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年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部分。表内划分是学习划分的基础。对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以下是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己划分对象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晰直观地理解划分的含义;2.让学生知道除法数,读写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的含义;2.能力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道德教育的目标教育学生对他人要有礼貌。第二,教学重、难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第三,教具和学习工具教具:课件、纸条、磁铁学习工具:数字卡、棍子四,教学过程1.兴趣介绍(1)、激发兴趣同学们,有什么分享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技能,好吗?实践练习一:(1)老师提出要求:请将8张数字卡随机分成2张,即2堆;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3)学生报告问题:谁愿意说说他是怎么分的?(学生说,老师写黑板,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创新)888817263544老师指着以上四种方法提问:这四种方法有一种比较特别,你找到了吗?5]让学生说,并告诉我他们为什么不同。【6】老师得出结论,最后一种方法的数字卡数量是一样的,是4张。(老师板书:同数)2.正式介绍实践练习2:1.老师明确要求:请把8张数位卡分成4份,即4堆,每份要分成相同的数字;(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3.让一个学生走到黑板前,将8块磁铁分成4份,每份得到相同的量;学生讲完后,老师问:你是不是每份都得到了同样的金额?他们有多少人?老师指着学生点的磁铁说:“这样,每一份得到的金额都是一样的。这种方法叫平均分。”(老师在磁铁下面贴一张纸条,学生念一遍)2.探索新知识1.学习示例2(1)、创设情境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三只小动物,大象、白兔和蜜蜂来到马劳家参观(课件展示了三只小动物,大象、白兔和蜜蜂)。马劳热情招待他们,拿出六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上显示六个桃子)。当大象、白兔和蜜蜂看到它时,它们都流口水了。马劳非常清楚,如果分配不公平,那就不公平。因此,马劳想让我们206班的孩子们帮我们分桃子,但是在我们开始之前,有两个问题要测试每个人:六个桃子我们应该分多少份?(学生说3份,老师出示3个盘子。)如何划分?(2)、动手实践3:老师:现在请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3)看动画演示分桃的过程老师:学生分了,老马也分了。我们来看看老马是怎么分的。(课件第一次演示分割的过程)问题:每道菜放多少?结束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划分的过程)问题:老马划分了多少次才算完成?第一次每道菜放多少?还剩多少?第二次每道菜放了多少?(4)、动手实践4:现在,请像老马一样看一看。(5)学生上台演示要点的过程老师:谁愿意给大家看看?(用磁铁演示)(6)老师总结:放6个桃子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法符号(板书:)。先写横,再写横平,然后上下点,两个点对齐。除法公式的读写在分割线前写要分的东西总数6,在分割线后写平均股份数3。除号表示平均分,每股得2,等号后写2。(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写字)整个公式读作“6除以3等于2”(黑板上,全班同学再读一遍),学生读作“84=2”巩固。意思是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2(黑板上,学生一起读),学生说出“84=2”的意思。3.表格练习(1)、做第一个小问题的第一个问题“做”1.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含义让一个学生告诉我们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实践练习5:学生根据问题的含义进行操作,并填写公式。3.看动画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棒过程。问题:一共多少分?第一次堆多少堆?(4)、导柱类型把12根棍子平均分成3份,12要分多少根?等于什么?为什么要除以3?公式中的12是什么意思?除数是什么意思?3是什么意思?4是什么意思?(2)做第一个问题的第二个子问题“做”(1)、学生独立做集体纠正把12根棍子平均分成4份,找出每份是多少根。12是什么意思?4是什么意思?3是什么意思?比较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第一项除以3,第二项除以4?(3)做补充练习老师把10本练习本平均分给了两个学生。每个学生得到了多少份?课件呈现题目,学生谈论如何公式化公式以及公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4.总结归纳我们今天通过分东西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板书:对除法的初步理解)我知道如何把一个东西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并找出每个部分分成多少。5.课堂作业做练习12的第一题6、黑板设计(略)5.指令设计描述1.教材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部分。表内划分是学习划分的基础。对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些知识。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和对除法的兴趣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所以这门课尤为重要。教材从分东西开始介绍,让学生了解分的实际意义。例1:让学生用手划分一些对象,借助等量的手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除法公式的读写和除法公式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练习12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摆一个摆,分一个点,连一个连,写出除法公式,然后再讲除法公式的含义。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物动手分,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从平均分过程中明确清晰直观地理解除法的含义;2.学生知道除法数,会读写除法公式,知道除法公式的含义;国际化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强烈的除法兴趣;教育学生热情待人。重点:通过在实践中划分事物,让学生知道划分的意义。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3.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从生活实际出发,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大认知规律;注意这里安排两个实际操作。一种是将八张数字卡随机分成两份;二、将8张数字卡分成2份,每份要有相同的编号。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学生的报告得出相同的量,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老师的提问得出平均分。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老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六个桃子平均分成三份,问每份有多少个桃子,然后用刚学的平均分指导学生操作。(3)、如何求解平均分在最后一次练习中,只要求学生尝试平均分数,但没有告诉他们平均分数是多少。学生操作后,观看老马的分割过程,模仿老马的分割方法进行分割。