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建筑施工项目团队中知识共享模型的构建
汪克夷,任鹏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116024)E-mail:September_rp@yahoo.com.cn摘要:文章针对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提出了建筑施工项目团队中的知识特性,以及施工团队中的五种知识共享模式,并构建了项目团队内成员间的知识共享模型。关键词:知识共享;建筑施工;共享模型1.引言经济全球化、技术的飞速变革和日益增强的消费能力都强烈要求企业对市场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能保持其灵活性。对于所有战略计划,企业目前都面临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怎样才能拥有并保持竞争优势。最近,一些战略管理理论家们已经开始重新考虑竞争力的概念。传统的竞争力概念是建立在结构-行为-绩效模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简称SCP模式)基础上的企业能力和竞争力。目前,竞争力概念的重心已经转向了企业内部资源,内部资源已成为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这种定义经常是基于资源基础观点提出的。基于资源角度,信息和知识已被人们逐渐认可为区分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要素。基于知识角度,企业内的知识,例如操作程序、各种技术或技能等被认为是企业内最有价值的资产。企业员工之间、企业与顾客和商业伙伴之间的知识共享,对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缩短交货周期和增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其与商业伙伴之间的协作,都具有巨大的潜在作用。一些知识还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可以将其卖给其他企业或用来交换其他知识。项目管理在当前也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科学管理方式,需要建立它的学科体系。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项目管理专业组织纷纷建立各自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作为项目管理专业的知识基础[1]。项目是一个知识密集的任务,需要项目团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快速进行知识的积累、转化和创造,但是项目团队的临时性、成员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项目管理的知识的复杂性。使项目团队的知识管理面临很大的挑战[2]。在项目团队中,由于隐性知识存在于项目成员的头脑中,不能明确地观察到,而且一旦项目完成,项目成员就会为开发新的项目而重组,团队成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不断地聚集、分散、再聚集,使得团队成员的知识在这种组织的形成、消亡、再形成的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交流和更新,因此如何对知识,尤其隐形知识进行有效共享,从而应用于实际项目当中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3]。2.建筑企业中的知识现有研究多数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己经或可以被文本化的知识,如土建工程项目中所涉及的合同、方案、图纸、规范等,显性知识可以较容易地进行广泛的传播。反之,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脑海中的经验、知识与感觉,这些知识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与总结工作才能被转化为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的传播也因此被局限于个人行为,并由于个人的交流与理解能力的差异很难保证在传播过程中不受到影响。对于建筑企业来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50141022)资助说,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在不断参与项目施工及管理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及体会,如果这些隐性知识不能及时广泛的在企业内进行传播,那么企业的这些宝贵的财富就难以得到广泛的利用,并会随着时间与人员的流失而受到损失。建筑企业的知识资源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各种规章制度、内外部文件、财务资产报表、人事管理资料、作业指导书、规范及技术文献等,称之为辅助性知识;(2)投标方案、施工方案、各种合同文本、预决算书、工程案例、事故处理报告等,称之为领域知识;(3)技术及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及技术数据,称之为技能知识。本文定义第一类的知识为辅助类知识,这一类的知识主要是对建筑施工业务起到了辅助作用,比如规章制度、内外部文件等知识,对施工的进度、质量、成本等几个要素并不起到主要作用;本文定义第二类知识为领域知识,这一类的知识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行业中的项目团队日常管理中,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等要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施工方案对整个施工时间的安排,费用的安排,以及工程质量的安排都有一定的要求,而合同文本更是对施工的情况给予了很大的限制;本文定义第三类知识为技能知识,这类知识多是管理、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中多年经验的总结,属于员工的技术诀窍或是解决问题的洞察力。前两个层次的知识资源属于显性知识资源,第三层次属于隐性知识,将其转化成显性知识一直是各企业的管理难点。然而,对建筑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应来自于长期项目施工管理中积累的技术和企业中一批富有技术管理经验的人员。对这些资源的共享无疑是建筑企业知识共享的重点领域。无论是哪一类知识都与工程项目息息相关(知识的载体是从事项目的员工),而项目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因此建筑企业的知识共享应紧紧围绕项目展开。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单件性,施工队承接的工程项目形形色色,一个工程一个样,就是说管理人员要不断面临新变化解决新问题,但是,就目前的建筑企业来讲,这种宝贵财富仅仅属于极少数优秀的管理人才,如何让企业全体员工共享是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的重点领域。3.建筑企业中的知识共享知识的分类除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外,还有个人知识,团队知识和组织知识之分,知识的产生来源于个人;但一个项目团队中也有它的知识,例如有关项目的进展、项目的成本以及项目的质量等方面的知识;组织同样也具有自己的知识,组织的知识是将个人的知识和团队中的知识进行扩大,并凝结于组织的技术、专利、生产和管理方法等,甚至是组织的价值观或组织文化中,当然还包括组织的工作范式和工作习惯里。因此建筑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包括了项目团队中的个体——个体模式的知识共享(模式Ⅰ),个体——项目团队模式的知识共享(模式Ⅱ),项目团队——项目团队模式的知识共享(模式Ⅲ),项目团队——组织模式的知识共享(模式Ⅳ),这四种模式的知识共享存在于企业的内部。