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2.3-基础工程事故
2.3基础工程事故第一节、基础错位事故基础错位事故主要类别基础错位事故常见原因基础错位事故处理方法与选择一、基础错位事故主要类别①建筑物方向错误(南北颠倒)②基础平面错位(单向、双向错位)③基础标高错误(基地、台阶、顶面)④预留洞和预埋件的标高、位置错误⑤基础插筋数量、方位错误比萨斜塔二、基础错位事故常见原因①勘测失误②设计错误③施工问题(后面详细内容)④其他原因施工问题①测量放线错误②看图错误③测量错误④测量标志移位⑤施工放线误差大及误差累计施工工艺不良①场地平整及填方区碾压密实度差②单侧回填③模板刚度不足或支撑不良④预埋件错位⑤混凝土浇筑工艺和振捣方法不当施工中地基处理不当①地基长期暴露,或浸水、或扰动后,未作适当处理②施工中发现的局部不良地基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而造成基础错位或变形三、基础错位事故处理方法与选择①吊移法②顶推法③顶推牵拉法④扩大法⑤托换法⑥其他方法四、基础错位事故处理案例请大家认真做案例分析,考试会出考题!!案例一1、工程概况四川某造船厂机加工车间扩建工程,某边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基础施工时,桩基础分段开挖,在挖完五个基坑后,即浇垫层、绑扎钢筋、支模板、浇混凝土。基础完成后,检查发现五个基础都错位300mm。2、事故原因施工放线时,误把柱截面中心线作为厂房边柱的轴线,因而错位300mm,即厂房跨度大了300mm。300mm3、事故处理现场施工人员认为,为避免返工损失,建议以已施工的五个基础位置为准,完成全车间,即厂房的宽度(跨度)方向全部加大300mm。考虑到此方案有一下弊端,因而不予采纳。①上部结构出现非标准构件,需重新设计,而且施工与安装也增加不少麻烦。②厂房内的桥式吊车成了非标准产品,无法订货。③影响全厂总图布置根据现场当时的设备条件,未采用一些顶推或吊移一些工程量大的方法,而是采用局部拆除法后,扩大基础的方法进行了处理,其处理方法如下。①将基础杯口一侧短边混凝土凿除②凿除部分基础混凝土,露除底板钢筋③将基础与扩大部分连接面全部凿毛④扩大基础混凝土垫层,接长底板钢筋⑤对原有基础连接面清洗并充分湿润后,浇筑扩大部分的混凝土。所采用的处理方案具有施工方便,费用低,不需专用设备,结构安全可靠的优点。基础一侧凿除基础扩大部分杯口部分凿除案例二1.工程概况某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最大的基础平面尺寸为3.0m×3.4m,混凝土量6.2m³,重15.5t。施工放线造成B轴柱基础形成了偏差。最大错位偏差达160mm,超出施工验收规范的允许偏差值(10mm),而造成事故。160mm2.事故处理该工程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后,选择用千斤顶推移复位法处理错位基础,其施工要点如下。①准备工作清理基础四周土方与杂物:凿除外部的混凝土垫层;测出基础四周的标高②千斤顶选用和布置根据基础体积大小,以及混凝土与土之间摩擦阻力值选用千斤顶。该工程采用2台15t千斤顶,平行对称地将千斤顶设置在基础与基坑壁之间。千斤顶的作用点设在基础下部、混凝土垫层上面。千斤顶垫块道木1③推移复位控制两台千斤顶同时作用和推移同步,将基础沿垫层与地基之间逐渐推移到设计位置。复位后的基础错位的基础方向④检查复位情况除了检查平面尺寸错位、纠偏尺寸外,还应检查基础标高是否有改变。该工程所测数据为:基础标高一般增加5mm左右,最大的约10mm。⑤压力灌浆基础推移后,基底下可能产生空隙,从而产生过附加沉淀。因此,需要做水泥压力灌浆。灌浆前先将基础四周用C8混凝土进行封闭,并在适当位置预留灌浆孔与出气孔。水机浆液中加入适量膨胀剂,如铝粉等,以确保基底密实。案例三1.工程概况该测试中心楼第一单元为五层框架结构,有12个钢筋混凝土柱基础,在安装2层框架梁、板的钢模时,发现建筑物轴线偏移。经复测,混凝土基础普遍错位,偏位最大值690mm,房屋轴线已成平行四边形。②③2.事故原因该事故纯属施工放线失误,不需加固地基,只需将偏位基础纠正过来即可。3.事故处理经过多种方案比较,选择用千斤顶平推法纠偏。①由于错位基础过多,为了提高纠偏的准确度,需要打控制桩,在控制柱的两面吊垂线标出列、行线。