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2014年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5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五章新时期文学(1978-2000)考试大纲详细解读第一节概述•考纲要求:识记1、新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概况。课本P.237•(1)从现实主义的回归到现实主义的深化与超越。•(2)现代主义的“登陆”与繁荣。第一节概述•考纲要求:识记2、新时期文学各发展阶段的文学创作潮流及其代表性作家和作品。•课本P.237•现实主义:《班主任》、《伤痕》、《天云山传奇》,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写实文学,现实主义新浪潮。•现代派文学: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第一节概述•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1、“文革”结束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课本P.236•是文艺界面临的首要任务(文艺界结束了万马齐喑,百花凋零的局面)第一节概述•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2、新时期文艺界经历的一系列的专题讨论与争鸣。课本P.236•理论方面:共同美问题、人性论与人道主义问题、形象思维问题、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文艺的倾向性与真实性问题、文学艺术的典型性问题、歌颂与暴露问题、社会主义悲剧问题。•文学本体方面:“性格二重组和原理”等问题,文学“方法论”问题,文学批评与鉴赏理论建设问题,小说文体问题等。第一节概述•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3、文学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回归与现实主义的深化。课本P.237•现实主义是我国自“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确立的宝贵的文学传统。•饱受创伤的作家从“文革”的梦魇中解放出来,拿起手中的笔,用他们的作品预示着现实主义的回归,引发了关于现实主义的讨论。第一节概述•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4、文学创作中“现代派”与“先锋文学”的繁荣。课本P.237•1985年现代派文学出现刘索拉《你别无选择》,马原、残雪,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开始在中国形成阵势,由于对形式的实验探索而兴起的先锋派创作,代表作家余华。第一节概述•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5、90年代文学所呈现出的多种形态和多元格局。课本P.237•开放之中的现实主义文学与起源于80年代后期,由于形式的实验摸索而兴起的先锋派创作继续勃兴,成为90年代的两道风景。口头实录文学,纪实小说等悄然兴起。第一节概述•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6、80年代以后台湾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课本P.238•①新一代乡土文学作家登上文坛②报道文学崛起③政治文学勃兴④都市文学兴盛⑤女性主义文学有了新的发展⑥“另类”文学登场⑦留学生文学继续延伸⑧探索戏剧得到重视⑨原住民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⑩艺术形式的创新层出不穷第一节概述•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7、80年代以后香港文学的创作概况。课本P.239•①作家队伍构成有了新变化②文学与政治关系出现新局面③通俗文学、先锋文学和社会文学三足鼎立④香港回归产生重大影响第一节概述•考纲要求:综合运用1、新时期文学呈现的主要发展态势。课本P.237•①从现实主义的回归到现实主义的深化与超越•②现代主义的“登陆”与繁荣。历年真题链接本节没有找到相关的历年真题!!!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识记1、新时期的小说发展的基本情况。课本P.239-240•新时期文学最有成就领域,拥有阵容强大且不断补充新的血液的作家队伍;题材广泛、流派纷呈;艺术表现方式多样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识记2、新时期的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课本P.•王蒙《相见时难》《冬雨》《冻的湖》《蝴蝶》刘心武《班主任》——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汪曾祺《邂逅集》《汪曾祺文集》•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风格》等;高晓声《陈换成上城》系列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识记3、新时期先后出现的不同的小说潮流。课本P.240-244•伤痕小说:新时文学涌现的第一个潮头《班主任》•反思小说:以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为标志•改革小说: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发轫之作•寻根小说:韩少功《文学的“根”》为标志•现代派小说:真正产生是的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实验小说:又称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钟山》1989.3新写实小说大联展•晚生代小说:90年代初开始出现•女性小说:80年代中后期,真正复归是90年代•现实主义冲击小说:目光投向社会现实。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1、“伤痕小说”。课本P.240•新时期文学涌现出来第一个潮头。对四人帮揭露控诉,同情人民遭遇,感应了时代脉搏,表达了时代主题,反应了人民的心声。刘心武《班主任》——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2、“反思小说”。课本P.241•扩展、深化历史内容,对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主题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以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为标志。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3、“改革小说”。课本P.241•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向前推进,作家纷纷收回反思目光,将热情投注于沸腾的现实生活,反应各领域改革过程及引起的社会变革,价值冲突及心理震荡。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发轫之作。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4、“寻根小说”。课本P.241•开始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文化寻根运动,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韩少功《文学的“根”》为标志,开启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文化寻根运动。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5、“现代派小说”。课本P.242•表现人类普遍的荒诞性,体现了充分的现代意识。真正具有现代派特征的小说的产生和飞速发展是的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6、“实验小说”。课本P.242•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小说潮流。人们称之为“实验小说”或“先锋小说”。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7、“新写实小说”。课本P.243•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还原现实生活,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或无奈。