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提—改—创”——全方位推进免疫工作前言:在区卫计局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我区免疫规划工作在规范接种门诊建设、二类疫苗接种及项目落实上加大推动力度,持续为广大适龄儿童、重点人群提供全面、规范的预防接种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我区基本情况简介:①区域面积6351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街道、8个镇;②户籍人口125万,流动人口63.86万。2018年实现GDP2036亿元,财政总收入230亿元;③全区现有医疗卫生计生单位56家,由区疾控中心负责管理全区免疫规划工作,由23家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具体接种工作。一、“提”——提升接种门诊,实行“一条龙”系列管理1、概况:根据《浙江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方案》(浙卫发〔2009〕289号),各预防接种门诊积极申报,并在上级的指导下整改推进,目前,全区实现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其中五星级预防接种门诊8个。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正在着力升级改造接种门诊,拟申报五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各接种门诊每年按照星级规范化门诊要求自评,区疾控中心定期对各接种门诊考核。2、硬件提升“一条龙”:①区疾控中心每年对给予星级门诊硬件维护经费支持,三星级预防接种门诊1万,五星级预防接种门诊3万;对于创建五星级门诊的给予5万元经费支持。②推进接种门诊安装数字化门诊系统。区疾控中心统一与软件公司恰谈,统一安装维护,并由区疾控中心统一支持每年维护费。数字化门诊系统可合理分流接种儿童,保持接种现场秩序,同时减少接种差错。目前,全区已有8家接种门诊安装数字化门诊系统,有效提升接种现场的操作效率和工作环境,升级改造中的各接种门诊均拟安装。3、冷链配送“一条龙”,有效保证疫苗冷链环境。2014年起,全区陆续将原来使用的家用冰箱更换成医用冰箱,新建改建冷库3只,投入到全区各接种门诊,目前全区实现医用冰箱覆盖率100%,疫苗可贮存总容量超过60立方米,位列全市第一,按目前我区疫苗存放量,实现了在用和备用空间1:1的目标,为疫苗的安全存放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鼓励服务量大的镇街安装冷库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2015年,全区冷链监测系统全覆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成全市首个24小时冷链监控报警系统,该系统通过分布在全区17个数据采集站,99个检测点,实时将温度数据发送至位于区疾控中心的信息中心,实现区疾控中心及全区接种门诊所有疫苗存放点全时段在线温度监测。只要一个设备断电或温度偏离,将分别于1分钟和5分钟内同时将报警短信发送至区镇两级管理人员。进一步强化冷链制度管理。严格制定疫苗配送制度,在全市率先开展全年12个月疫苗配送,每月定时由冷链车向各接种单位配送疫苗,严格控制由各接种单位用冷藏箱运输的临时领苗。冷链车具有每5分钟一次的实时测温功能,并可将测温记录打印,对疫苗冷链做到无缝监测。同时,除24小时实时监测温度外,各疫苗贮存点仍保留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的手工测温,再与自动测温监测点的数据比较,两者比对温度是否正常。全区冷链设备及系统共投入约200万元,冷链设备的更新、冷链监测系统的安装升级等均走在全市前列。4、培训示教“一条龙”。①定期培训预防接种上岗人员,提升服务能力。印发《预防接种人员管理办法》,接种人员经培训后取得上岗证,每五年为周期参加继续教育,经审核、确诊后再允许上岗。培训工作由区疾控负责,有效升级接种人员知识结构,保证全区预防接种人员专业水平,为全区儿童提供安全规范的接种服务。②建立预防接种实践培训示教基地。2018年,命名;;;分院为预防接种实践培训示教基地,承担全区每一位新上岗人员预防接种、预检登记和信息化操作等实践教学任务。通过对新上岗人员理论和实践同时培训,能有效提高全区预防接种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升全区的免疫规划软实力。二、“改”——改变二类疫苗策略,护航接种工作1、基本情况:2018年,全区共开展二类疫苗17种,共接种约26.31万剂。二类疫苗接种量连续两年保持全市第一。根据《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要求,完成二类疫苗供应管理策略调整。2017年,我区相应年龄段两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率达85%(市级考核要求60%),有效形成免疫屏障。同时率先开展家长关注度、需求强烈的新上市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双价和四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等。