在建筑企业间,也有组织——组织模式的知识共享(模式Ⅴ),如图1所示。个体——个体模式建筑企业中多是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业务运作,而在同一个项目小组中的成员间的知识共享是员工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这里所提到的知识共享,和知识传递是有区别的。知识传递是知识移动的物理运动过程,指知识从一个地方(个体)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个体)。而知识共享是指通过这样的知识移动过程,使得知识从个体知识逐渐成为群体或组织知识,达到为大家所共享,它与知识传递不同的地方在于知识共享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而知识传递是一个单向的过程,知识共享是两个个体间知识的相互流动,而知识传递则是一个知识从知识势能高的个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个体流动的过程。3.2个体——团队模式个人和团队间的知识共享包括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个人将自己的知识共享给整个团队,另一方面是团队将团队知识共享给个人。前者主要是指在日常工作的项目小组会议中,由于大家对问题的集思广益,由专门人员负责把大家的想法记录在案,这样也就把个人的知识收集到团队中去,或者是通过局域网,项目团队成员可以在固定的论坛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是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这样通过网络的形式把个人知识共享给了团队。这种类型的知识共享,本文认为主要是在于构建知识共享的渠道,同时通过对第一种模式中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关注,可以将这种类型的知识共享做好,因此能将第一种模式中知识共享的动因找到,也就促进了这种类型知识的共享。后者主要是指个人通过培训、团队学习等方式获得团队中的知识,当然也不乏前种类型中企业从员工那里获得的知识再通过各种方式反馈给所有项目成员,使团队中所有的员工都可以从会议中或是论坛中获得有用的知识。个体个体团队模式Ⅱ模式Ⅰ个体个体团队模式Ⅱ模式Ⅰ组织模式Ⅲ模式Ⅳ模式Ⅳ组织模式Ⅴ团队——团队模式这种模式的知识共享是发生在团队之间的,建筑企业中的业务是以各个项目小组进行工作的,而各个项目小组之间对于知识的共享往往是比较缺乏的,建筑施工项目组间的交流大都限制于团队中的高层,如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等人员;或是各个不同项目的案例等。在前者中,当各个不同项目的高层们在一起探讨项目工作中问题的时候,就会有知识共享的可能性,这种知识的共享往往是隐性知识的共享,因为他们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是看法大都出于自己的工作经验,或是办事的方式,很少应用书本中或是手册中已存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书本上的东西往往是比较低层次的知识,而他们之间的交流,多是自己总结的经验,这样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后者中,每个项目开始启动的时候,都会参考一些以往做过的案例来进行项目的规划,这种知识的共享多是显性知识的共享,这种显性知识包括被记录在案的项目管理方法或是施工技巧等。这类知识的共享对于一个企业内的项目管理有着很重大的意义。3.4团队——组织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知识多是施工项目团队在项目结束时候,向组织提交的各种报告,这些报告包括了整个施工进展的全过程管理,使组织能够很快掌握项目的各种数据。同时,组织也通过各种培训,学习过程把组织知识传授给各个项目团队,从而将整个组织的理念、价值观、文化等相关因素带给团队,形成了团队的工作方式和文化氛围。3.5组织——组织模式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及业主多变的需求导致业主、设计、施工、供货等多层次沟通与协调的复杂化、时间延误、成本上升,组织——组之间的知识共享将进行互动式建筑工程活动,业主、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可不断地进行交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且突出了各方平等与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就促使了建筑企业建立虚拟企业。因为虚拟企业中合作各方不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合作各方惟一的联系是所面临的工程项目。因此这种管理是面向任务的管理,而且这种运作完全是由业主需求拉动的,而这种模式的知识共享也是多基于建筑企业中虚拟企业构建而产生的。4.建筑施工项目中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模型知识共享这一过程,涉及到了共享主体、共享客体以及共享环境等三个影响因素,笔者的另一篇论文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基于知识共享因素提出建筑施工中的知识共享模型。项目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的驱动力是知识共享的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知识共享这一行为的主体是项目团队成员,做好知识共享的首要因素也就是人的因素。在共享这一过程中,只有做好项目团队中的内在报酬、外在报酬等诸多方面的工作,才能促进团队成员把自己的知识拿出来进行共享;同时,知识共享这一过程是在一种团队环境中实现的,因此将团队的公平、信任、团队效能和领导模式等因素调整到利于共享的状态,也就加大了团队成员知识共享的意愿。对于知识共享客体而言,建筑施工项目中所包含的知识有项目管理特有的知识;一部分一般管理的知识;一部分和建筑施工项目有关的知识。象美国管理项目协会(PMI)颁布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大纲(PMBOK)和国际项目管理学会(IPMA)编制的《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标准》以及我国推出的《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都属于项目管理特有的知识。前面列举的知识体系主要是显性知识,即言传性知识,而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仅有显性知识是不够的,因为这些知识提供的是一般原理,在应用于具体实践中的时候,还要根据具体的主客观条件加以选择,综合与灵活处理。特别是施工项目的一次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使得它和一般的运作管理相比较更不能一切都按照成规办事,而需要有些特殊的处理方法和手段。这时候,包含经验、直觉、洞察力在内的隐性知识将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这种隐性知识包含丰富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能使它和显性知识一同充分得到共享,将能使问题的解决,新思路的形成更加迅速有效。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的隐性知识作用如下,凭着项目经理对整个施工项目的把握,根据他的经验和直觉能够成功地控制整个施工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如对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把握外界环境对施工进程的影响,设计图纸与现场施工的协调等等,这些都是从
本文标题:建筑施工项目团队中知识共享模型的构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4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