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免疫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免疫?免疫的功能和表现有哪些?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即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清除异物的能力,该功能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该功能过低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②免疫自稳,即清除体衰老和死亡细胞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体衰老和死亡的细胞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如果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疫监测,即免疫系统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免疫监测功能过低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2.Burnet克隆选择学说和克隆清除学说的容是什么?根据该学说,免疫系统如何区别“自我”和“非我”?是由澳大利亚免疫学家Burnet提出的,容:(1)在机体发育的早期,体存在着无数针对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克隆。同一个克隆的细胞均表达相同的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2)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T、B淋巴细胞被“禁忌”,形成免疫耐受,此为克隆清除。(3)出生后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相互作用,引起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活化和分化,此为克隆选择。(4)分化后的所有效应细胞具有相同的特异性。自我-胚胎时期和免疫系统接触过的物质;非我(抗原):胚胎时期没有和免疫系统接触的物质,如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3.什么是免疫应答?根据免疫应答的机制,免疫应答分哪两类?每类的特点和组成如何?免疫应答是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和分子的协调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活化、增值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固有免疫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固有免疫组成:(1)解剖与生理屏障,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2)吞噬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NK细胞(3)体液因子: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适应性免疫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适应性免疫组成:抗原提呈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抗体、补体、T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4.什么是免疫耐受?其产生的主要机制是什么?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此时机体对其他抗原仍可做出正常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分为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不成熟T及B细胞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的耐受。其主要机制如下:当T及B细胞分别在胸腺及骨髓微环境中发育至表达功能性抗原识别受体阶段,T细胞抗原受体与微环境基质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呈高亲和力结合时,引发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不成熟B细胞在骨髓及末梢中,与自身Ag呈高亲和力结合时,亦被克隆消除。外周耐受是指成熟T及B细胞,遇源性或外源性Ag,不产生免疫应答。其形成的主要机制有:克隆清除,免疫忽视,克隆无能及不活化,免疫调节抑制,信号转导障碍,免疫隔离部位。5.免疫学的前言和热点问题?①免疫识别的结构基础和相关机制,适应性免疫:TCR、BCR、抗原表位;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②免疫系统发生、免疫细胞及亚群。③免疫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④免疫记忆,对记忆性T、B细胞的许多特性尚不清楚。⑤microRNA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及免疫应答的调节。⑥炎症复合体的功能。⑦表观遗传学研究。⑧系统生物学研究。⑨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可视化研究。10、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基于免疫细胞的免疫治疗,抗体药物:CTLA-4抗体,针对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6.结合抗体的结构,阐述其生物学功能。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是四肽链结构,包括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重链和轻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分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在重链近N端的1/5-1/4处和轻链近N端1/2区域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多变称可变区,其余部分为恒定区。抗体的生物学功能:①特异性结合抗原,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②激活补体,IgM、IgG与抗原结合后导致抗体Fc段构象改变,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使C1q能够与之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或细菌脂多糖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③结合Fc受体,表面具有Fc受体的细胞与相应的抗体Fc段结合,发挥调理吞噬、ADCC、介导Ⅰ型超敏反应;④通过胎盘和粘膜,Ig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意义;⑤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7.举例说明细胞因子的特点与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CK)是一类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细胞因子主要分六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特点:①结构特点: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半衰期短;②产生特点:多源性,一种细胞因子可由不同的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可以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③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分泌的方式发挥效应;④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作用特点是多效性、高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网络性。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有:①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抗细菌、抗病毒;②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③调节免疫反应;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⑤刺激造血细胞造血。8.列举四个T细胞亚群,简述其表型及主要功能。