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感受器传入N大脑皮层分析综合产生主观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感觉产生过程一、感觉信息的传导(一)感觉信息的特异性传导(二)感觉信息的非特异性传导1.感觉传导通路:①浅感觉传导通路:传导痛觉、温度觉和轻触觉,其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角更换神经元后于中央管前交叉到对侧,它们再分别经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轻触觉)上行到丘脑。(一)感觉信息的特异性传导1.感觉传导通路:②深感觉传导通路:传导肌肉与关节的本体感觉和深部压觉,其传入纤维经后根进入脊髓,并在同侧后索上行,到达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才换神经元,再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经内侧丘系上行抵达丘脑。(一)感觉信息的特异性传导浅感觉: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轻触觉)特点:先交叉后上行感觉传导通路的特点:深感觉:后索经内侧丘系(深压觉、本体感觉)特点:先上行后交叉脊丘系实验证据当脊髓半横断时,浅感觉(痛、温和部分触压觉)障碍发生在横断的对侧;深感觉(本体觉和部分触压觉)障碍发生在横断的同侧。2.丘脑的感觉功能1)丘脑━感觉传入的重要中转站(嗅觉除外)分类感觉接替核联络核髓板内核群组成腹后核的内侧部与外侧部,内、外膝状体丘脑枕、丘脑前核、外侧腹核束旁核、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接受纤维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投射纤维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发出纤维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构成特异投射系统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弥散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构成非特异投射系统功能引起特定感觉主要参与内脏活动、肌肉运动的调节。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觉醒状态。特异性投射系统特点:各种感觉经各自特定途径、直接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各自特定代表区(点对点联系)。功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冲动。(二)感觉信息的非特异性传导及其作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特点:各种感觉经共同途径、反复换元后向大脑皮层广泛区域弥散性投射,(无点对点联系)。功能:维持或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但不能产生特定感觉。两种感觉投射系统的比较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导途径专一,突触少不专一,突触多丘脑接替核感觉接替核髓板内核群丘脑与大脑皮层关系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功能①引起特定的感觉②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①不引起特定的感觉②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觉醒状态。损伤表现特定的感觉消失昏睡1.体表感觉区:位置:中央后回投射特点:左右交叉,但头面部的投射是双侧性的;精细定位,倒置分布,头面部正位;投射区大小与感觉敏感程度正比。二、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的最高级中枢)2.本体感觉区:与运动区重叠在一起主要在中央前回。3.内脏感觉代表区:比较弥散体表感觉区、运动辅助区、边缘系统4.视觉区•投射特征:一侧皮层接受同侧眼颞侧对侧眼鼻侧部位:枕叶皮层内侧面,距状裂上下缘视网膜的投射5.听觉区•颞横回、颞上回•投射特征:双侧性投射6.嗅觉区与味觉区•嗅觉投射区:边缘叶的前底部•味觉投射区:中央后回头面部投射区之下侧三、痛觉概念: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并常伴有不良情绪和躯体防卫反应以及自主神经活动变化。意义:具有报警作用,利于机体躲避伤害刺激主观感觉:灼痛、刺痛、触痛、痒痛、胀痛、隐痛、绞痛部位不同:躯体痛(皮肤、肌肉、关节、筋膜)内脏痛快痛慢痛传导途径有髓鞘、较粗、传导速度快的Aδ纤维无髓鞘、较细、传导速度慢的C纤维特点感觉清楚定位准确定位不清,持续时间长伴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快痛皮肤痛觉慢痛(一)皮肤痛的类型及其性质1.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稍---是专门传递关于损伤信息的特殊纤维,也称为伤害性感受器。(机械、温度和化学的刺激)2.致痛物质:化学敏感性①损伤细胞溢出的K+、H+、组织胺、5-HT、ACh、和ATP等;②损伤细胞合成的缓激肽和PGE2等;③伤害性感受器释放的P物质等。(二)痛觉感受器及其刺激皮肤痛内脏痛疼痛特点①产生和消失迅速②定位明确、分辫能力强感受器①产生缓慢、持续久②定位不清、分辨能力差③有牵涉痛敏感刺激牵拉、痉挛、炎症、缺血等切割、烧灼等游离N末梢致痛物质皮肤痛与内脏痛的比较化学物质(如K+、H+、组胺、5-HT、PG等)③无牵涉痛患病器官心胃、胰肝、胆肾结石阑尾体表痛部位心前区、左臂尺侧左上腹、肩胛间区右上腹、右肩胛区腹股沟区脐周区、转移至右下腹牵涉痛内脏疾病常引起体表某些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牵涉痛发生的原因发生牵涉痛的部位与真正患病内脏部位有一定的解剖关系它们的传入纤维在同一脊髓后根进入脊髓它们的脊髓中枢在同一区域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躯体运动反射(不受意识控制)随意运动(受意识控制)由大脑皮层、皮层下核团(基底神经节)、脑干、小脑和脊髓共同完成躯体运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脊髓是完成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一、脊髓的躯体运动反射(一)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1、α运动N元支配梭外肌,兴奋时引起所支配的肌纤维收缩。α运动N元是躯体骨骼肌反射的最后公路。一个α运动N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称为运动单位2、γ运动N元支配梭内肌,兴奋时可调节肌梭的敏感性。γ-环路由于γ神经元的活动而使梭外肌收缩的反射途径称为γ-环路(二)脊休克概念: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脊动物)时,横断面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主要表现:横断面以下的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出汗被抑制;直肠和膀胱中粪、尿潴留等。特点:这些表现是暂时的,脊髓反射功能可逐渐恢复。恢复的时间与动物种类有关,动物愈高等,则休克时间愈长,但随意运动和感觉将永远丧失恢复速度:蛙:数分钟犬:数天人:数周、数月脊休克产生的原因: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1、屈肌反射(三)脊髓的躯体反射概念:当肢体皮肤受到伤害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肢体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的反射活动。(屈肌反射效应的大小与刺激强度有关)意义:使肢体离开伤害性刺激,具有保护性意义。2、对侧伸肌反射概念:如果受到伤害性刺激较强时,则受刺激一侧肢体屈曲的同时,对侧肢体出现伸直的反射活动意义:对侧肢体的伸直,防止歪倒,以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3、牵张反射(stretchreflex)1)概念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外力作用下被伸长时,可反射的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包括位相性(腱反射)和紧张性(肌紧张)牵张反射分类腱反射肌紧张刺激快速牵拉肌肉缓慢持续牵拉肌肉表现肌肉快速缩短肌肉持续轻度收缩,无明显缩短特点潜伏期生理意义单突触反射短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减弱:反射弧受损亢进:高位中枢病变多突触反射长维持站立姿势,是姿势反射的基础膝跳反射2)牵张发射的反射弧⑴感受器:肌梭(长度感受器)⑵中枢: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3)效应器:梭外肌纤维显著特点: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中3)牵张发射产生的机制肌紧张机制:梭外肌收缩α运动N元兴奋肌梭的敏感性↑兴奋性↑持续轻微牵拉伸肌梭内肌收缩γ运动N元兴奋高位中枢下传冲动重力作用骨骼肌处于持续地轻微的收缩状态4)腱器官的功能腱器官是一种张力感受器,传入神经为Ⅰb类纤维,经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使肌张力降低,牵张反射及时地终止。由腱器官兴奋引起的牵张反射抑制称为“反牵张反射”意义:防止被牵拉肌肉因过度收缩而损伤,具有保护意义。
本文标题: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659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