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文档 > 【整理版】《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传播的定义及特点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特点:①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②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的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2、传播学及研究对象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3、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由相互联系、制约的各部分构成,能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的有机整体(完整的信息系统。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通过信息的授受,保持着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群体传播主指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圈等。是更大的系统,它不仅存在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群体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化完成之后还依然对个人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发挥重要的制约作用。组织传播组织是一个比自然群体结构秩序更严密的社会集合体。其特点: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其结构和分工的设置都为实现这一目标,因此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现代组织的典型形态—企业的基本目标是从事生产,而生产是一种综合的活动.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机结合,系统性显而易见。大众传播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4、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P8~9)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收集、整理、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由此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与协调。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因为人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制约,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双重偶然性: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是人类社会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假设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而人能够主动发现社会自身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并主动地进行调整使之实现平衡。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人类语言的基本特征P22(一)人类语言的特性概括如下:(一力三性)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表述现在,而且能够表述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表述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述在遥远空间发生的事情。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表达任何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无任何限制。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以有限的几十种元音和辅音,配之以声调变化,能够组合成数十万以上的语音单词。这说明,人类能够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音声能力。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动物只能靠有限的声音和特定的化学或物理信号进行传播。而人类可以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他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人类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语言,还创造出了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以及以手语、计算机语言为代表的各种人工语言。语言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综上所述,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人类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2、人类传播活动的四个发展阶段P23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3、社会“高度信息化”阶段的三个特点P32:(1)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2)微型电脑普及到家庭,并迅速成为个人进行综合信息处理的媒介;(3)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4、物质、信息、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5、哈特三类传播媒介系统P28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机器媒介系统美国传播学家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主要指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非语言符号,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3.机器媒介系统:电信、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等。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受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三类媒介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累积出现,人类传播媒介手段日益丰富,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1、信号与象征符:P36信息、符号、意三者之间的关系: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从这个意义上,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2)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3)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事物;(4)象征符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5)象征符具有自由创造性与随意性,不需要有必然联系。2、符号意义的分类:意义三个不同类型P39~40⑴明示意义与暗示意义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是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前者具有相对稳定性,后者较容易发生变化。⑵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外延是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⑶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通过分析符号间的关系来显示的。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社会传播活动中除符号意义外,参与进来还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传者的意义、受者的意义、情境形成的意义)P41~42(1)传播者的意义。传播者通过符号来传达他所要表达的意义,但符号有时并不能正确传达我们的意图或本意。(2)受传者的意义。对同一组符号构成的讯息,不同时代、同一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原因:符号意义随时代发展变化;每个受传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经历等社会背景来理解和解释符号的意义的。受传者的意义既不等于传播者的意义,也不等于符号本身的意义。(3)情境意义。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本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并对符号本身的意义产生制约。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广义上还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4、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象征性社会互动P431)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互动效应。3)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意义交换的前提(共通的意义空间)P44⑴对传播中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⑵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P49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1)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五W”模式,“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优点与优势: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后来大众传播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1)属于单向直线模式,没有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2)直线模式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不能发生角色转换,而这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是常见的.香农-韦弗数学模式P50~51讯息信号接收到的信号讯息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有什么效果效果对谁说受传者(1)优点与优势: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3、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P54(1)传播过程中具有动态性;(2)传播过程中具有序列性;(3)传播过程中具有结构性。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1、人内传播的定义:P61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2、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P62人内传播的主要环节和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人内传播还伴随人的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3、人内传播的几个环节和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P64噪音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讯息译码者释码者编码者讯息4、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主我客我的概念P65,主我客我的关系P66)(1)“主我(I)”:意愿和行为主体;(2)“客我(Me”):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结论是:人内传播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5、人际传播的定义P71人际传播的概念: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有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6、库利的“镜中我”理论P72【“镜中我”:个人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评价、态度等)认识和把握自己。】7、人际传播的四个特点P73(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能够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3)人际传播双向性、反馈性、互动性强(4)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1、群体的两个特征P79(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2)具有“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2、群体的三个社会功能P79~80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群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对个人成员的作用:(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2)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3、群体意识三个方面P80~81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成员间的个人感情、群体成员精神一体化的“我们”感情);群体归属意识(成员从群体满足需求而产生认同感);4、群体规范的含义P81: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的四项功能P81协调成员活动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确保群体的整体合作;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identity);为成员提供安全决策依据;5、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的概念P82;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2)产生原因:①信息压力;②趋同心理)趋同心理的概念P83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
本文标题:【整理版】《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881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