2、2013年前,我区二类疫苗接种数量全市倒数第二,与经济现状和群众需求不符,且二类疫苗接种投诉多。面对问题,区疾控中心认真梳理和分析原因,主要有:①内部职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②收支分开,疫苗款专款专用,乡镇无法及时上缴,汇款不及时;③二类疫苗经费占用卫生院药物、材料费等医疗考核项目,提高接种量对考核有影响,镇街接种积极性低;④由乡镇派车运输疫苗,时间无法保证,冷链要求难以达标。区疾控中心通过研究,改变现行模式:①落实职责:疾控中心负责疫苗引进、评审论证、购买配送,镇街卫生院负责具体接种、结算。②局公卫科与核算中心协调,由疾控中心开具疫苗结算清单作为汇款证明,经镇街公卫科和财务人员核实后,直接交核算中心后汇款至我中心,解决回款及时性问题;③将疫苗单独财务核算,不算药物费中,解决医疗考核顾虑;④从2013年起,在全市率先开展全年12个月疫苗配送,保证镇街疫苗及时到位。通过以上各项措施,接种单位逐步缩短欠款周期,从2013年的欠款3个月到目前欠款1个月,保障了疫苗及款项的顺利周转,稳步提升二类疫苗接种数量及质量,二类疫苗接种量达全市第一。三、“创”——创新科研项目,为后续新疫苗开展提供数据。以下三个项目均在进行中:1、EV71疫苗接种后安全性主动观察研究项目为科学、系统地评价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简称EV71疫苗)在社区大规模健康人群中应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安全性,2016年底起,我区受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委托,开展EV71疫苗主动性观察项目,项目要求对6~35月龄选择接种EV71疫苗(Vero细胞)者和6~59月龄选择接种EV71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儿童开展接种工作,接种后30分钟、3天和30天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找寻最合适、最安全的接种疫苗。2018年,项目工作受到省中心督导专家肯定,并在全省项目工作会议上作大会交流。整个项目预计在19年底前完成。2、乙肝监测管理项目项目背景:根据2006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标化阳性率较1992年大幅度下降,结合多年来的高水平乙肝疫苗接种率,表明乙肝真实发病率已明显降低。但在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乙肝发病率仍每年高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前三位,乙肝的真实发病率与报告发病率之间存在差异。问题出在哪里?2013年,我区申请成为浙江省6个乙肝监测试点县区之一开展项目工作。一是规范报告,全区所有医疗机构均为参与单位,医疗机构报告可疑急性乙肝病例时,及时采送样本,根据乙肝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急慢性乙肝病例;二是分段随访,确诊急性乙肝的病例,15岁以下儿童由区疾控负责追踪随访,15岁以上由社区医生负责随访,提高随访的针对性和效率;三是加强质控,区疾控中心落实专人负责乙肝监测和报告工作,审核病例报告、规范标本采集和追踪随访质量。我区自2013年以来,报告病例数逐渐规范,乙肝报告发病率、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稳步下降,急、慢性乙肝病例填写准确率均列全省前列。我区乙肝报告发病数从2012年的298例,下降到2017年的23例,与2006年国家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符,显著减少不需要报告和不准确报告的病例,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区急性乙肝发病情况。3、糖尿病患者成人疫苗接种运行模式研究2018年开展了“糖尿病患者成人疫苗接种运行模式研究:以流感为例”的项目。区疾控中心通过前期宣传、培训,全区所有登记管理的16000余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基线调查,掌握了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流感疫苗的本底知晓率。2018年10-12月辖区所有责任医生统一对所有糖尿病患者进行流感疫苗接种推广,对其中知情同意且符合接种条件的患者进行疫苗接种。整个过程中,区卫计局、疾控中心、各镇街医院、服务站工作人员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实时进行沟通交流,快速高效解决了调查、干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功建立了一套可推广的疫苗接种流程模式,并取得了全区糖尿病患者流感接种率达20%的成效。总结:1.明确职责,优化流程,提高效率;2.鼓励与支持接种门诊升级软硬件;3.培训接种人员,保证接种质量;4.确保疫苗和冷链安全。
本文标题:计划免疫工作亮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47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