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一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定义: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与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产生健康影响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放射、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分类:1.按照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1.按照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十大类。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2.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化学因素包括:①外源性化学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三氯乙烯、正己烷等;②生产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粉尘、硅酸盐粉尘、金属粉尘、炭系粉尘、有机粉尘、混合粉尘等。•物理因素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2.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续):•生物因素如引起职业性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等,引起谷痒症、稻田皮炎等的昆虫和尾蚴。•职业损伤性因素如精神紧张、劳动性疲劳、强迫性体位、不合理工具、个别器官或系统的过度紧张等。•社会心理因素如职业性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因素等。二职业病与分类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与分类分类:我国的职业病分为10大类共115种。职业病的10大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疾病,生物因素所致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三检测评价123化学物质检测职业接触限值4采样粉尘检测5物理因素检测(一)职业接触限值•1.定义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职业接触限值2.分类(1)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2)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主要是指化学物质、粉尘和生物因素。(1)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2)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高温作业、射频辐射、工频电场、振动、采光和照明、紫外辐射、激光、体力劳动分级和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时间有直接关系,可以理解为时间加权平均能量值。我国的职业接触限值接触限值分类物质(因素)总数MACTWASTEL化学物质33056284286粉尘47-7070生物因素16×107(孢子数/m3)物理因素*9*包括:电磁辐射、高温作业气象条件、高温作业分级、激光辐射、局部振动、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作业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紫外辐射3.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使用范围:•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人单位监测工作场所环境污染状况、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条件以及劳动者接触化学因素的程度的重要技术依据,也可评估生产装置泄漏情况、评价防护措施效果等。•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于监督监测工作场所工作人员接触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状况和生产装置的泄漏情况,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对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做以下6点说明:(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代表性采样,劳动者各时间段与对应浓度之积的总和除以8。–E=ΣCiTi/8(i=1ton)•E为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Ci为第i时间段的浓度•Ti为第i时间段持续时间•个体采样器采样测定的浓度,直接计算•主要为防止长期接触导致的慢性健康损害(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配合使用,当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符合要求时,仍不应超过的短时间接触限值。•对职业危害因素变化幅度大的情况下,要求进行采样测定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样15分钟。•防止劳动者接触波动的高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和其它有害效应。(3)最高容许浓度•作业场所和地点采集的有代表性样本,不允许超过的限值。•对急性毒性、刺激作用和危害性较大的有毒物质制订此标准。保护劳动者免于急性毒性和刺激作用。(4)经皮吸收物质•对标有“皮”字的有毒物质,应当防止经皮肤污染而导致的危害。应当采用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经皮肤吸收而导致的中毒。(5)总尘与可吸入尘•分别制订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PC-TWA和PC-STEL。•建议尽可能进行呼吸性粉尘的评价,当不具备测定呼吸性粉尘的条件时,可以测定总粉尘浓度。(6)存在两种以上职业性有害因素时•无联合作用的资料时,分别测定浓度,与标准对比进行分析评价;•当存在联合作用时,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和相同的作用。或者已知存在相加作用时,应当分别测定浓度,按照下述公式计算联合作用系数:I=C1/OEL1+C2/OEL2+…+Cn/OELnI1超过接触限值I=1或者1未超过接触限值•存在其它联合作用模式时,尚无明文规定。(二)采样采样前准备12采样方法采样1.采样前准备:(1)现场调查(2)采样仪器的准备1.采样前准备(1)现场调查为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现场调查•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2)采样仪器的准备•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的性能和规格,应符合GB/T17061要求。•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的空白、采样效率、解吸效率或洗脱效率。•校正空气采样器的采样流量。在校正时,必须串联与采样相同的空气收集器。•使用定时装置控制采样时间的采样,应校正定时装置。2.采样方法(1)定点采样(2)个体采样(1)定点采样①采样点的选择原则②采样点数目的确定③采样时段的选择定点采样①采样点的选择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定点采样②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定点采样②采样点数目的确定:•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点的数目参照上条确定。定点采样②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定点采样③采样时段的选择:•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2.采样方法(2)个体采样①采样对象的选定②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2)个体采样①采样对象的选定:•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个体采样②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劳动者数采样对象数3~526~103104个体采样②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每种工作岗位不足6名劳动者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劳动者数采样对象657~9610~14715~26827~50950~11(三)化学物质检测1.实验室检测2.现场检测1.实验室检测•将现场采集的样品送至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方法。1.实验室检测常用方法:(1)分光光度法(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光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用于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测定。(2)原子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用于金属和类金属的测定。实验室检测常用方法(续):(3)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多种离子,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测定。(4)电化学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催化极谱法、电位溶出法)测定氟及一些金属化合物时灵敏度高。实验室检测优点:•适用范围广,可测定各种毒物和各类样品;•测定灵敏度高和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实验室检测使用注意事项:•与职业卫生标准配套的国家标准方法多是实验室检测方法,可实验室检测方法并非都是标准方法;•要严格执行实验室质量控制。2.现场检测•用于需要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出迅速的判断评价,例如,发生事故后的工作场所的检测,有剧毒物质存在的工作场所的常规检测等。•常用方法:检气管(气体检测管)法、气体测定仪法现场检测优点:•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操作比较容易。现场检测使用注意事项:•检测方法是否成为我国的标准方法,能否用于职业卫生状况的评价。•主要用于事故检测和日常检测。(四)粉尘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测定包括:粉尘浓度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石棉纤维的测定。•遵循GBZ/T19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粉尘检测1.总粉尘浓度的测定:滤膜称量法。2.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预分离-滤膜称量法。3.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滤膜溶解涂片法,自然沉降法。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X线衍射法。5.石棉纤维粉尘计数浓度的测定:滤膜/相差显微镜法。(五)物理因素的检测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测量,不同于化学性有害因素,必须使用特别的仪器,根据其有害因素的特点进行测量。1.噪声2.高温3.射频辐射4.振动5.照明1.噪声(1)测量参数。稳态及其他非脉冲噪声:A计权声级、等效声级、频谱。(2)测量仪器。作业场所噪声测量:精密声级计或0、Ⅰ型(IEC)声级计;作业场所频谱分析;倍频程滤波器。(3)测量方法及要求。详见WS/T69
本文标题: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18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