T细胞亚群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T细胞所处的活化阶段,分为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根据表达TCR(T细胞抗原受体)的类型,分为TCRαβT细胞、TCRγδT细胞;按表达CD分子的不同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按功能不同,分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不同分为Th1、Th2、Th17细胞。(1)CD4+T细胞:60%~65%为CD4+CD8-,表型为TCRαβCD3+CD4+CD8-,功能识别抗原时受MHCⅡ类分子限制,主要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2)CD8+T细胞:30%~35%为CD4-CD8+,表型为TCRαβCD3+CD4-CD8+,主要为CD8+CTL细胞亚群,识别抗原具有MHCⅠ类分子的限制性,主要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3)Th1,表型CD3+CD4+。功能:分泌IFN-γ,IL-2等细胞因子,增强吞噬细胞介导的抗感染免疫,特别是抗胞病原体的感染;病理情况下,可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和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4)Th2,表型CD3+CD4+。功能:分泌IL-4,IL-6等细胞因子,辅助体液免疫应答,并在过敏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5)Tc1,表型CD3+CD8+,功能: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使靶细胞裂解;诱导靶细胞程序死亡;释放IFN-γ、TNF-α和TNF-β等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6)nTreg,表型CD4+CD25+Foxp3+。功能:通过抑制CD4+和CD8+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达到免疫负调节作用。课题相关性:CD4+CD25+的Treg功能失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CD4+CD25+Treg功能缺陷小鼠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将正常小鼠的CD4+CD25+Treg过继给这种小鼠可以抑制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9.未成熟DC(树突状细胞)与成熟DC的区别、DC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未成熟DC,形态星形,分布于皮肤、胃肠道、呼吸道等上皮及实质器官间质,高表达IgGFc受体、C3b受体,低表达MHC-I/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强,而提呈抗原激发免疫应答能力弱。成熟DC,形态无规则树枝状突起,分布于淋巴结,脾及派氏集合淋巴管,特征性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高表达MHC-I/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弱,而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能力强。DC的生物学功能:①呈递抗原,激活T细胞应答;②参与中枢及外周免疫耐受的形成;③参与免疫记忆的维持;④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DC的应用:①用病原体抗原体外致敏DC,通过过继回输的方式激活免疫应答,治疗感染性疾病;②回输肿瘤抗原致敏的DC以治疗肿瘤;③预先去除移植物中的DC以降低移植排斥反应;④降低DC的抗原呈递功能或用非成熟DC诱导特异性外周免疫耐受,以防治自身免疫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10.简述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在组织细胞表面存在的一组能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其中能引起较强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被命名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HS),编码MHS的基因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又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编码HLA的基因群称HLA复合体。MHC的生物学功能:①呈递抗原,MHC-I类分子递呈源性抗原,MHC-II类分子递呈外源性抗原;②参与T细胞分化发育,MHC-I分子与CD8+分化成熟有关,MHC-II分子与CD4+分化成熟有关,MHC参与早期T细胞在胸腺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通过阳性选择建立T细胞识别抗原的MHC限制性,通过阴性选择形成T细胞对自身抗原的中枢耐受;③MHC限制性,T细胞抗原受体(TCR)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必须识别自身MHC分子;④参与固有免疫应答,MHC基因表达的产物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调控;⑤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机体对特定抗原物质是否产生应答及应答的强弱受遗传控制,控制免疫应答的基因定位于MCH基因区。11.在发生同种异体移植排斥时,受体T细胞是如何识别移植物抗原的?直接识别:受体T细胞直接识别供体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即供体的完整MHC分子,从而诱发免疫反应,此过程无需经历抗原摄取和加工,故应答速度快,在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阶段起主要作用。间接识别:受体T细胞识别由受体APC加工处理后的供体同种异型MHC分子(等同于普通外源性抗原),在急性排斥反应中晚期及慢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半直接识别:受者T细胞可间接识别受者APC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来自供者MHC分子的抗原肽复合物,又可直接识别被转移到APC表面的供者抗原肽-供者MHC分子复合物,半直接识别在移植排斥早期和中晚期均发挥重要作用。同种异型MHC抗原的直接和间接识别的比较直接识别间接识别被识别分子的形式完整的同种异型MHC分子经处理的同种异型MHC分子来源的肽抗原递呈细胞(APC)供者APC受者APC被激活的T细胞CD8+Tc为主CD4+Th为主排斥的强烈程度强烈较弱主要的作用引起急性排斥主要与慢性排斥有关对环孢菌素A的敏感性敏感不敏感MHC限制性不受MHC限制受MHC限制12.什么是肿瘤抗原?请列举肿瘤抗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其在肿瘤临床诊治中的作用。(1)定义:肿瘤抗原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2)分类: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可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根据肿瘤发生情况,可分为: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自发性肿瘤的抗原,胚胎抗原或分化抗原。(4)举例:AFP水平升高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有诊断价值,CEA对结肠直肠癌有诊断价值,CA199有助于胰腺癌诊断。13.请简述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过程称为肿瘤逃逸,肿瘤逃逸机制与肿瘤细胞和宿主免疫系统有关。(1)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①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②免疫选择,即免疫原性相对较弱的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监视而选择性的增殖③肿瘤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低下,其特异性CTL不能识别肿瘤表面抗原,因此可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④肿瘤细胞表面B7等协同刺激分子缺乏,无法提供第二活化信号⑤肿瘤细胞分泌抑制因子IL-10、TGF-β,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
本文标题:免疫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65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