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反转构造样式一、反转构造概念及分类性质张性压性扭性复合(叠加)成因机制板块离散、局部派生重力滑脱、底劈作用板块汇聚局部派生板块转换局部派生两期或多期不同性质构造叠加成因类型伸展(主动)型、拉张(被动)型,重力型,底劈型单侧挤压型双侧挤压型平行型、旋扭型、压扭型、张扭型正反转型、负反转型、多期叠加型构造要素正断层逆断层、挤压褶皱走滑断层复杂断层与褶皱几何类型单个剖面板状、铲(犁)状、坡坪状单个剖面板状、铲(犁)状、坡坪状单个剖面直线状负反转构造:单个逆断层反转、多个逆断层反转和取直型反转。正反转构造:1.早期拉伸半地堑沿主正断层反向运动而拱起;2.正断层逆转为逆断层的反向活动(也可以是一系列“多米诺”式断层);3.基底深凹(沉积最厚处)反转拱起。4.多期构造复合平面锯齿状、扁豆状、狗腿状、三叉状平面舒缓波状、舌形平面直线状、弯曲直线状、弧形、入字型组合剖面Y型、滚动背斜型、断阶型、地堑地垒型、变质核杂岩组合剖面各类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叠瓦状逆冲、背冲型、对冲型、楔冲型)组合剖面正花状、负花状、垒堑状平面不规则状、树杈状、放射状。盆岭型、断陷盆地等平面平行状,鱼鳞状。前陆盆地等平面平行线状、雁列状、格子状,拉分盆地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地质学家已注意到了反转构造现象,如德国地质学家斯蒂勒曾将具反转性质的“日尔曼型构造”专门归为一类,以区别于阿尔卑斯前陆褶皱带。但有关反转构造的明确定义直到80年代才出现,最早由Glennier和Boegner(1981)提出,认为“构造反转是指盆地向构造高地的转变,反之亦然”。80年代以后,国外许多著名的含油气盆地中,发现了大量有油气储集的反转构造,如北海南部、新西兰塔拉纳基盆地、美国中部蒙大拿、印尼爪哇海盆地等等。反转构造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在80年代引入了反转构造(Invertedstructure)的概念,但只是在近十年才在国内的盆地中进行广泛的研究,如塔里木盆地反转构造,松辽盆地反转构造等。因其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意义,正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反转构造是油气盆地的主要构造样式之一,许多油气田(如大庆油田等)都位于反转构造中。这已为国内外油气勘探和许多研究成果(Bally,1984;Lowerll,1985;Ziegler,1987;Schmidt,1990;Mitro;陈发景,1993;刘和甫,1993)所证实。关于反转构造的定义和适用尺度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即狭义的反转构造和广义的反转构造。反转构造又称构造反转,是指地史期间某地区构造变形作用发生了反向变化,其规模可以是整个沉积凹陷发生构造反转,也可以表现在一个次级褶皱或断裂的演化上。将同一褶皱或同一断裂面上呈现两期力学性质近于相反的构造定义为狭义的反转构造;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根本改变所造成的伸展与挤压构造运动性质的转换称为广义的反转构造.广义的反转构造构造反转其表现形式有两种:正反转和负反转目前,对正反转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在国内外的许多盆地中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和报道负反转的研究相对较晚其存在区域也不如正反转构造普遍,而且其研究的困难也较大。反转构造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对反转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已成为含油气盆地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反转构造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已成为油气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对其几何形态演化的正确认识,已成为油气分区分带、模拟剖面重建以及井位部署的重要依据。