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年四个大班数学短教案精选
四个大班数学短教案精选在这个阶段,儿童可以注意到物体明显的形状特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感知物体的基本空间位置和方位,理解上下、前后、内外等方位词。以下是编制的大班数学教案,请参考!大班数学教案1设计意图:有一次,我带孩子去平行班开展活动。由于两个班教室的空间布局不同,孩子们就“哪个班教室大”的问题展开了辩论。于是,我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设计并组织了这次活动。活动目标:1.学会用自然物体测量和比较教室的大小。2.通过探索,知道应该用同样的量具来比较物体的大小。活动准备:1.孩子有初步测量经验。2.提前联系平行班老师,为孩子的测量活动做准备。3.尺子、积木、椅子、绳子、钢笔和记录纸。活动流程:1.对话:在哪个班,一个孩子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哪个班是大一,我们班,教室大。谁有解决办法?二、讨论:如何衡量教室的大小1.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教室大,哪个教室小?2.用什么工具测量?(儿童:使用木棍、绳子、椅子、盒子、纸张、积木、塑料泡沫板、书籍等。作为测量工具。)3.我们教室的形状是什么?如何衡量?教书。案例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三、询问:分组测量两个班级的教室,并记录下来1.孩子可以自由的分组陪伴,讨论,协商,比如选择什么物品作为测量工具,如何测量,如何记录。教师巡回观察和倾听,引导孩子及时解决群体间的冲突。2.分组测量。教师巡回观察和了解儿童测量的情况,鼓励儿童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第四,共享:交换测量的过程和结果1.将各组的记录结果贴在黑板上,让孩子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过程和结果。2.引导孩子观察、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在分析比较中获得使用同一测量工具比较物体大小的经验。3.再次测量比较教室的大小,引导使用不同测量工具的孩子选择相同的工具再次测量比较两个教室的大小;对于使用相同测量工具的儿童,鼓励他们尝试使用其他工具再次测试活动扩展:1.尽量使用各种物体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高度、长度、距离等。2.在许多探索和比较中体验和发现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活动反映:1.活动内容源于孩子的需求。这项活动立足于儿童的实际,将测量活动融入到儿童的生活中,让儿童轻松积累测量经验。2.测量工具来自孩子的生活孩子们通过活动和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来发现和构建数学知识。在这次活动中,我没有提前为孩子准备好测量工具,而是让他们在交流和探索中使用现成的物体或自己的身体作为测量工具,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在实践和操作中不断更换测量工具。孩子选择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有很多,比如:有的台阶,有的身体,有的塑料泡沫板,有的积木……面对不同的结果,孩子逐渐发现测量结果和测量工具的关系。3.解决问题是基于孩子的合作活动中,我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引导每个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与同龄人的协商和讨论解决问题。团队成员在选择测量工具和方法时存在差异。经过协商,他们中的一些人采用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而另一些人决定尝试几种方法……当五个孩子用身体测量活动室时,他们发现小组成员太少,无法使用。我该怎么办?起初他们想向其他孩子寻求帮助,但每个人都各奔东西。经过不断的讨论和分析,他们想出了循环中继排队的方法。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还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大班数学教案二活动目标:1.学会根据图中物体的数量和两张卡片合并的过程,列出数字为7的加法公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2.培养判断能力。活动准备:1、一棵大树,各种小动物都可以爬树磁性教具。关于2和6内加法公式的几个问题?(教师在驾驶火车的游戏中使用)3.每个孩子都有一套学习工具。4.一个布袋,内含各种计算题,供7内加法。(标题要做成各种礼物)一直很活跃(1)《开火车》游戏评论6中的添加。老师提出6以内的加法题,孩子们根据座位通过驾驶火车来回答数字。,看多少。1.(秀大树)小朋友今天,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玩。他们在玩爬树的游戏,他们想让孩子们用公式把爬树的结果拿出来。来源;屈。教师教案网;2.老师先拿出五只动物到树上,再拿出两只小动物,让一个小朋友上来,拿出5^2=7的公式。请告诉每个孩子公式中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3.形式同上,请全班练习3^4=7,6^1=7,2^5=7,1^6=7,4^3=7等算术题。(使用学习工具摇摆)(3)游戏(感动礼物)进一步巩固7内加成。孩子们很能干,动物们玩得很开心。他们给孩子们准备了礼物。让孩子们一个个摸着礼物,但必须回答礼物背后的算术问题才能拿到。活动反映:用标准语言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而加深他们对相关概念含义的理解。只有充分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充分理解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数学概念才能正确地应用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大班数学教案3设计意图:最近,由于身体原因,亮亮已经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孩子们非常想念他,想去看望他。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活动目标:1.学会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2.在骑乘游戏中学习8以内的加减。活动准备:1.8以内学会加减。2.去朋友家的路线图(如图,一大图几小图)。地图上的粗线表示汽车的路线,圆圈中的数字表示这条路线上的车号,网格号可以表示行程数。把两个数字放在一起意味着两辆公共汽车都经过这里。比如表示1路车和3路车都经过这里。公共汽车向左行驶。如果你想往前走,你必须换乘公共汽车。3.标有数字1~7的自制硬币。4.停车标志。活动流程:首先,讨论照亮你家的方法老师:亮亮已经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你们都想去他家看他。