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JB-T 5681-1993小型辊式磨粉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5681—93小型辊式磨粉机试验方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磨粉机的性能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验条件、测试项目及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小型辊式磨粉机(即小型辊式磨粉筛理组合机)的性能试验和生产试验。2引用标准GB1351小麦GB1355小麦粉GB5491粮食、油料检验抽样、分样法GB5492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5494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5498粮食、油料检验容量测定法GB5504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GB5505粮食、油料检验灰分测定法GB5506粮食、油料检验面筋测定法GB5507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GB5509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法GB5519粮食、油料检验千粒重测定法JB/T5680小型辊式磨粉机ZBX91002.2小型面粉加工成套设备试验方法3性能试验3.1试验目的对样机的技术性能进行测定,考核其是否达到设计或改进要求。3.2试验条件及要求3.2.1试验场地和样机安装应能满足性能试验各项指标测定的要求。3.2.2样机的操作、性能指标的测定及小麦面粉样品的检验工作均应配备固定的熟练人员。3.2.3试验使用Y系列电动机,其功率配套应符合JB/T5681的规定。3.2.4试验用的仪器、仪表见附录A(参考件),使用前均应经过校验、检定,取得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3.2.5试验电压应为380V,偏差应在±5%范围内。3.2.6试验中电动机的平均负荷不得超过额定功率的110%。3.2.7试验前调查样机基本情况,将样机各项基本参数填入表1。3.2.8试验前应检验试验用小麦的品质,将结果填入表2。3.2.9试验用小麦应为三等或三等以上同一品种的小麦,试验前应将小麦清理干净,并进行水分调节处理,润麦时间需18~24h,处理后小麦水分应在13.0%~14.0%范围内。3.2.10每次试验加工小麦量,按样机合格品台时加工小麦量的70%计算。每台样机按三次试验准备试验用小麦。3.2.11测试手段应有样机进入试验工况与电耗、时间测定同步开始,及面粉加工出预定量同步停止的测试设备或措施。3.3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3.3.1空载试验3.3.1.1样机空转15min,观察运转是否正常。3.3.1.2空运转15min后,测定磨粉机快辊转速、粉筛转子转速、电压、电流及空载功率。空载功率测两次,每次3min,结果填入表3。3.3.2负载试验3.3.2.1负载试验进行三次,每次应在满载条件下进行。第一次试验数据仅为样机操作者参考;第二、三次试验数据为样机性能数据。其中轴承最大温升和磨下物最高温度取最大值;吨粉耗电、磨辊厘米时产量和噪声声压级取其平均值。3.3.2.2根据试验入磨净麦量和净麦标准粉理论出粉率计算面粉生产量,定好台秤。净麦理论出粉率参照附录B(参考件)进行计算。3.3.2.3噪声声压级的测定。在每次试验过程中,在前期、中期、后期各测量一次,按ZBX91002.2中1.3.5条的规定进行。测定结果填入表4。3.3.2.4磨下物温度的测量。用自动测量装置或手持测量装置,在磨膛内两磨辊下面测研磨后物料的温度。每加工一遍至少测一次,取其最高温度为磨下物最高温度。测量结果填入表5。3.3.2.5轴承温升的测定。每次试验终了,立即用半导体点温计在磨粉机轴承座的外壳中部测其表面温度,取最高轴承温度计算轴承最大温升。测定结果填入表5。轴承最大温升(℃)=最高轴承温度(℃)—试验时室内温度(℃)………………(1)3.3.2.6成品粉取样及检查。每次试验结束后,将所加工的面粉搅拌均匀,多点取样1.5kg。把两次试验所取样品,混合拌匀,平分成两个样品。一个样品用作面粉质量的检验;另一个作为平行样品封存备查。3.3.2.7成品粉粉质的检验。所检项目要符合JB/T5681的规定,按GB5504~5509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其结果填入表6。3.3.3负载试验结束后,再做一次3min机组空载试验,所测得的空载功率与负载试验前的测值比较,以判定整个试验过程中被测样机和测试仪器设备是否运转正常。3.3.4负载试验所测数据及试验结果填入表5。3.4几项指标的计算3.4.1纯工作小时生产能力,按式(2)计算:ccTQE………………………………(2)式中:EC——纯工作小时生产能力,用磨粉机在一小时工作的时间内,所加工成品粉的量值表示,kg粉/h;Q——所加工成品粉的量,kg;TC——磨粉机工作时间,h。3.4.2磨辊厘米时产量按式(3)计算:gcgcLTQELEE11或………………………………(3)式中:E1——磨辊厘米时产量,kg粉/cm•h;Lg——磨辊长度,cm。3.4.3吨粉耗电按式(4)计算:QGGnzn1000………………………………(4)式中:Gn——吨粉耗电,即磨粉机研磨一吨粉所消耗的电量,kW•h/t;Gnz——磨粉机试验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kW•h。3.4.4负载程度按式(5)计算:%100ccnzfPTGk………………………………(5)式中:kf——电动机负载程度,%;Pc——电动机额定功率,kW;η——电动机效率,%。