最后,他们邀请了一名学生上台表演,帮助学生解决平均分数。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二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例4,做,练习3,1,2,题型。教材分析:对除法的理解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正因为如此,对除法的初步理解被设计在教材平均分数的后面。这个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搞清楚平均分的含义,我班的划分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了解具体情况下除法运算的含义,让学生知道除法符号,知道如何写和读除法公式。教材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营造生动的场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课本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来写。先抽象理解除法的含义,再具体写除法符号、除法公式、读除法公式。学习情况分析:对除法的理解是建立在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和学会用乘法公式计算表中乘法的基础上的。除法的意思是以“平均分”为准。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东西的经验,但缺乏等分东西的实践经验。为此,教材的设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了解具体情境下的“平均分”,了解“相同份数”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的操作展示两种实用的除法方法,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造解题情境,让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消除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带来的陌生感,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理解“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认识除法、除法符号、除法公式的书写和阅读。过程和方法:合作探究,让学生用脑、用手、用嘴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重点:会除法,会除法符号,会写会读除法公式。理解除法公式的含义。教具和学习工具的准备:课件和棍子。教学方法:游戏参与、动手操作和练习教学过程:首先,创建场景1。给我看看12个竹笋和4个盘子。再给我看一下标题:平均4盘放12根竹笋。每个盘子能放多少?问题: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你应该在每个盘子上放相同的量)学生自主划分竹笋,然后报告划分结果。总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分成4等份,每份3个。老师: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者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等。都属于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个部分的问题,需要多少个部分,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中,我们用一种新的除法方法来表示它。(板书:除法)第二,探索新知识1.我们以前学过加法、减法和乘法的符号老师:“平均4盘放12根竹笋,每盘多少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公式化?(1)要分多少笋?(12)在除法符号前写12。(2)将12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4份)在除法符号后写4。(3)每份多少钱?(3)等号后写3。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124=3(4)老师让学生回忆刚才除法公式是怎么列出来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交谈。老师:“124=3”的除法公式是12等分4份,每份3。”这个公式是:12除以4等于3。让学生告诉自己这个除法公式是什么意思。并阅读公式。再互相聊聊。3.演示:153=5老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个除法公式。(15除以3等于5)请告诉一个同学这个除法公式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把15等份分成3份,每份是5)你在这门课上学到了什么?第三,巩固实践。1.完成课本第13页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平均成绩,写公式,可以重新理解除法的含义,巩固除法公式的写作和阅读。下面两个小问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完成。2.完成课本第15页练习3的问题1和2。练习的时候可以加一些除法公式卡,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运用“火车驾驶”、“接力赛”、“抽牌游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第四,全班总结动词(verb的缩写)分配:课本第15页的问题3,先放一放。黑板设计:除法124=3分裂的标志读数:12除以4等于3。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4,问题1,2,3。教学目标:1.在学生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理解除法的含义。3.让学生知道除法符号,知道除法公式的书写和发音。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除法公式的含义。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除法公式的含义。教学准备:情景图等。教学过程:首先,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说话,秀现场。2.问题:大熊猫平均想把12根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应该放多少?请考虑一下。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点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方法:一分支、两分支或三分支。但是不管怎么分,结果都是一样的。在每个盘子里放()根竹笋。(2)学生回答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问题。在学生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应该独立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汲取过去,为引入除法运算打下基础。第二,学习新知识1、分工的引入谈: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个方法。揭示主题。分开问: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3根,每个盘子里的数量相同。是平均分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介绍除法公式的读写。(1)我们之前学过加减乘除,都有自己的符号。今天我们总会给大家介绍另一个符号,那就是“”,读作“除法符号”。写字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然后稍微上下。水平线要直,两点要圆,要对齐。(2)学生练习写作分数线。(3)解决熊猫劈笋问题的配方。124=3,上面写着:12除以4等于3。3.分一分写一读让学生将12根竹笋
本文标题:2021年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14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