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和分数基本含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加法公式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含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规则进行计算。我们来看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欢迎查看!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第一册,数学教案1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况下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用数字表达物体的位置。2.体验探索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空间概念。3.让学生感受到确定位置的丰富的现实情境,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有一种亲近数学的感觉。教学重点:物体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教学难点:对象的位置可以用数字对表示,列和行的顺序可以正确区分。教学准备: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教学过程:首先,回顾旧知识和最初的认知1.老师的问题:同学们,能介绍一下你们座位的位置吗?学生有两种可能的方式介绍他们的位置:用“哪个组是哪个”来形容。(2)用我的“前”“后”“左”“右”来形容。让学生先说说2.我们班有48名学生,但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想请你们其中一位发言,能不能帮我想想怎么简单准确的表达出来?3.学生发表意见,讨论“哪列哪排”的方式。第二,探索新知识1.教学示例1(展示该班学生的座位图)(1)如果老师用第二栏第三行表示一个同学的位置,你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表示你的位置吗?学生将座位图与他们最初的感知进行比较,并说出他们的位置。个人报告,集体修改。(2)学生练习使用这种方法来指示其他学生的位置。(注意强调第一列,然后是行)(3)教写作:A在第二排第三排,我们可以表达如下:(2,3)。这样,你能写下你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作业本上,按名字回答)2.概要示例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几个数据?(2)(2)我们习惯于先说列再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代表列,第二个数据代表行。如果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也会不同。比较(2,3)和(3,2)的区别。{在比较中发现差异,从而加深学生对配对的更深理解。}3.练习:(1)老师读出班上一个同学的名字,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他的确切位置。(2)什么时候需要确定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说说他们确定你位置的方法。(电影院的座位,地球上的经纬度,中国古代围棋等。){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三,班级的评价教师呈现课件,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评估中的误差修正。{做士兵强兵和士兵训练。}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你以为你有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让学生畅所欲言,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使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与网格纸结合的位置,并根据给定的数据确定网格纸上的位置。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用数字对在正方形纸上确定点的位置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纸正确表示列和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方形纸教学过程第一,复习巩固标出下列同学的位置(略){借助教师控制台上的学生座位图,t1.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指示班级的位置。现在让我们看看如何在这样的示意图上显示场馆的位置。2.按照例1的方法,全班讨论如何表达大门的位置。(3,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0列0行,引导学生正确找出。)3.同桌讨论其他场馆位置,点名回答。4.学生根据书中给出的数据,在地图上标出“鸟堂”、“猩猩堂”、“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评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法,用生活经验来描述位置,而不是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维,培养空间观念。}(2)课堂改进练习1,问题6(1)独立写出每个顶点的位置。(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些数据发生了变化?a点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些数据也变了?(3)按照A点的方法平移B点和C点,平移后得到完整的三角形。(4)观察翻译前后的图,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互相交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是第一个数据变化,上移时行是第二个数据变化){。让学生看到用数对在平面上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在数和形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加强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三,班级的评价练习1,问题4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相检查和交流。最后,老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和学生的评价。练习1,问题5(1)学生在格子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每个顶点由两个数据表示。(2)同桌互相配合,一个描述一个画图。{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四、课堂自我评价你觉得你在这个班的表现怎么样?哪些领域需要继续努力?动词(verb的缩写)设计意图:在这一节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熟悉的座次开始,让学生在听写“哪个组,哪个组”的练习中,建立“哪个列,哪个行”的概念,让学生养成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用网格图表示位置,让学生从网格坐标中找到对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课后笔记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第一册,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根据具体情况了解规模;根据地图上的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可以得到第三个量。2.运用尺度知识,学会通过测量、绘图、估算和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进一步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目标1和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晓晓家买了新房,爸爸拿回了新房的平面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1.显示平面图。2.看图告诉我你从中知道了什么。3.思考: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1)独立思考。(2)同行交流。(3)报告。得出的结论是,比例尺代表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1:100的意思是图上1cm的线段代表实际的100cm。4.在平面图中测量晓晓卧室的长宽。晓晓卧室的实际长度、宽度和面积分别为()米和()平方米。直接提出“晓晓卧室实际面积是多少?(1)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合作。(2)报告和沟通。强调一定要先算出实际的长宽,再算出实际的面积。5.晓晓的房子总面积是多少?(1)学生自主完成。(2)集体修改。6.有一个2米(2)独立思考和沟通的方法,即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先计算平面距离,再在图上标注。(3)计算。7.晓晓在笔记本里画了卧室的平面图。她用8厘米表示她的卧室的长度。(1)图纸上1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2)她画的计划规模有多大?活动2,试一试1.小明家在北京。他和他妈妈打算去上海旅行。算算两地实际距离大概是()公里。(1)理解问题含义,独立思考。(2)交流自己的想法。(3)计算。活动3。实践1.完成第32页的第二个问题。(1)独立完成。(2)报告和沟通。(3)提问。2.在一张地图上,用3cm来表示600米的实际距离,求出这张地图的比例尺。(1)独立计算。(2)报告,与全班交流。(3)说说你的想法。活动四。实践活动1.找一张中国地图,测量一下,计算一下。(1)测量北京到台北的距离是()cm,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km。(2)乌鲁木齐到上海的距离为()cm,实际距离为()km。2.找一张中国地图,用表示家乡大致位置。(1)估计你的家乡和北京在地图上的距离是()cm左右,实际距离是()km左右。(2)暑假期间,你打算从()去()旅游。两地实际距离约为()公里。3.测量你的卧室和一些家具的长度和宽度,然后以1:100的比例画出你卧室的平面图。学生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在家做。课后总结:谈谈你今天的收获和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人民教育版小学数学教案经典范文集锦河北教育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模板《画一画》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学设计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及范文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比例》优质教案三则小学六年级数学解题比例教案全集小学六年级数学《变化的量》教案三模板
本文标题: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13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