3.5性能试验结束后,应核实测试数据,计算及分析试验结果,作出结论,编写性能试验报告。4生产试验4.1试验目的考核样机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经济性、使用可靠性、性能稳定性、地区适应性、主要零部件和易损件的耐用性、使用维护的方便性及安全性。4.2试验条件和要求4.2.1试验条件应符合本标准3.2.1、3.2.2和3.2.3条的规定。4.2.2试验用小麦应进行水分调节处理,润麦时间18~24h,入磨净麦水分保持在13.0%~14.0%之间。4.2.3试验样机不得少于2台,分点试验。样机技术善状况应符合有关文件的规定。4.2.4每台试验时间90~120个纯工作小时,总平均磨辊厘米时产量应不小于5.0kg/(cm•h),主要零部件需要更换时,试验时间重新计算。4.2.5试验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按标准要求和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配备测试和操作人员。每班工作记录必须按规定填入表7,表8及表9。4.2.6样机基本参数的测定,空载试验以及试验过程中各种记录,均按本标准性能试验的有关规定进行。4.2.7试验中对样机至少作开始、中间、终了三次性能试验,其规定项目和方法按本标准3.3.2条负载试验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用小麦应符合本标准3.2.9条的规定。4.2.8试验期间,生产查定不得少于三个班次,每班连续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h。记录每个班次的工作时间、故障次数和时间、耗电、加工面粉量等。并将结果填入表10。4.2.9试验期间观察或测定样机工作状况。记录运转平稳程度、漏粉、漏、漏油等情况。将结果填入表9。4.2.10对主要易损件,在试验前后应分别在同一部位进行测量。在试验进程中更换零部件时,应作磨损测量,并统计所更换件的使用时间及加工面粉量,并对变形或损坏件进行分析。所记录数据和原因分析填入表11。4.3试验测定项目和计算方法4.3.1平均班次磨辊厘米时产量按式(6)计算:TLQEgbb1………………………………(6)式中:E1b——班次磨辊厘米时产量,kg粉/(cm•h);Qb——班次面粉产量,kg;Lg——磨辊长度,cm;T——班次工作时间,h。4.3.2吨粉耗电按式(7)计算:bnnQGG………………………………(7)式中:Gn——吨粉耗电,加工一吨面粉所耗用的电量,kW•h/t;∑Gn——试验期间加工面粉总耗电量,kW•h。4.3.3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MTTFF从试验开始到第一次因机件损坏故障停机(包括易损件的损坏,停机更换)的累计工作时间,用MTTFF表示(抽两台样机试验,取其平均值)。4.3.4可靠性(有效度)按式(8)计算:%100cgcTTTk………………………………(8)式中:k——使用可靠性(有效度),%;∑TC——累计纯工作时间,h;∑Tg——累计故障排除时间,h。4.3.5一次拉丝每厘米磨辊生产面粉的能力在磨辊厘米时产量平均不低于5.0kg粉/(cm•h)的条件下,计算加工面粉的量即为一次拉丝每厘米磨辊生产面粉的能力。4.4试验结果处理生产试验结束后,应核实测试数据,计算测试结果,分析试验情况,作出结论,编写生产试验报告。5试验总结报告试验结束后,应将“性能试验报告”和“生产试验报告”整理汇总,综合分析提出试验总结报告。试验总结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a.试验目的、要求、时间、地点、参加单位、参加人员及试验条件等;b.样机的型号、规格、编号、出厂日期及结构特点;c.试验条件分析;d.试验结果分析;e.生产试验中用户意见与建议;f.结论;g.附件。附录A试验用仪器仪表(参考件)A1电测控制台(或配电盘)一台,具有:电压表(精度2.5级);电流表(精度2.5级);电流互感器(精度0.5级);信号灯及讯响器等。A2三相有功电度表一只(精度2.0级或2.0级以上)3×5A,3×380V。A3电子计时仪一块,量程0~99’99”,分辨力0.01s,精度0.0001,带同步控制插座。A4手持数字转速表一只,量程0~3000r/min。A5半导体点温计一块,量程0~100℃。A6声级计一台(A权级)。A7台秤,量程0~500kg,静态精度1/2000。A8干湿温度计。A9粮食水分(快速)测试仪。A10粮食、面粉检验仪器设备一套。A11必要的检测、拆装工具、润麦、试验用具、器皿若干。附录B标准粉净麦理论出粉率计算方法(参考件)B1计算公式净麦理论出粉率=白麦出粉率基数×白麦含量+红麦出粉基数×红麦含量±千粒重调整数±小麦灰分调整数±附加调整系数。B2计算基数a.出粉率基数见表B1:表B1面粉灰分控制范围%白麦出粉率基数%红麦出粉率基数%0.91~0.9581.0~82.378.5~79.80.96~1.0082.3~83.779.8~81.21.01~1.0583.7~85.081.2~82.51.06~1.1085.0~86.482.5~83.9b.千粒重调整方法:标准33g,每高于或低于标准1g,出粉率升降0.08%;c.小麦灰分调整方法:标准1.75%,每高于或低于标准0.01%,出粉率升降0.05%;d.附加调整系数:±0.5%(根据小麦容重、破碎、霉变、发芽、虫蚀、皮色亮暗程度等因素确定)。附加说明: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庆农、马乃兰、刘庆国。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原NJ342—84作废。
本文标题:JB-T 5681-1993小型辊式磨粉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86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