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 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杜甫草堂简介: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草堂街道草堂社区青华路38号,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的故居,也是现存杜甫行踪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现存的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馆,2006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今天的草堂面积约180000平方米,完整保留着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建时的格局,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博物馆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现在的杜甫草堂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2、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简介: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汪家拐街道少城社区祠堂街1号,人民公园内。1913年,川路公司为纪念在1911年保路运动中死难的同胞,兴建此碑。社会各界一直对该碑进行保护,解放后以纪念碑为中心修建了各种附属建筑,在少城公园的基础上扩建成为人民公园,1961年纪念碑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建成为成都市青少年教育基地,1995年被公布为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碑坐东北朝西南,砖石结构,顶置琉璃筒瓦。碑呈塔形,圆基座直径约9.8米,方碑身边长约4米,塔体总高约31.85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南面设有石阶梯9级,左右各设置7级石阶至2层,周边设置圆形石栏杆,南面辟有平面,上刻“中华民国二年川路总公司建”,共分9层,自基础渐收。基座3层为石砌,碑身砖砌,黄色琉璃筒瓦盖顶,宝瓶尖,与4个小尖以铁链相连。孙中山曾言:“若没有四川保护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推迟一年半载。”保护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该碑为成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四川近现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3、成都十二桥遗址简介: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草堂街道琴台路社区蜀都大道十二桥路18号,东距十二桥100米。1959年在青羊宫遗址调查中曾在该处发现部分先秦时期遗存,1985年成都市干道指挥部在十二桥街之南的新一村修建自来水公司和煤气公司综合大楼时发现该遗址,四川省考古所和成都市考古队联合对此处遗址进行了发掘,编号第Ⅰ区。1986年—1987年,又在Ⅰ区西部再次进行发掘,编号第Ⅱ区。1995年发掘了十二桥遗址新一村地点,对十二桥遗址有了全面的认识。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范围东西长约142米,南北宽约133米,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达4米以上,可分为13层。其中第10~13层属于商周时期文化堆积层。商周时期的重要遗迹有保存较完好的商代大型宫殿式木结构建筑和小型干栏式木结构建筑群等遗迹,宫室群是由形制不一的大中小型房屋组合而成,主体建筑为一座面积达1248平方米的大型干栏式房屋。工程复杂宏大,堪称当地建筑史上的精华。在商周时期堆积中,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器以及兽骨、卜甲和铜器,其中以陶器最多。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其次是泥质灰陶和黑陶。陶器多素面,少部分饰以弦纹、绳纹、附加堆纹以及菱形回纹、网格纹、鸟头纹。器类较为丰富,有小平底罐、尖底罐、高领罐、敞口罐、尖底杯、高把豆、盂、釜、尖底盂、尖底盏、纺轮等。十二桥遗址是一处文化性质单一、内涵典型的古蜀文化遗址,以十二桥遗址为中心的十二桥文化,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文明之后,古蜀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该遗址对研究商周时期古蜀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简介:古蜀船棺合葬墓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商业街社区商业街58号,北距四川省委50米。2000年7月,在修建四川省委机关食堂时发现,成都市考古队进行了清理发掘,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了标志碑,设立了专门保护机构,成都市船棺博物馆进行保护管理。墓葬占地面积约789平方米,为大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多棺合葬墓,墓葬可分为墓坑和地面建筑两部分。墓坑长30.5米,宽20.3米,直壁平底,墓向240度。坑底铺设枕木,枕木排列整齐,枕木上放置船棺、匣形棺等葬具17具,大小不一,放置方向与墓坑一致,其中大型船棺3具,长达10米以上,最大直径1.7米,船棺均由楠木整木雕凿而成。地面建筑长38.5米,宽20.5米,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包括墓坑周围残存的基槽和木制构件,如中空柱础、条形地伏等,推测为祭祀所用。墓葬内出土大量精美的漆器,纹饰斑斓,为四川战国漆器精品。还出土有陶瓮、陶豆、尖底盏、釜及铜斤、铜印章等精美文物。依据墓葬规模、出土文物的规格,推断该墓当为战国早期古蜀国开明王朝的王族或蜀王本人的家族墓地。该墓葬为首次在成都城市中心即古代成都少城发现的战国时期大型墓葬,其独特的形制,布局规整的建筑,精美的出土器物为研究古代巴蜀的历史文化、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5、金沙遗址简介:金沙遗址群——祭祀区第一地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金沙街道金凤社区(金沙村一组),摸底河南岸,金沙遗址博物馆内。为商至西周时期遗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2001年2月为配合成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工地建设实施发掘。被评选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修建金沙遗址博物馆,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分布面积362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630平方米。所处区域为平坝地貌,地质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平坝一级阶地河流冲积层。文化堆积可分为21层,第5——21层为十二桥文化层,厚约3米。