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产业组织理论作业题名词解释产业:产业既可以指工业,又可以泛指国民经济中的各个具体产业部门。战略关联分类法:按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政策中的不同产业地位来划分产业的分类方法。主导产业: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朝某一战略目标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交易费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产生的费用,它包括四个部分:交易双方事前的信息搜寻费用;协议协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因协议不完全性导致事后修改产生的费用;因不确定性导致的最终损失。资本专用性:它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双方交易的过程中,有些投资是专用性的,是专门为特定交易过程进行的投资,这些专用性投资无法挪作他用,或者挪作他用的成本非常高,也或者是挪作他用会导致资产的大幅度贬值。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用关系。产业组织理论:是一门用来分析、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涉及市场运行问题的应用经济理论。马歇尔冲突:大量生产的好处是和“组织”相关联的,而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阻断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垄断的发展,即规模经济和垄断的弊病。市场结构:是对市场内竞争程度、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动。市场绩效:在一定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运行的最终产生的经济后果。产业组织政策:为了促进资源在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以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用以引导和干预市场行为的政策。行业集中度:即行业规模分布状况。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与整个行业或市场的份额最常用。产品差别化:指在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或以不同品牌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在质量、款识、性能、销量、服务或信息提供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产品间替代的不完全状态。规模经济:在既定的条件下,如果在某一区间生产一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那么就可以说存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即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会更有效率的经济。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指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赚取超额利润时,能够阻止新厂商进入的那些因素。退出壁垒:是指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不能赚取正常利润(亏损)决定退出时所负担的成本,或者说是已经投资还未收回的那部分投资在退出时依然还不能收回,即沉淀成本。掠夺性定价:企业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的降低价格的一种策略。为了达到目的,有时不惜亏本,将价格降低到成本以下。限制性定价: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的定价行为。价格协调定价:企业间在价格决定和调整价格中相互协调而采取的一种共同定价行为。价格卡特尔: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通过串谋来采取联合行动,限制产量,操纵价格,组成以增加共同利润为目的的联盟。二级价格歧视:厂商依据产品的购买数量设定不同的价格,分批定价销售。三级价格歧视:厂商根据不同消费群体对价格敏感程度的差异,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产品的不同市场进行差别定价。简答题涉及相关概念的最好先解释一下该概念。。节省篇幅没有打了。有不满意答案的请自便,某只也会自己便背便改动。试评述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将产业划分为三大类。1、三次产业分类法自诞生后就受到大多数国家的广泛应用。2、但是三次产业分类法存在明显缺陷,如产业间划分不明确、第三产业内容太过复杂等。3、对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修正:有人提出四次产业分类。美国的波拉特提出将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产业单独作为第四产业。中国的王叔林提出第四产业专门生产精神产品。但以上观点很少被认可。国家标准分类法有什么特点国家标准分类法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1、这种分类方法具有整体性、广泛性、权威性2、它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3、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4、它还具有特殊性。产业是怎样形成的产业既可以指工业,又可以泛指国民经济中的各个具体产业部门。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按科斯观点,企业是如何产生的,其边界如何确定1、企业和市场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对市场机制的替代。2、无论是利用市场机制还是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交易成本比较低,使一个配置资源的组织形成了,这个组织就是企业。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到世界上只有一家巨大企业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当一个企业扩张到如此规模,以至于在各项交易所引起的成本,即等于别的企业组织这一交易的成本,也等于市场机制配置。交易费用包括哪几方面内容交易费用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产生的费用,它包括四个部分:交易双方事前的信息搜寻费用;协议协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因协议不完全性导致事后修改产生的费用;因不确定性导致的最终损失。如何避免因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有三个:一是存在一个协调交易各方利益冲突的外部协调机构,即三边治理机制。二是通过纵向一体化替代现货市场。三是通过建立长期契约以规避机会主义的产生,此即所谓的“双边治理机制”。试述哈佛学派SCP分析框架的形成过程1959年贝恩出版《产业组织理论》一书,其基本逻辑就是从市场结构来推断其市场绩效,即SP的二段范式。谢勒在《产业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中又提出了SCP的三段范式,即SCP分析框架,经过20世纪30~50年代梅森、贝恩等人的努力,以哈佛为基地,以梅森、贝恩等人为代表人物的正统产业组织理论基本形成。正统组织产业理论的基本特征是SCP分析范式。