②顶推顺序的确定先顶推②轴线,后推③轴线。挖土、顶推纠偏均按此顺序,保证了都有坚固的后背土体。③纠偏控制根据控制柱拉出轴线,用它检查顶推情况,测量顶推后柱子是否已到达正确位置,并作出记录。②轴线的五个基础顶推到预定位置,统一检查验收后,即着手对基础下面的脱空部分进行处理。基础下被牵动的松土应当全部挖除,灌注坍落度8-10cm的C20混凝土,并采用二次振捣法使其充满密实,然后再进行③轴线管5个基础的挖土、顶推及基础下灌注混凝土。第二节、基础变形事故处理一、钢筋混凝土基础变形事故特征二、基础变形事故的原因三、基础变形事故处理方法及选择①沉降量②沉降差③倾斜④局部倾斜地质勘测问题①未经勘测即设计施工②勘测资料不足、不准或勘测深度不够,勘测资料错误③勘测提供的地基承载能力太高,导致地基剪切破坏形成倾斜④土坡失稳导致地基破坏,造成基础倾斜地下水条件变化①施工中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导致地基不均匀下沉②地基浸水,包括地面水渗漏入地基后引起附加沉降,基坑长期泡水后承载力降低而产生的不均匀下沉,形成倾斜③建筑物使用后,大量抽取地下水设计问题①建造在软土地基上,设计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②地基土不均匀,压缩变形差大③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荷载差异大,导致不均匀下沉④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重心与基础底板形心的偏心距过大⑤建筑物整体刚度差⑥整板基础的建筑物,两侧回填土厚度相差过大,增加底板的附加偏心荷载⑦挤密桩长度差异大施工问题①施工顺序及方法不当②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影响③施工时扰动和破坏了地基持力层的土壤结构,使其抗剪强度降低④打桩顺序错误⑤施工中各种外力⑥室内地面大量的不均匀堆载,造成基础倾斜常用处理方法①通过地基处理,矫正基础变形②顶升纠偏法③预留纠偏法④顶推或吊移法⑤卸荷法⑥反压法⑦加固基础法纠正基础变形方法选择的注意事项①准确查清基础变形原因②优选处理方案③认真做好矫正变形前的准备工作学习案例【2-5】第三节、基础孔洞事故处理第一节基础孔洞事故特征第二节基础孔洞事故原因第三节基础孔洞事故处理方法及选择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表面出现严重的蜂窝、露筋或孔洞,通称为孔洞事故第三节、基础孔洞事故处理1)施工工艺错误:如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过大、混凝土运输浇筑方法不当等造成混凝土离析;浇注混凝土时垫块位移,钢筋紧贴模板,或模板拆除过早产生缺棱、掉角;1.造成基础孔洞事故的原因2)不按规定的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漏振等;3)钢筋密集处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不能充慢模板而形成孔洞;4)模板严重跑浆,形成特大蜂窝、孔洞;5)混凝土石子太大,被密集的钢筋挡住。6)混凝土有泥块和杂物掺入,或将大件料具、木块混入混凝土中。7)不按规定下料(把吊斗直接注入模板中浇注混凝土),或一次下料过多,下部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以至出现特大蜂窝和孔洞。8)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者砂、石、水泥材料计量有误,形成蜂窝和孔洞;9)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发生模板位移,造成蜂窝及孔洞。2.处理方法及选择1)局部修补:基础内部质量没有问题,仅在表面出现孔洞,可将孔洞附近混凝土修凿、清洗后,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填实修补。2)灌浆:当基础内部出现孔洞时,常用压力灌浆处理。最常用的灌浆材料是水泥浆或水泥砂浆。