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年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书一复习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书一复习教案模板制定一个好的教学计划,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感到舒服,表现出足够强的自信心。而且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更是一个会给教案加上自己独到见解的优秀老师。也许你的意见是最先进的方式。看看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书我复习教案!欢迎查看!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2.理解乘法的含义,可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形体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诀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第一,复习。老师展示了他上节课学的口头乘法练习。第二,新拨款。1.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2.老师问:卖3个游泳圈多少钱?3.老师板书提问的方法:123怎么算?4.学生把答案写在书上。5.展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要多少钱?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计算:153和123有什么区别7.学生把答案写在书上第三,实践。完成P3的问题1~4问题1和2可以独立完成。问题2和问题4对一些学生来说比较难,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四.评价你觉得这个班怎么样?需要改进什么?学生听计算,然后集体批改。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谈论图片中的数学信息。学生独立思考,列出公式:1,121212=361,123学生独立思考后,按名称回答计算方法。老师板书:103=30^23=6,所以123=36学生独立思考,列出公式并尝试解决。这是这个班的一个难点。学生可以用计算的顺序来解决或者有其他方法。他们一定要牢牢掌握,多重复。完成后的小组交流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黑板设计:买三个游泳圈要多少钱?买三个球要多少钱?123=36153=45103=3023=6103=3053=15306=363015=45第3课:练习1教学内容:练习1,问题1~6教学目标:1、通过接触,巩固以前的口头乘法,让学生熟练计算。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重点:一个因素是一位数的口头乘法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快速计算的同时,可以将所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第一,复习。1,一位数乘以1000。2.一位数乘以两位数(无进位)3.一位数乘以两位数(进位)第二,练习。完成练习1中的问题1~6。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公式化,计算,写答案。问题2有些学生自己提问和回答,教室可以组织小组交流3.先展示问题,先问学生做什么,然后比较。有哪些问题还有其他方法?4.这门学科有大量的数字信息,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不等,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然后给他们个别辅导。5.让学生先说说每个问题的操作顺序,然后回答。6.爸爸的年龄学生算没问题,妈妈的年龄可以给点提示。第三,课堂评价如何看待口语乘法的掌握?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吗?学生听计算,集体修改,与同伴交流计算方法。学生独立做,集体修改,谈谈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观察图片学生首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然后选择有用的信息回答问题。你可以向老师求助。学生先算出操作顺序再答题,最后修改。先独立思考,完成题目。学生可以在一个小组里互相交谈,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缺点,互相帮助。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二教科书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58~60页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周界的含义在第61~62页;第63~65页教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66~69页是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1?引导学生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学生在高一(卷二)已经直观地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他们继续学习这两个平面图形。首先,他们理解矩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课本允许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指出一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孔,引出本单元的研究对象。教材希望学生主动发现矩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和线索,明确活动的目的。让学生拿一些(注意:不是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叠、测量和比较,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第58页的一些照片启发和鼓励学生操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对交流中呈现的几个图形的操作而发现的。学生的发现往往是零碎的、无序的、不系统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交往中体验“无序——有序”和“碎片化——完整”的过程。两个小漫画的对话,是很多同学看完之后的发现总结。学生分别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课本要求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相同的位置吗?引导他们对比这两个图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角,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对边相等。组织学生在课本上进行比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对图形特点的初步认识。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只要求学生知道这两种图形有异同。现在我们不说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想和做”是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设计和安排的。第一个问题是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把钉板围起来。同学们曾经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把这两种图形围在钉板上(卷二)。当时,他们用对矩形和正方形的直观理解来包围它们。现在他们又把这些图形围起来了,必须扣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才能思考和操作。让学生说说他们是如何被包围的,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以及被包围的人物有什么特点。问题3按照图中所示的方法折叠并剪下一张长方形的纸,问学生:“是正方形的切口吗?”为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正方形的特点和折叠切割的过程进行讲解。这个问题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问题4用小方块拼矩形或大方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的特点。