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被最终使用者购买的劳务和产品2,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其他产品生产的产品3,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4,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5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6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化量.7存量:在某一时点存在的变化量.8重置投资:是指重置资本设备的支出或对旧资本消耗的补偿。9折旧:是指资本物品由于损耗所造成的价值减少。即固定资本的消耗10计划存货:是厂商为了防范不时之需而主动保留的存货。11非计划存货(UndesiredInventory,UI):也称非意愿存货,是指厂商想卖却没有卖掉的存货。12乘数(Multiplier):也称作倍数,是指一种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另一种变量变化的倍数。用于分析经济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13名义货币量指的是按名义价值计量的货币量,也称为名义货币余额。实际货币量指的是按购买力计量的货币量,也称为实际货币余额。14凯恩斯三大基本心里规律: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边际消费递减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任何时期中,设对某类资本之投资增加,则该类资本的边际效率因投资之增加而减少.3.流动性偏好: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在于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充分就业:是指经济社会的全部资源在正常使用强度下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15,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在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个状态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16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17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改变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的各项政策。18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抑制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19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控制货币供给量或调节利率的各项政策20准备金制度:银行在吸收存款之后,需留下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应付提款的准备金,这种制度即为准备金制度。21准备金:存款中没有用于贷款和投资的部分就是准备金。22法定准备金率:各国中央银行都以法律形式规定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占存款的最低比率.23现金漏损:客户将得到的贷款不全部存入银行,而是抽出一定比例的现金24存款乘数:是指原始存款的增加所导致存款总量增加的倍数。基础货币=(高能货币):25,.基础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银行准备金(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26.基础货币是存款扩张或货币创造的基础,能派生出多倍的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27,功能财政: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观点。财政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稳定物价,实现充分就业,出现财政赤字或盈余都是对经济有利的,如果拘泥于平衡预算,则无助于经济的稳定。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28,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把已贴现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贴现,中央银行则按再贴现率扣除一定利息后再把相应的款项加到商业银行准备金账户上的行为。29,凯恩斯效应:又称利率效应,①价格水平上升→名义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的货币供给不变→名义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②价格水平上升→而名义的货币供给不变→实际货币供给(余额)下降→由于实际货币需求不变→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30挤出效应:指政府购买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资或消费减少的情况。31间接税:“直接税”的对称,政府税收的其中一个分类,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32“适应性”的货币政策:当使用财政政策导致收入和利率变动时,通过采用同种类型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保持不变。33时滞效应: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效果时滞34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35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总收入),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36潜在就业量或充分就业量: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符合就业年龄、有工作能力而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且在正常强度下所达到的就业量。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37货币是中性的:在宏观经济学中,将名义货币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化而对实际变量(如利率、产量和就业等)无影响的情况38有效需求理论:根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均衡产出和就业取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短期内,总供给不变,所以均衡产出和就业就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39失业者的概念:是指年龄在规定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而且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40劳动力:是指在工作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劳动力=就业者+失业者14奥肯定律:实际失业率相对自然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就相对潜在GDP下降2个百分点。或实际GDP相对潜在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相对自然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磨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而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周期性事业:指经济周期中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通货膨胀的概念: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的和显著的上涨。价格指数:是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GDP平减指数:衡量某时期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某时期城市居民消费的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变化。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衡量某时期生产资料(中间投入品)的价格水平的变化。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的曲线。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通常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包括两个方面:总产量(潜在产量或实际产量)的增加;人均产量的增加。黄金分割律: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人口增长率加折旧率。即:MPk(k*)=n+δ
本文标题: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29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