为什么说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市场行为是指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任何企业不能通过各种策略改变价格或增加市场占有率。只有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才能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关系的期初上,通过价格、差别产品、广告宣传或企业间合作行为等来提高市场占有率。简述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及其特点1、在SCP框架中,特别推崇市场结构的重要性。因此也被称为结构主义学派,在SCP框架中,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市场绩效存在单向、简单、静态的因果关系,可以为政府制定产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和理论基础。他们主要的政策主张是:控制市场结构,以是否影响竞争为标准坚决反对垄断,禁止导向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他们对战后欧美反垄断政策的制定有重要作用。2、哈佛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偏重于实证研究。市场结构重要指标CRn和市场绩效重要指标利润率等成为研究重点。简述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及其政策主张1、在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关系上,认为市场绩效或厂商行为决定市场结构。2、关于市场行为,科斯认为,那些不能用标准价格理论解释的非标准合约很可能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增进效率,它们本身不一定是反竞争的。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威廉姆森沿着科斯的思路,通过解释非标准合约及其相关的厂商行为,改写了传统的市场行为理论。3、关于进入壁垒。事滴个了认为进入壁垒是指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强调的是认为的进入壁垒,主要是政府管制的作用。德姆赛茨还提出了“所有权进入壁垒”概念,认为只要产权存在,壁垒就存在。所有权进入壁垒不是保护原有厂商,就是保护新进入厂商。因此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有这种保护,而在于以总效率是否提高为标准,判断给哪一方以什么样的保护。3、芝加哥学派认为哈佛学派的公共政策主张不适用。认为除了寡头垄断进化到国家垄断外,政府没有必要对企业兼并进行干涉。他们维护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行业集中度指标是如何衡量市场结构状况的?并简要评述行业集中度反映行业规模分布状况,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与整个行业或市场的份额最常用。评价:综合反映了企业规模、数目这两个反映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局限:1、由于产业之间的产品可能存在相互的替代性,而又很难将企业外的替代品生产企业统计在内,因而不能反映产业的不同企业的竞争程度;2、只考虑了少数几家企业的生产集中程度而忽略了产业内企业的具体规模分布状况,也无法解释前几位为最大企业的个别规模分布状况;3、将全国作为一个整体来测算,没有考虑国际贸易因素的影响。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是如何衡量市场结构状况的?并简要评述是特定行业市场中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反映了产业内产业规模的分布状况。对厂商之间市场份额的非均等分布非常敏感,该指数直观性较差,但较真实地反映了产业中大企业规模的变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简述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两个因素是产业内部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容量。1、市场容量不变时,少数企业的规模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2、当市场容量不变或缩小时,将会促使市场容量提高。因为大企业总是试图加强剑柄来加强市场力量获得更多容量。3、当市场容量扩大时,如果增长率高于企业扩张速度,市场集中度将会下降;如果增长率低于企业扩张速度,则不会改变。而市场容量的改变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速度、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变化、宏观政策的变化等。产品差别化对市场结构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影响市场集中度。2、形成进入壁垒。试述产品差别化决策1、产品主体差别化。是企业最常使用、最有效的差别化手段。2、品牌差别化战略。为企业丰富内涵,树立形象。3、价格差别化。包括价格战,是普通手段,易于操作。4、渠道差别化。5、服务差别化。简述规模经济及其来源在既定的条件下,如果在某一区间生产一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那么就可以说存在规模经济。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固定成本的不可分割性与分摊。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必须的存货。生产的物理性。营销和购买的经济性。简述范围经济及其来源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即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会更有效率的经济。其一般来源包括:1、生产技术设备的通用性;2、中间产品或零部件的多用途性;3、研究与开发的外溢效应;4、声誉效应。简述进入壁垒的形成因素1、规模经济。新企业初期难以形成,从而获利能力下降,产品价格竞争处于劣势。也可以以最低经济规模进入市场,引起行业内总供给量的大大增加,导致整个市场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2、最低资本需要量。新进入企业进入某一行业所需要的最低的资本量,不同行业因技术、生产、销售不同而不同,资本需求量越大,资本筹集难度越大,门槛越高。3、产品差别化。尤其在进入壁垒明显的产业中,或是面对瓜分完毕的市场,在位厂商已经在消费者中形成偏好与信誉,宣传促销只需保持信誉。4、政策法规制度。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程序,进口设备、技术等也需要严格的审批。5、企业协调政策。如垄断企业协商合作等。6、资源占有。在位企业已经占有大部分资源,新进入企业难以分享。试述进入对市场运行绩效的影响1、进入能够为市场带来竞争活力。2、进入有利于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改善。3、进入可以促进创新和新技术的扩散。4、过度的进入往往会导致竞争无序局面的形成,从而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恶化。简述退出壁垒的形成因素退出壁垒的形成与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紧密相连,进入壁垒高的产业一般退出壁垒也高。1、资产的专用性和沉淀成本。2、退出的善后处置壁垒。3、政策法规制度壁垒。特别是在公益行业、基础行业和特许证经营行业。企业实施掠夺性定价策略必须具备的条件1
本文标题:产业组织理论作业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26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