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基于核心素养的地方文化特色校本课程设计
龙源期刊网基于核心素养的地方文化特色校本课程设计作者:伍文庄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02期[摘;;要]广东省珠海市前山中学一直致力于开发地方文化特色与信息技术知识相融合的创新型校本课程,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以校本教材《乘Scratch号列车认识百年香洲》及课程为例,介绍课程开发背景、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课程目标、课程设计和实施效果等,以期为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校本课程;地方文化;文化理解与传承;信息技术广东省珠海市前山中学将教育之根深植于地方文化的土壤之中,通过对“百年香洲”这一文化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和再次塑造,与信息技术知识融合起来,构建创新型校本教材,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主动探索“百年香洲文化”,体现出了“百年香洲文化”所蕴含的先进性和优秀性,从而实现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21世纪核心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一、课程开发背景1.国家政策驱动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首次发布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的5C模型”,率先提出“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将其置于核心素养的统领位置,并指出: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1]。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珠海市香洲区具有“百年香洲”的美誉,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这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提供了文化沃土。2.创客教育驱动近年来,编程软件Scratch以其趣味性、互动性、简易性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其“搭积木”和“可视化”编程特性可以让学生“在设计中学习”“在乐趣中创作”“在体验中思考”。Scratch软件已经成为一款非常适合表达文化并进行创作的工具,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提供了适用的工具和展示平台。龙源期刊网笔者带领学校的课程研发团队以“百年香洲”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集跨学科师资力量,利用社区、珠海市档案馆、专家等资源,以信息技术工具为载体,将地方文化特色与跨学科知识融合起来,设计并开发出了创新型地方文化特色校本课程。二、解读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指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继承与扬弃、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与行为,它具体包括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和文化践行三个要素[2]。文化理解是指对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文化异同及其相互影响的体验、认知和反思;文化认同是指对特定文化环境中的审美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等的接纳和认可;文化践行是指对自己所选择和认同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原则等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主动实践、传承、改造与创新。课程研发团队将本课程的培养策略确定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百年香洲”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内涵、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体验与作品创作等环节,表达自我认知,增强其地区归属感和幸福感;通过课内交流讨论、课外社会实践、作品展示等形式,教育学生积极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自觉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美德、律己、修身。三、校本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目标是通过某一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该阶段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可能达到的国家(或地区)所期望的水准[3]。课程研发团队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教育发展需求,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21世纪核心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编程知识,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四、校本课程设计1.内容设计廖哲勋教授曾提出,课程内容是由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系统的间接经验与学生的某些直接经验组成的,用以构成学校课程的基本材料[4]。课程内容的确定是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它决定着教材章节和知识点的安排,也关系到课程编写进度安排及资源开发等工作的任务分配。课程研发团队通过走访珠海档案馆、查阅地方历史资料和相关书籍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地方文化,最后将本课程内容确定为:以“百年香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名人、重要人文景观为主线,将其分为五个章节,即准备篇、历史篇、人文篇、景观篇和发展篇,共计18节课程内容,而且还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文化载体、丰富多彩的创作资源、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和自主学习的视频教程。2.栏目设计龙源期刊网从课程认知规律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课程研发团队制订了循序渐进式的栏目设计思路:导言,即主题名称、图片、导语;学习目标,即本节学习目标;知识探秘,即新学指令、知识加油站;范例效果,即范例作品简介、范例资源;体验创作,即作品场景设置、编写脚本、课堂思考;迎接挑战,即进阶任务、素材资源;知识锦囊,即任务难点分析;知识梳理,即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知识点;知识检测,即设2~3个知识检测题;交流评价,即评价标准、学习感想;拓展延伸,即知识拓展、课外活动。栏目中蕴含了对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设计,其中培养文化理解的栏目有:导言、学习目标、范例效果、交流评价;培养文化认同的栏目有:体验创作、迎接挑战;培养文化践行的栏目有:体验创作、拓展延伸。3.评价设计课程研发团队以斯塔弗比尔姆的CIPP模式作为指导理论[5],评价设计突出过程性评价,强调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式创作。课程研发团队从课程开发、学习成效、使用效果三方面设计了评价方案。一是课程开发评价。采用座谈会的形式,由课程研发、实施教师来评价课程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完整性、设计的合理性等。二是学习成效评价。采用课堂检测、作品评价、学习档案袋、课堂观察等形式进行评价。三是使用效果评价。采用座谈会、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来评价课程学习情况和满意度。五、课程实施效果2018年8月,课程研发团队开发的校本教材《乘Scratch号列车认识百年香洲》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通过接下来的实践研究,课程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使学生对“百年香洲”文化与编程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得到课程使用情况的反馈意见,课程研发团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研对象为珠海市前山中学七年级7个实验班的学生,问卷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满意程度、课程栏目满意程度和课程资源满意程度三个方面。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332份,回收有效问卷332份。课程研发团队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下。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满意程度调查。经调查,82.9%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评价为“非常满意”或“满意”,可见大部分学生很喜爱该课程内容。同时,数据显示,有13.7%和3.4%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评价分别是“一般”和“比较不满意”。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到了这样的建议:希望能提供更多的练习参考案例,希望在文化主题方面提供更丰富的介绍与查阅指引。龙源期刊网二是对课程栏目的满意程度调查。课程设计了11个学习栏目,调查结果显示:有80.8%的学生对课程栏目设计感到满意,有6.8%的学生认为还需进一步改进,并提出了建议——希望学习任务可提供更多层次的任务清单,或自拟任务。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满意课程学习栏目的设计,并能围绕自身学习需求表达意愿。三是对课程资源的满意程度调查。对于提供的课程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有73.9%的学生表示满意,有15.6%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有10.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经访谈了解到,学生希望获得更丰富的文化资源及相关的查阅网站,得到更多的拓展资源等。可见,学生对当前课程资源是满意的,但期望获得更丰富的资源。六、反思与展望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学生更热衷于谈论与关注地方文化,并能提炼出文化背后蕴含的先进思想与价值观。这坚定了教师们运用地方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信心。虽然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实验对象只停留在一所学校,未来还需挑选不同区域的学校参与研究,收集更多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课程未能充分发挥出跨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需融入更多的跨学科知识,等等。未来,课程研发团队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更多兄弟学校的相关课程经验,设计出通用性更强的文化特色校本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参考文献[1][2]刘坚.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2018.[3]廖哲勋.课程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4]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王义全,石丽.校本课程评价的五W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06(8):15-17.(责任编辑;;郭向和)
本文标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地方文化特色校本课程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05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