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新农村新家庭——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意义、架构及实
新农村新家庭——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意义、架构及实施要点张开宁刘湘源摘要:“新农村新家庭——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关于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一个实际行动,对于在少数民族欠发达或贫困地区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具有探索和示范意义。基于确保项目目标,凸显各自特色,同时帮助人们了解这一全新项目,本文介绍了该项目的由来,重点介绍了依据健康促进策略,采取参与式方法,运用逻辑框架工具制定的“5+3”(5项基本活动加3项自选活动)项目活动基本架构,以及提出的若干实施要点。关键词:新农村新家庭建设;大香格里拉健康促进;意义及架构2007年1月中旬,正当全党全国人民正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重要时刻,国家人口计生委在美丽神奇的“大香格里拉文化圈”启动“新农村新家庭——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项目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高度重视,张维庆主任提出把实施好这个项目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大决策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好这个项目与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实施好这个项目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国家生态屏障紧密结合起来;把实施好这个项目与保护地区特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紧密结合起来;把实施好这个项目与加强党政领导、促进区域和部门协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紧密结合起来的要求[1]。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兼项目领导小组组长赵白鸽从分析该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地位与生态脆弱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和富饶的资源、美丽的自然风貌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人的生存发展条件恶劣3大矛盾入手,深刻阐述了项目的社会、经济、文化、健康意义[2]。项目也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有关省区政府及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参加项目启动仪式,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做了多方位报道。作为国家人口计生委项目领导小组遴选的专家组成员,我们对该项目的由来、实施项目的意义及项目的架构做一轮廓性介绍,【收稿日期】2007-02-12【作者简介】张开宁,国家人口计生委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专家组组长、昆明医学院健康研究所所长、教授(650031)。刘湘源,国家人口计生委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兼专家组副组长、昆明医学院健康研究所研究员。1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该项目的进一步关注和支持。一、项目的由来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证之一,同时又是人类全面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目标,已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人文指标。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把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小学教育、改善孕产妇保健、降低儿童死亡率、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全球合作促进发展确定为2015年必须实现的八大目标。显而易见,在这八大目标中,人口健康促进和生态保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个历史性机遇孕育了“新农村新家庭——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随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来说,促进以农民问题为核心的农村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是新农村建设不可逾越的重大社会问题,对于新农村建设和我国人口自身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此外,贯穿我国中央、省、地、县、乡、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连接着全国各省、市、区的64万个村的亿万农民。这一服务网络不仅是党和政府紧密联系基层和群众的一座桥梁,也是我国功能健全、结构完整、覆盖面广、作用显著并且极具拓展潜力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各行各业、各部门如果能够综合运用这一公共服务网络,将之作为党和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平台,借助这个网络去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将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快、影响广、收益大的正确选择。基于上述考虑,国家人口计生委早在2006年初就在进行如何发挥自身网络优势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的宏观构想。这年二三月间,便组织进行方案设计。6月,在河北省定州市举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计生网络发展研讨会”,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人口计生委将利用自身完整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联合相关部门,针对目前多数农民致富、健康、育儿和保障四大需求提供服务,以农村家庭为着力点,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生育方式,积极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农家,建设新农村。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就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及人口计生网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与作用作了极具说服力的阐述。强调人口计生部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既是责任所驱,也是事业所需。要求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有关部门,通过设计“新农村新家庭示范工程”项目,争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国际组织和企业多方筹资,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新家庭建设。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对“新农村新家庭示范工程”项目(征求意见稿)作了全面介绍并提出实施要求。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会长彭珮云和来自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宣部、国家信访局、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广电总局的领导、专家学者及部分省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就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进行热烈讨论[3]。