发现祭祀活动遗迹64处,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其中金器300余件、铜器1000余件、玉器2000余件、石器1000余件。太阳神鸟金饰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图案生动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精湛。通过发掘研究可知该地点是一处古蜀国重要的祭祀遗址,该遗址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谜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可以说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复活了一段失落的历史,揭示了一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代文明。金沙遗址群——游客接待中心地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金沙街道金凤社区,摸底河南岸,金沙遗址博物馆南门100米处。为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时期的遗址,2005年3月由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实施发掘。遗址分布面积500平方米,所处区域为平坝地貌,地质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平坝一级阶地河流冲积层。文化堆积可分为6层,第5、6层为宝墩文化时期文化层,厚约0.45厘米。发现的遗址有灰坑2个,出土了大量陶器,主要有绳纹花边陶、敞口圈足尊、喇叭口高领罐等。为进一步研究成都地区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实物标本。金沙遗址群——祭祀区第二地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金沙街道金凤社区(金沙村一组),金沙遗址博物馆内,距摸底河南100米处。该遗址主体遗存为商代至春秋早期。2004年9月由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实施发掘。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发掘面积1380平方米,所处区域为平坝地貌,地质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平坝一级阶地河流冲击层。文化堆积可分为42层,第5——42层为十二桥文化层,厚约4米。发现有祭祀遗迹34处、灰坑33个;出土了少量的玉器、铜器、金器和2000多件石器、大量的木器、数以万计的陶器等,石器以石饼、石璋、石璧为主。该地点的发现揭示了金沙村祭祀场所近1000年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古蜀文明提供了实物资料。6、永陵简介:永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西安路街道办事处永陵社区永陵路10号,南邻带江草堂。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1942年发掘,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现为成都市永陵博物馆。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冢封土为圆形,高约15米、直径80余米。墓室为红砂岩建筑,平地起券,由十四道石券构成,由前、中、后三室组成。中室放置红砂石制成的须弥座棺床,著名的二十四伎乐就刻在其中。后室石床仿王建生前御座或御床而造。王建石雕像和谥宝、玉册匣等法物,均置石床上。现存保护范围36100平方米。永陵的石刻表现内容丰富,雕刻手法全面,尤其是棺床浮雕“二十四伎乐”,是迄今所见唐五代时期音乐舞蹈资料中最全面、直观真实;对研究唐、宋雕塑风格及唐五代时期的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墓中出土的王建石雕真容像与玉大带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永陵是我国首次科学发掘的帝王陵墓,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座墓室修筑在地表之上的帝王陵墓,堪称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典范,在现代考古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7、武侯祠简介:武侯祠位于武侯区浆洗街街道大石东路社区,武侯祠大街231号,东北距南河约740米,东南距浆洗街约720米。武侯祠始建于5世纪,唐代为成都名胜。宋、元时均加以修葺,明初与毗邻的刘备墓、刘备庙并为一处,成为纪念三国蜀汉君臣的祠堂。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十一年(1672)重建,形成现在君臣合庙的格局。武侯祠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建筑,旁另有桂荷楼、船舫、桂荷池、听鹂苑等附属建筑。刘备殿位于二门后,面阔七间36.3米,进深四间7米,高12米,台基高1.4米,左右侧有踏道各8级,歇山顶,抬梁式梁架。刘备墓位于武侯祠内西侧,史称“惠陵”。现存封土高12米,有砖墙围护,墙周长180米。陵墓向南,占地约2000平方米。陵前有“汉昭烈皇帝之陵”碑1通,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立。围墙上嵌康熙七年(1668)刻石“汉昭烈之陵”横额。墓前50米处,有照壁1座,中有过厅式建筑。寝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紧接围墙。殿内存匾、联各1副,诗碑2通。一条石砌道路,联通陵墓、寝殿、过厅和照壁。该墓应是3人合葬墓。诸葛亮殿位于刘备殿后,面阔五间30.1米,进深二间11米,高15米。台基高1.9米,左右侧有踏道各4级,歇山顶,抬梁式梁架。文臣廊、武将廊位于二门与刘备殿之间两侧,东面为文臣廊,西面为武将廊,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廊庑各面阔十间42.5米,进深二间7.2米。东廊、西廊造像各14尊。三绝碑位于大门内东侧,又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碑》,人称“三绝碑”。碑高3.67米,宽0.95米,厚0.25米,碑座龟形。碑文正书,分序和铭两部分,22行,行约50字,字径4厘米。武侯祠作为历代祭祀三国英烈的所在地,是全国三国文化的重镇,对该文物点的保护有助于更好地弘扬三国文化。8、望江楼古建筑群简介:崇丽阁又称望江楼,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街道棕东社区,望江路30号望江楼公园内,距锦江西岸10米。崇丽阁,始建于清代光绪十二年(1886年),建成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其名取自晋代大文学家左思《蜀都赋》“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中“崇、丽”二字.百年来,崇丽阁以雄浑华丽而着称,成为成都的标志性建筑。该楼为全木穿榫结构,石砌基座,总高27.9米,上下共四层,一二层四方四角,三四层八方八角。占地面积166平方米,楼台长宽各14.6米,楼底层平面长宽各6.1米。斗拱彩绘,鎏金宝顶,底层阁廊宽敞,每方皆有四柱,四周为石栏.阁内有梯,可通顶楼,基座圆柱上刻有清代戏曲.上面两层为八角形,下面两层为四角形,每层屋面均铺设玻璃瓦,光彩华贵。在四角转为八角的交接处
本文标题: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855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