拼矩形加小正方形的答案是开放的,有两种不同的拼法,有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也是本教材的知识。在第59页,告诉学生长方形长边的长度叫长度,短边的长度叫宽度,正方形每边的长度叫边长,然后在“想一想,做一做”中练习。问题5和6再现了什么是矩形的长和宽,什么是正方形的边长,并结合测量和估计来强调长度、宽度和边长是线段的长度。第七个问题是综合问题。通过画一个图形并告诉图形每边的长度,矩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长度、宽度和宽度的知识平面图形中圆的长度称为周长。教材中没有对周长的抽象定义,只要求学生通过物体与图形的链接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通过自己的操作来表达对图形周长的理解。在第61页的例子中,首先出现的是一个儿童游泳池。水池顶部的一圈边缘用粗黑线表示。教科书通过漫画说“游泳池口黑边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在这句话里,“池口黑边的长度”形象地描述了周长——的属性,一周图形的长度。在这个例子中,一双手被拉着用绳子绕着树叶的边缘,绳子被拉直,放在尺子上测量长度。前图突出“一周”,后图突出周长作为长度。再一次让学生感知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同时让学生看到可以“弯直”,方便测量周长。“试”引导学生继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和“怎么算”两个问题,鼓励学生转移认知,通过了解物体表面的周长来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在说话、测量和计算活动中,学生理解为一个平面图形一周内各边长度之和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概念和计算周长的基本方法都是有机结合的。教学时,首先学生要讲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什么是四边形的周长,明确这些图形的周长就是它们的周长。然后让学生谈论如何得到这两个数字的周长。你可以用细线绕着图形的边缘画圈,把它们拉直;您也可以分别测量图形每一边的长度,然后将它们加在一起。“想一想,做一做”的问题1~3起到了巩固周长概念的作用,第二个问题再次让学生觉得周长是一个平面图形周围的边长之和。第四题和第五题测量或计算图形的周长,第四题专门设计每个平面图形中长度相同的边。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为以后探索矩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问题6引导学生将周长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是一项实践活动。3?让学生体验探索矩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周长计算能力。第63页的例子计算了篮球场的周长。篮球场是长方形的。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研究了矩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鼓励学生思考和计算,希望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可能会根据周长的含义,通过将每条边的长度相加来计算周长。有的同学可能接触矩形的特性,或者分别计算两个长和两个宽和的和,然后相加得到周长;或者计算一个长度和一个宽度的和,然后乘以2。教材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允许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初等算术,矩形周长的计算应该一步一步来。教这个例子的时候,要注意三点:第一,让学生说说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找到它的周长就是找到什么,并确定寻找算法的方向。其次,在交流算法时,首先要掌握如何计算每边的总长度,然后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因为各种算法的公式不一样,所以初衷都是一样的,都是按照矩形周长的意思来列的。区别在于矩形的对边是否相等。第三,能想到先计算一个长度和一个宽度再乘以2的方法的学生并不多,他们应该对这个alg给出更多的评论课本第64页“试一试”,通过求手帕周长这一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预计学生不会有什么困难。教科书上没有计算公式,无论是矩形周长还是正方形周长。主要是鼓励学生探索,尊重学生的创造,从算法多样性逐渐转变为算法同一性。至于计算公式,会在以后的教材中适时总结。关于“想和做”有六个问题。问题1~3的主要目的是巩固求矩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要么使用问题中给出的长度、宽度或边长数据来找到周长,要么在计算周长之前测量长度、宽度和边长的长度。问题4和5解决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理解,求矩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不仅是一个数学问题,而且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问题6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看到用相同数量的小方块拼出的矩形往往拼法不同,每个矩形的周长不相等。练习6是整个单元的排列和综合,包括矩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周长的含义,矩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实践设计避免了过多的纯计算训练,注重周长的实际应用、周长的估计和图形的合并变化。问题7:在正方形纸上设计一个周长20米的花坛。课本上举了一个长方形作为例子。学生的设计不应该局限于长方形。任何形状的图形和格子纸上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画出来。只要图形闭合,周长20米,就是正确的设计。4?实践活动具有基础性、操作性、开放性和合作性。《周长是多少》本练习的五个内容都是围绕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来设计的,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但不限于这两种图形。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围、造、拼、测、算、估,加强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线条围绕自己喜欢的图形,用小棍子搭建,用小方块拼出自己的图形。方法和答案是开放的,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效率。“测量一个量”需要计算两个数字的周长,教材通过“你测量了哪些边?怎么算的?”启发学生寻找更简单的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培养空间概念。实践活动中的所有内容都是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同时加强合作与交流,集思广益,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倾听、尊重和互补。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复习教案3教学目标:1.已知1吨=1000公斤,可以进行吨和公斤的简单换算。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重量估算能力。3.学生可以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与同学合作交流,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树立1吨的质量理念。知道1吨=1000公斤,吨和公斤的单位换算就简单了。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几个装10kg水的塑料桶。1个大塑料桶,可以装50公斤左右的水。上课前,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个装着10kg水的塑料桶。教学过程:(a)引进:1.创设情境:展示四张动物过桥的图片:熊、小马、小牛、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到这样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少?为什么?(10公斤)(2)经验:现在我往这个桶里倒4桶水。这个桶里有多少公斤水?谁认为他能举起这40
本文标题:2021年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书一复习教案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07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