2一个历史性机遇催生了“新农村新家庭——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社会和谐这一科学命题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集中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攻坚任务和必由之路。“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2006年10月中下旬,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博士、宣教司张建司长一行深入四川省甘孜州和云南省迪庆州贫困农牧区进行实地考察,向当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传达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体察民生民情,了解健康需求,关注和谐发展。在深入农牧民家庭深入访谈及与当地党政领导、人口计生、卫生等部门深入交换意见之后,逐步形成了在四川省甘孜州得荣、稻城、乡城和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维西、德钦6县组织实施“新农村新家庭——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的总体设想。该项目设想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人口和计生、卫生等部门及基层干部的积极回应,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衷心拥戴,被称为助民之举、强民之举、富民之举。11月中旬,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将该项目扩展到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察雅、左贡3县,使项目实施县覆盖四川、云南、西藏3省(自治区)的9个县,从而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图1)。昌都察雅左贡乡城稻城得荣德钦维西香格里拉图1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试点县3二、项目的意义大香格里拉区域地处我国西南部,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向川西台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53.52万平方公里。该区域处于横断山脉地区,不少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和岷江等6条大江穿越其中,是长江、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天然生态屏障。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雪峰巍峨、峡谷幽深、峻岭逶迤、湖泊星罗、森林茂密、草原辽阔、生物种群繁多,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地区,同时森林、矿产、植物、水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这里独特的人文风貌和文化资源,多民族文化、医药理论、藏传佛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茶马古道不仅是古代贸易的交通枢纽,更是我国多民族文化互融发展的见证。全域横跨四川、云南、西藏3省区,辖9个地州市82个县市区,总人口1195.83万,藏、回、彝、白、羌等多个民族生活在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其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全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香格里拉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地位与生态脆弱性的矛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富饶的资源、美丽的自然风貌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人的生存发展条件恶劣的巨大反差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其在发展中的特殊性。保护生态、传承文明、促进发展在这一地区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香格里拉地区的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增加速度较快,导致整体人口数量的增加。以林芝等地所在西藏地区为例,这里以高寒草甸、草原及荒漠三大脆弱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环境极具多样性、复杂性和脆弱性的特点,这种特殊的自然生态特征,导致西藏经济承受能力和人口容量有限(表1)。表1大香格里拉地区基本情况(2005)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km2)面积(万km2)平均海拔(M)行政辖区少数民族农民人均年收入(元)甘孜92.06.015.30350018个县及海螺沟管理局(相当于县编制),326个乡镇、2408个村委会藏族占78.0%1864凉山415.569.06.04—17个市县彝族占43.4%2438攀枝花100.0135.00.74—2县3区少数民族占13.0%3259迪庆33.114.02.3933003县、1个经济开发区藏族占33.8%12674大理326.1110.02.95—1市11县白族占33.0%3018丽江112.755.02.06—1区4县,69个乡镇、446个村委会人口逾万的少数民族有纳西、彝、回、傈僳、白、普米族2930怒江29.220.01.47—4个县少数民族占92.9%,傈僳族占52%1347林芝20.01.711.7031007个县藏族占90.0%3000昌都58.44.810.87350011个县,142个乡镇、1622个自然村藏族占95.0%1844资料来源:根据网络资料整理。表1还显示,大香格里拉地区的农牧民年人均收入在1000多元至3000元左右,尚有为数不少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大香格里拉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政府已经不断加大对该地区的投入和转移支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恶劣以及地处内陆,使这一地区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领域,更体现在社会发展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上的巨大差异,其人类发展的某些指标与中国发达地区相距甚远(表2)。以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率为例,甘孜州为111.91/10万,苏州市2.42/10万,两者差距近50倍[4](表3)。孕产妇死亡与住院分娩密切相关。据我们对9个项目县的调查,住院分娩率在50%以上的仅1个县,在30%~45%之间的4个县,另有4个县在10%以下,最低的仅为1%。表2各项目县的人口健康若干数据(2006)孕产妇产检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人流率‰平均产检次数得荣19.107.905.100.131.0稻城50.0043.7010.003.20-乡城18.166.864.380.56-香格里拉62.1361.0870.002.47-德钦53.6037.0847.392.47-维西31.0637.5623.442.10-昌都52.5032.8848.50不提倡2.0察雅0.871.060.00不提倡2.0左贡13.035.395.390.632.05资料来源:据各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当地统计报表报告。表3甘孜州与苏州市部分人类发展指标比较(200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孕产妇死亡率(1/10万)婴儿死亡率(‰)住院分
本文标题:新农村新家庭——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意义、架构及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6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