今天我们将讨论几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去亮亮的家?如果坐公交车去,需要做哪些准备?第二,看路线图1.找到起点和终点。老师(出示大路线图):这是公交路线图。你能看到我们在哪里,光明的家在哪里吗?2.观察路线的方向。老师:这张图上还有什么?有什么你不能理解的吗(孩子回答,老师在大路线图边上记录:公交换乘公交,公交换乘公交,公交直达。)第三,选择路线1.找到最近的路线。老师: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怎么才能知道哪条路线最短?为什么?(记录每条路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2.找到最便宜的路线。A.知道每辆公交车的票价:公交车2元,公交车2元,公交车2元,公交车3元,公交车5元。B.哪条路线最便宜?为什么?(孩子回答说老师记录了每条路线的价格。)第四,模拟乘坐1.每个孩子拿着8元自制硬币,站在自己选择的路线(停车标志)前。2.每辆车都有一个当售票员的孩子和一个当司机的孩子。乘客买票上车,开着音乐在活动室里转悠。换车时,售票员提醒乘客再次购票。活动扩展:1.请想想你有多少钱,算算你花了多少钱,比较一下谁省的钱最多。2.乘公共汽车带孩子们去亮亮的家。活动反映:活动内容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去亮亮家”的场景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用什么样的方法照亮你的家,乘公共汽车时你必须知道什么,这些都会唤起你对生活经历的回忆。看路线图的时候,老师没有直接介绍,而是鼓励孩子提问。这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孩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寻找最近的路线和最经济的路线的过程中,孩子们想出了各种方法,运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最后我们模拟了骑行,让孩子体验骑行过程,并应用了8以内的加减知识。大班数学教案4活动目标:1.明白“不”可以用“0”来表示,初步明白“0”也可以表示“起点”、“边界”等。并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2.通过故事,找到数为0的减法公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算牌,尺子,课件。活动流程:首先,对话介绍了新的一课1.读儿歌《小猴荡秋千》,介绍一下2.“小猴子悠悠荡荡,荡秋千玩累了,饿了。他心想:我妈给我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孩子们,我们去看看吧。”二、学习“0”的含义(一)知道数字“0”,知道没有可以用“0”的。1.出示课件,小猴子吃桃子的图。提问:盘子里有多少桃子?你能表达多少个数字?小猴子吃了多少桃子?盘子里还剩多少桃子?我们用多少数字?(3)桃子太好吃了,小猴子把盘子里剩下的桃子吃了。盘子里有桃子吗?你能表达哪个数字?出示数字牌“0”,引导孩子说出“0”的样子,感知“0”的形状。(5)儿歌形象记得“0”:“数为零,像个鸡蛋,上下长,左右平。”[6]老师总结:0和1,2一样,也是数字。2.玩课件,进一步了解数字“0”,知道“不”可以用“0”来表示。树枝上的桃子可以用数字表示?(2)两个气球都飞走了,可以用数字表示?(2)减0。1.画的时候老师给猴子看吃桃子的,问:“盘子里有多少桃子,你吃了多少,还剩多少?”让孩子们想出一个公式。2.根据图片,荷叶上有3只青蛙,有3只青蛙跳进了水里。荷叶上有多少只青蛙?3.树上有两只鸟,它们一起飞走了。树上有多少只鸟?4.孩子想想:7-7=?5.总结: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3)明白“0”也可以表示“起点”和“边界”。1.在标尺中找到“0”,知道“0”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就是“起点”的作用。)2.玩“数字宝贝排队”游戏,在这里感知“0”为“起点”。3.观察温度计,了解“0”代表“极限”的含义。正文和章节来自瞿阿的教学和案例网络(四)联系实际生活,让孩子了解“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1.老师的问题:你在哪里见过“0”?2.孩子畅所欲言。3.玩课件拓宽知识面。(5)总结:今天我们知道数码宝贝“0”,知道它可以表示“走了”、“起点”、“边界”等等。事实上,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仔细观察会发现更多关于0的奥秘。三.活动结束请带上你的学习工具,随着音乐排队参加户外游戏。活动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些体验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为了帮助孩子理解“0”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不同含义,本周我们安排了一次数学活动“0”,引导孩子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解“0”,0的减法,0在生活中的意义。在理解“0”的过程中,我通过“荡秋千”的互动游戏,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看到都被鳄鱼吃了,整个教室哄堂大笑,不停地喊:哈哈,什么都没有了,是“0”。这样活动自然就引入了主题。接下来借助教学挂图和启发性问题的创设,让孩子理解可以用数字“0”表示的“不”的含义,让孩子借助生活经验表达对“0”的理解:盘子里有两个桃子,猴子吃完了,盘子里没有桃子,用“0”表示……为了帮助孩子理解“0”也可以表示。最后,在探索中引导孩子找出生活中与“0”相关的项目,让孩子更好地感知和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反思活动,发现丰富的素材有利于孩子在直观的影像素材中探索操作,参与活动;游戏性起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孩子可以自主探索游戏性,从中学习知识;在探索中,可以通过课前制作课件来进行“突破障碍”游戏的互动环节,可以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大班数学短教案精选四篇相关文章;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的五个教案模板2021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五则范文儿童大班数学教案经典模式2021年大班数学教案浅谈幼儿园数学教案范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模板幼儿园数学教案的模式设计幼儿园初中数学优质活动教案精选加强幼儿园大班思维能力的教学计划
本文标题:2021年四个大班数学短教案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14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