一般认为,正反转构造对烃源岩热演化及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起促进作用;而负反转构造则对早期的油气藏起到破坏和再分配作用。负反转构造的基本样式在负反转作用过程中,冲断层的重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期叠加的应力场方向和冲断层的倾角:倾角陡的倾滑冲断层相对难于重新活动;而倾角缓的倾滑冲断层在后期拉张应力场作用下,相对容易活动,形成负反转构造。刘和甫在研究反转作用发生时,认为从压缩构造反转为伸展构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先有冲断层向下汇合于底板冲断层,在负反转时可以作为伸展断层的拆离带,伸展断层呈铲式;另一种情况则为正断层切割原有冲断层系(称取直型反转)。根据两期断面的相互关系,负反转构造可以表现为三类构造型式:单个逆断层反转、多个逆断层反转和取直型反转,从而在前期逆断层上盘形成半地堑,并充填了裂谷期地层。这种前压后张的构造配置本质上是两期性质相反的构造作用的最终结果,是负反转的经典样式。构造反转的样式构造反转可分为负反转、裂谷期正反转、后裂谷期正反转三大类。构造应力场强度是影响反转构造的关键因素。反转构造国内外研究现状正反转构造的基本样式作为一种复合构造形式,正反转构造基本上可分为三种情况:①早期拉伸半地堑沿主正断层反向运动而拱起;②正断层逆转为逆断层的反向活动(也可以是一系列“多米诺”式断层);③基底深凹(沉积最厚处)反转拱起。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大多具有一个先断后坳的发育过程。后期的挤压反转主要表现为沿断陷边界正断裂重新逆向活动,构成断裂反转;在深层断裂不发育处或向上没有延伸到的浅层则主要表现为褶皱反转;而更多的则是属于以上两种情况的混合。故可把正反转构造分为三种类型:断裂型、褶皱型和混合型。1.断裂型:依据剖面上断裂性质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上逆下正型和上下皆逆型两种型式;2.褶皱型:可进一步分为三种类型(1)褶皱剥蚀型,(2)上下皆凸型,(3)上凸下凹型;3.混合型:(1)裂谷期或其末期正反转构造样式若反转发生在裂谷期或其末期,依据断裂和褶皱的关系,可形成三类正反转构造:断弯型、断展型和取直型反转(2)后裂谷期正反转构造样式若在后裂谷期发生正反转,则裂谷期的正断裂在反转作用期间有三种表现:①断弯型断层上方形成断弯褶皱。反转断层上盘的下部沿早期的正断面向上滑动,上部沿水平的断坪逆冲,在上盘形成断弯褶皱。②断展型上盘沿着原来的正断面逆倾向滑动,在上盘形成断展褶皱。其中又有两种亚类:简单型断展和穿透型断展。前者断展的上端点仅扩展到背斜的核部,后者断层切穿上覆后裂谷期地层,断层扩展到地表。③取直型在挤压力作用下,前期正断层下盘发生取平作用,先期正断裂截弯取直形成新的冲断裂,原先作正断运动的地层部分发生反转。这种情况通常与逆断层沿低角度断面易于运动的特性有关,断层和褶皱的关系为断弯或断展型。④新生冲断褶皱盆地构造反转过程中形成新的冲断—褶皱构造,为广义的反转构造。反转构造实例一、基本特征二、负反转构造(一)、截断取直型负反转(二)、单条断层活化(三)、复杂冲断系局部反转三正反转构造(一)、断展反转褶皱1、隐伏型断层扩展反转褶皱2、穿透型断展反转褶皱3、取直型断展反转褶皱(二)、断弯反转褶皱1、简单断弯褶皱2、断弯取直复合型反转褶皱3、坡坪式断层反转褶皱(三)、断滑反转褶皱1、简单断滑反转褶皱2、复杂断滑反转褶皱(四)、截断型反转构造盆地边缘截断1、盆地边缘截断2、盆地内部截断(五)、逆掩断坡型反转构造1、滑脱逆掩断坡型2、冲断逆掩断坡型冲断逆掩断坡型3、台阶型逆掩断坡型(六)、铲式断层系的反转1、反转-突隆构造2、反转-上盘交截冲断层3、反转-下盘取直冲断层4、反转-向后破裂交截冲断层5、反转-向前破裂冲断层6、反转-后冲断层与下盘捷径冲断层7、反冲-脊部“突隆”构造(七)、褶皱型反转构造1、基底卷入型反转褶皱2、盖层滑脱型反转褶皱(八)、正反转构造组合类型1、多米诺式正反转2、铲式正断层系反转3、地堑断层反转4、地垒断层反转5、翘板型反转6、同向地堑反转背冲组合7、同向地堑反转冲断组合
本文标题:8反转构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29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