源自《钟山》1989.3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8、“晚生代小说”。课本P.243•90年代初开始出现,表现一定精神内容,而指向度暧昧不明,带有明显个体性。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9、“女性小说”。课本P.244•80年代中后期涌现到90年代真正复归,动用了女性自身的感觉系统与思维结构,显现出鲜明个性特征。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10、“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课本P.244•目光投向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现实,诸如民工进城、工人下岗等。有待关注普通百姓;理性批判,精神有待加强;克服偏写实“报告文学化”倾向。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11、王蒙的小说创作情况。课本P.247-248•1978年进入喷发期,《相见时难》、《冬雨》、《冻的湖》、《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等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12、80年代以后台湾重要的小说家黄凡、袁琼琼、朱天文等人的作品。课本P.244-245•黄凡《赖索》《大时代》《都市生活》都市文学、政治文学。•袁琼琼《自己的天空》《两个人的事》《沧桑》新女性主义作家。•朱天文《小毕的故事》《炎夏之都》《世纪末的华丽》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13、80年代以后香港小说的代表作家西西、施叔青、陶然等人的作品。课本P.246-247•西西《我城》、《像我这样一个女子》。•施叔青《约伯的末裔》、《香港的故事》、《香港三部曲》。•陶然《蜜月》《旋转舞台》《岁月如歌》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综合运用1、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整体特点和主要成就。课本P.239-240•①拥有一支阵容强大且不断补充新的血液的作家队伍②小说创作的题材领域不断开拓和突破,反映广阔生活领域③流派纷呈,气象万千④艺术表现方式丰富多样⑤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批判民族痼疾,重铸民族灵魂以及人道主义的复归,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综合运用2、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特色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课本P.247-248•①对西方现代派“意识流”手法在小说创作中的借鉴和运用(突破传统文学描写观念)以《活动变人形》为例进行分析。•②结构随意化,多以心理为结构,而且语言幽默、抒情、调侃,立意富有寓意。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综合运用3、张贤亮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课本P.248、250•将人生哲理融汇到作品之中,作品理性色彩很浓,建立在现实主义的感性生活描写之上。•①在描写中揉进了风俗画的描写,使之与环境、人物心理形成一个诗意化的境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读性。•②人物心理世界的剖示具有多层次的立体效果,采用多种艺术方法,有深入人的潜意识和性意识层面进行艺术表现的胆识,丰富了表现技巧,也开掘了人的心理新层面,为以后提供新鲜经验。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综合运用4、刘心武小说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探索。课本P.250•文学的政治功能→确立了人性、人道主义的文化立场(艺术上追求中和美,在新与旧,现代与传统,变革与守旧间多取中间点不断探索;很多作品有理想主义的象征意味。)→重视立体、交叉、多层次多层面的去写人,人的内心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综合运用5、高晓声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课本P.252-253•思想:反应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的生活历程,深刻揭示了造成他们心酸命运的政治、经济、历史及民族性格、心理等层次根源,显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深入讨论国民性。•艺术成就:①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塑造人物有传统美德也有“劣根性”。②“中西合璧”艺术手法,借用西方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细致绘写人物的精神世界、心理历程。③有时采用“意识流”的时空跳跃与跃入。④人物刻画上个性化细节表现性格。⑤语言幽默、乡土信息。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综合运用6、汪曾祺小说的艺术风格和突出成就。课本P.254-255•风格:1、读者长期在一种传统单调的情节性的小说模式中进行惯性阅读,将这种淡化情节的小说展现在人们面前。2、兼有散文化和诗化的特征。3、强烈传达出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4、语言简洁明快,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成就:是对1949年以来单一审美情趣和单一小说形式技巧的一次冲击。是对新时期小说创作多元化趋势的第一次认同。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综合运用7、林斤澜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征。课本P.256-257•深刻揭示十年浩劫对人性的残害,以冷峻的笔触边打黑暗年代,将美丑、善恶、灵魂反差无情的曝光,寻觅美好人性(主旋律)。•艺术成就:①吸引和借鉴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技巧,形成独特的艺术变形表现形式。②夸张奇特的人物形象,平淡而富有变化的情节,客观冷静非严格写实的方法,浓缩精炼的结构,简洁隽永的白描语言构成短小而精深,平淡而诡奇,冷峻而深刻的深层意蕴。③不讲究情节安排,情节简单而以小见大。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综合运用8、韩少功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课本P.258•思想:1、赞扬身先士卒、吃苦耐劳、患难与共、平易近人的无产阶级优秀品质,抨击传统封闭的封建主义思想。2、揭示八种人性文化表现形态,成为一种稳态的意识结构。•艺术特色:唐·吉诃德式的愚昧与耶稣受难式的悲剧感有机结合在人物身上,使人物具有立体感和多重性格。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综合运用8、韩少功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课本P.258-259•贡献:1、是韩少功突破自身思维模式的改变,对新时期小说观念的蜕变起着推动作用。2、在文体上有独特贡献,弥漫着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感。3、融入民族文化心理特质,把新时期小说创作形式向前推进一步。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综合运用9、张承志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课本P.259-260•①洋溢着浓郁的思想主义光彩(把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关注作为自己创造的母题和基调;渗透着凝重的历史感和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深邃的思考和热烈的思情。)②呈现出诗化小说的倾向(具有象征、隐喻的结构框架,强烈的节奏感)③后期一定宗教倾向第二节新时期小说•考纲要求:综合运用10、贾平凹小说
本文标题:2014年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97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