3)扩大基础:已施工基础质量不可靠时,采用加大或加高基础的方法处理。此时,除了以可靠的结构验算为依据外,还应有足够的空间。应注意基础扩大后对使用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基础或设备是否冲突等。4)拆除重做:孔洞严重,修补无法达到原设计要求时,方采用此法。【工程实例】1.工程概况某厂房7个联合基础,下端700㎜高度内采用土模。施工后发现有严重蜂窝,空洞,可以用粗钢筋穿入深达1.4m。挖开全部土模检查,发现7个基础中蜂窝、空洞达100余处。某一柱基蜂窝、空洞20处,总面积7.83㎡,占基础下段700mm高度4个侧面面积的40。此外,有的基础还有分层现象,在离基底300mm处有一层140mm厚的分离层。2.事故原因1)在浇筑基底中部混凝土时,底节串筒不成竖向,结果使石子滚向前方,砂浆留在后面,形成蜂窝;2)基础顶面设置有125×300mm的方格钢筋网,施工人员站在网上操作。浇捣底板中部时,振捣棒从两边斜插入振捣,表面虽出浆,中下部难以振实,质量无法保证;3)土模附近振捣极差;4)造成分离层的因素是工人交接班停留时间过长,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但接班后继续灌筑时,没有先灌注一层无石子的水泥砂浆。5)基础受力主筋太密,钢筋净距不足40㎜;影响砼浇筑。3.事故处理考虑如下几方面因素:①旧基础蜂窝、空洞面积太大,除表面发现的情况外,内部其它情况尚且不明;②底板部分垫层与受力主筋之间已灌进大量泥浆,无法彻底清除;③若将基础加高,对生产使用无影响。决定在旧基础上重新作钢筋混凝土基础。新基础根据计算需2m高,肋部包括旧基础在内为2m宽。新旧基础接触面处全部凿毛连接。已发现的蜂窝、空洞全部用高标号砂浆填实。桩基础事故处理1.混凝土预制打入桩1)桩顶破碎。原因:混凝土强度不够、桩顶钢筋构造不妥、桩顶不平、锤重选择不当、桩垫不良等。2)沉桩过程中会产生挤土效应,引起桩身侧移、倾斜、甚至断桩。合理安排打桩顺序,控制打桩速度,设置砂井或减压孔等,都可以减小挤土效应。3)桩基变位。对先打桩后挖土的工程,如果打桩后紧接着开挖基坑,由于土的应力释放,以及挖土高差形成一侧卸荷和侧向推力,土体易产生水平位移,使先前打设的桩产上水平移位。2.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1)塌孔(成孔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浇筑中)。原因:泥浆比重不够;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出现较大承压水,动水压力得不到平衡;在松软砂层中钻进时,进尺速度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过长,转速太快。2)钻孔漏浆。原因:遇到渗水性强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土层;水头过高使孔壁渗浆。3)桩孔偏斜。原因:钻孔中遇到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石倾斜处,或在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中钻进,钻头所受的阻力不均。4)钢筋笼放置与设计要求不符。钢筋笼变形,保护层不够,深度位置不符合要求。原因:堆放、起吊、运输没有严格执行规程,支垫数量不够或位置不当,造成变形;钢筋笼吊放入孔时不是垂直缓缓放下,而是斜插入孔内;清孔时孔底沉碴或泥浆没有清理干净,钢筋笼放不到设计深度。5)断桩。原因:混凝土较干,骨料太大或未及时提升导管以及导管位置倾斜等,使导管堵塞,形成桩身混凝土中断;混凝土浇筑不连续,中断时间过长;导管挂住钢筋笼,提升导管时没有扶正等。2.4地基加固树根桩法加大基础底面积法加深基础法锚杆静压桩法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基础补强注浆加固法
本文标题:2.3-基础工程事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64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