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对加快推进县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调查与思考
对加快推进县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调查与思考对加快推进县城乡一体化的调查与思考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为我县率先构建成都西部新中心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是我县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经深入全县城乡各中小学进行调查,并在认真分析我县城乡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对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一、现状分析(一)郫县城乡布局概况全县幅员面积432平方公里,辖14镇,261个行政村,总人口48.1万,其中农业人口38.2万。郫县现有完中4所,职中2所;义务阶段学校74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农村单设初中15所、城镇小学2所,农村中心校19所,村小36所。农村中小学现有教职工3617人。在校学生小学36728人,初中17859人,普通高中8304人,职业高中3331人。(二)目前城乡发展现状[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找请到先生网]自__年接受“两基”复查验收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全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6年的发展,全县城乡基础已达到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各项指标在全省位居前列。一是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乡学校基本排除C、D级危房,全县新扩校地570余亩,新建校舍20多万平方米。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基本实现“校舍楼房化、路面硬质化、环境生态化、设备现代化”,小学“五室”、中学“七室”齐全。所有中心校及以上学校达到成都市学校现代技术配备执行标准。二是农村学校布局得到适度调整。采用拆、并、联等方式共调减村小30余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两所,改、扩建镇中学、中心校10余所,义务阶段初步形成“一镇1所初中、1所中心校、1—3所村小”的格局。三是优质资源持续扩大。先后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1所、省级重点中学2所、市级重点中学1所,省、市级校风示范校10所。四是教师素质大幅度提高。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具有大专、本科学历和研究生比例分别达到58.5%、52.3%和30.2%,培养了15名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五是办学水平显著提升。xxxx年,全县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9%,高中阶段普及率达88%,高等毛入学率达35%,人均受年限达到12年。我县先后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两基先进县”称号,被部确定为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区。二、当前郫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存在问题在郫县城乡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巩固“普九”成果的标准也在提高,普及高中阶段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对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经费增长速度的相对缓慢,我县资源短缺以及城乡发展不均衡性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制约了我县城乡发展的一体化步伐。主要表现为:(一)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学校硬件建设进展迟缓农村学校硬件普遍不硬。农村初中、小学同城镇中小学相比,在设施设备上存在较大差距,普遍表现在校舍面积不足,教学用房陈旧,功能用房不配套,信息化水平较低,60%以上的村小教学用房仅仅达到“排危”要求,迄今没有一所村小有水冲式厕所、图书室、实验室、电脑、钢琴等,办学条件改善步伐跟不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二)大部分城区学校班级“超载”严重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聚集效应使外来人口逐年增加,造成了城区学校学位紧张,郫筒一小、郫县实验学校、犀浦实验学校等大多数班的学生人数都在70人以上,最多的已近90人,超过部颁发的每班上限45人的标准近1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村小布局调整任务艰巨目前,全县尚有村小36所,教学班221个,在校学生1万余名,分别占全县小学班数和在校学生人数的38%和26%。由于村小普遍规模过小,分布极不均衡,条件简陋,生源不足,使村小办学效益低下,有限资源浪费较大。要完成农村小学的科学布局,压力很大。(四)农村师资整体力量薄弱由于生源的激增,全县每年新增教师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的充实,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目前,我县农村小学中老年教师比例已超过50%,有的学校已超过60%,这部分教师大多是当年的“民转公”教师,其综合素质跟现代的要求之间差距明显。上述现象的'存在,体现了我县农村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现象,使我县农村中小学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相适应,基础的“均衡化”和“平等性”不能落到实处,若不及时扭转这一现状,必将致使我县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影响“西部新中心”的建设进程。三、对策建议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建设西部新中心的必然要求。在工业向重点区域、土地向业主、农民向城镇“三个集中”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要实现义务的均衡化、充分体现的公平性,必须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按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一次规划与突出重点分层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小学校舍建筑标准和技术装备标准,新建九年制学校、改扩迁建现存农村中小学,基本实现全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标准化、规范化,至xxxx年全县农村基础实现“4所完中、2所职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单设初中、17所小学”的目标要求。要加大利用市政府投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资金的力度,积极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础管理体制。从而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二)加快实施“强镇建设工程”在义务工作中,义务阶段继续实施“两基”年审制度,大力推进“强镇建设工程”,促进均衡发展。把创建县级“校风示范校、实验教学示范校、现代技术示范校”列入各镇工作目标,作为农村学校均衡发展的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创建一批强镇和市级义务示范学校,犀浦、红光、郫筒、花园、三道堰等镇要率先进入市强镇行列,郫筒一小、花园中学、三道堰小学等一批学校要率先进入市级义务示范学校行列。(三)促进交流,加快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县内四所普通高中分别辐射一个片区,从硬件、师资、管理等方面向所辖片区初中和小学实施扶持,部分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依托友爱职业技术学校组建全县职业中心,将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作为其延伸点,实行统一管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一一结队挂钩,联动发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担任领导职务,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轮岗制度。(四)统筹社会力量,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帮困助学工程”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统筹社会力量,组建“郫县发展基金会”,实施“帮困助学工程”。切实保证每一个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城乡贫困户子女公平地接受,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县、镇两级政府均应设立“帮困助学”专项资金,不断扩__县接受“两免一补”(免杂费、免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学生范围,逐步对全县义务阶段的学生实行免杂费、免课本费,经济条件较好的镇可率先开展此项工作。(五)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实施“农村优质师资建设工程”整合城乡师资力量,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推行师德诚信卡制度,家访制度,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聘用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支(送)教下乡、集中培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与农村教师结队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教师继续,重点解决农村教师思想、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等问题。整合教师继续资源,强化骨干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均衡化。(六)推进信息化,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工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农村的发展。按照“整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工程”的实施。逐步实现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具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和闭路电视系统,所有高中和职业学校建成校园网,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通过宽带接入实现“校校通”。初步形成农村信息化的环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七)推进“三教统筹”,加快实施“社区职业工程”大力推进基础、职业和成人“三教统筹”。基础实现由“两基”到“两高”的转变,两类高中协调发展,力争xxxx年全县“普高”率达到95%;各级各类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紧密联系农村实际,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职业内容。认真开展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的“两后”,培养文化型劳动者。农村职业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对进城务工农民进行职业和培训。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成人,促进“农科教”结合,为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培训作出贡献。通过以上途径,逐步形成社区比较完善的网络,为构建学_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相关文章:1.县“问题村”整治转化的思考2.县“问题村”整治转化的思考3.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4.对我县民办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5.关于*县的情况调查6.关于*县的情况调查7.关于我县教师外流现象的调查与思考8.对县乡同步换届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标题:对加快推进县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调查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657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