中,对维新变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是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C.赫胥黎的天演论D.孟德斯鸠的天赋人权学说12.《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是A.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实现国民一律平等C.确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13.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所以“短暂”的内在因素包括①工业结构不合理②资金短缺③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④列强卷土重来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③14.1924年,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提出的重要主张是A.实行国共合作B.实现和平统一C.执行三大政策D.恢复《临时约法》15.建国初期,政府为确立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和恢复发展生产,决定在工矿企业中A.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B.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C.开展增产节约运动D.精简管理机构16.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首先从铁路运输开始,主要是为了①保证生产计划的落实②消除交通堵塞③迅速稳定社会秩序④贯彻“抓革命,促生产”A.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7.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深远影响主要是A.改革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C.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克服了过于集中、单一的经营管理方式18.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产生的最重要作用是A.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B.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C.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意大利人的成就的是A.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B.创作了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屋顶壁画C.发现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D.自制望远镜观测天体20.在明治维新实行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A.废藩置县B.废除土地买卖禁令C.实行征兵制D.发展近代教育21.19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成就有A.生物进化论和电磁学理论B.牛顿力学体系和近代数学C.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原子论D.细胞学说和相对论22.二战前夕,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强权政治的典型事件是A.对西班牙实施“不干涉”政策B.策划慕尼黑阴谋C.对意大利实施经济制裁D.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2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盟军方面最早转入反攻的战役是A.斯大林格勒战役B.阿拉曼战役C.中途岛海战D.诺曼底登陆战24.“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起飞的主要条件,不包括A.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B.对经济实行宏观管理C.积极发展转口贸易D.工业布局基础良好25.2002年元旦,欧元在欧盟多数国家正式流通,主要表明A.区域集团内的经济联系更趋稳定B.各成员国的集体自力更生能力得到加强C.法德两国在欧盟内取得主导地位D.欧洲盛行保护主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5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262728293031Ⅱ卷总分得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3分,共计37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佛山俗善鼓铸,其为镬(锅),……以轻杖敲之如木者良。良以质坚,……以其薄而光滑,消湅(熔炼)既精,工法又熟也。——屈大钧《广东新语》材料2(雍正九年十二月)广东布政使杨永斌奏:定例,铁器不许出境货卖,而洋船私带,禁止尤严。粤东所产铁锅,每连(五或三口为一连)约重二十觔(同“斤”)。查雍正七、八、九年(1729~1731年),夷船出口,每船所买铁锅,少者自一百连、二三百连不等,多者至五百连,并有至一千连者。计算每年出洋之锅约一、二万觔,诚有关系。应请照废铁之例,一体严禁。违者,船户人等照例治罪,官役通同徇纵,照徇纵废铁例议处。嗣后令海关监督详加稽查。……得旨:……杨永斌所奏甚是,嗣后稽查禁止及官员处分、商人船户治罪之处,悉照所请行。粤东既行查禁,则他省洋船出口之处,亦当一体遵行,永著为例。——《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回答: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清朝佛山铁器生产的特点,(4分)并分析、评论清政府对铁器出口的有关政策。(10分)27.阅读下列材料:1911年~1921年中国历史大事记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回答:1911年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和实质是什么?1911年到1921年,中国革命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哪些?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16年民主党竞选广告说:“我们在工作——而不是在打仗!活着而且很快乐——而不是当炮灰,是要威尔逊与光荣的和平?还是要休斯和罗斯福的战争?如果你要光荣的和平,选举威尔逊!而这就是持续的繁荣。”——《美国总统选举史》材料2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其中绝大多数贷款是协约国的。——《大战期间的美国外交》材料31917年,威尔逊在国会发表参战演说,宣称“这场战争是德国以其行动强加到美国身上的”“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这是美国惟一的选择”。——《美国历史上的演说和文献》材料41938年12月,美国就远东新秩序照会日本说:日本在华利益置于一种优越的地位,这事实上是对美国合法权益的一种歧视。1940年6月,日本外相发表“大东亚共荣圈”的声明。罗斯福确定对日方针的政策是:“避免在太平洋发生公开斗争”;“继续经济压力,援助中国,但不把日本推到使他的军方要求战争的地步”;“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美国历史文献》请回答:(1)材料1适应了美国人的什么心理?(3分)(2)就材料2、3内容说明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的原因和借口。(3分)(3)材料4中的“合法权益”指什么?就材料4有关内容说明美国这一时期对日政策的特点和目的。(3分)(4)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应如何看待美国对战争态度的变化?(4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2分,第30题14分,第31题12分,共计38分。29.“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唐、北宋、明朝统治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办法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30.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作了如下评论:“共产党的让步多,蒋介石的苦恼大,民盟的前途看好。”试结合有关材料分析共产党“让步多”国民党“苦恼大”的原因。并结合此后中国政治局势的发展状况,评析“民盟前途看好”的说法是否正确。31.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根据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说明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6分)并说明两极格局的“相对稳定性”及其作用,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6分)
本文标题:2003年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41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