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第一次作业答案
.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第一次作业答案《.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第一次作业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总分20.00)1.清朝统一.后,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聚居地的行政体制是(D)(2.00分)A.都护府制B.州县制C.扎萨克制D.伯克制2.西汉在西域建立的最高军政管理机构是(A)(2.00分)A.西域都护府B.安西大都护府C.北庭大都护府D.伊犁将军府3.国家的根本属性是(A)(2.00分)A.主权B.政府C.领土D.国民4..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C)(2.00分)A.和7个国家相邻B.和6个国家相邻C.和8个国家相邻D.和9个国家相邻5.匈奴控制西域后,为管理西域,设置了(B)(2.00分)A.安西都护B.僮仆都尉C.西域都护D.使者校尉6.高车人是(D)(2.00分)A.乌孙人的后裔B.匈奴人的后裔C.羌人的后裔D.丁零人的后裔7..地广人稀,是全国人口密度最低的省区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D)(2.00分)A.10人B.11人C.13人D.12人8.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是(A)(2.00分)A.列宁B.邓小平C.斯大林D.马克思和恩格斯9.《.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研究对象是(A)(2.00分)A..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及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B..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C..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及宗教理论D..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10..正式归属祖国的版图是在(B)(2.00分)A.公元91年B.公元前60年C.公元702年D.公元1884年多选题(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总分30.00)1..人口分布明显的地域特征有(ABCD)(3.00分)A.民族间区域分布明显B.跨国民族多C.人口分布极不平衡D.民族成分增多2..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有(ACD)(3.00分)A.民族团结合作始终是.民族发展历史的主流B.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C.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借鉴是各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D.各民族团结合作始终是..发展与进步的生命线3.1959年以来从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古墓区发现的(ABCD)等残卷,都证明了中原文化同.各民族文化联系紧密。(3.00分)A.《孝经》B.《论语郑氏注》C.《典言》D.《千字文》4.先秦至秦汉时期的西域诸民族有(ABC)(3.00分)A.汉人、匈奴人B.塞人、月氏人C.乌孙人、羌人D.鲜卑人、柔然人5.江泽民指出“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纽带”是(ACD)(3.00分)A.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的关系B.中原文化的强大吸引力C.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和文化联系D.国家的长期统一6.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族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BCD)(3.00分)A.少数民族人口减少B.各民族的共同性将日益增多,但各民族特点将长期存在C.民族杂居程度进一步扩大D.民族人口流动的趋势有了新变化7.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阐释了(ABCD)(3.00分)A.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B.宗教与政治、科学、艺术、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C.宗教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D.宗教的本质及其.作用8..宗教的演变大体经历了那几个阶段(ACD)(3.00分)A.佛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B.萨满教为主要多种宗教并存格局C.伊斯兰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D.佛教和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9.国家与旧的氏族制度相比较,最基本的特征有(AC)(3.00分)A.国家是以地域而非血缘关系来划分它所管辖下的居民和统治范围B.国家已经建立了法律体系C.国家已建立了特殊的公共权力D.国家是永远不会消亡的10.国家与民族的区别(ABCD)(3.00分)A.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B.国家和民族的表现形式不同C.国家和民族的稳定性不同D.国家的消亡与民族的消亡规律不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总分30.00)1.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10.00分)第一,“中国”这一国家中的国民,是由多民族构成,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也是多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二,历史上中国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和发展的。第三,在历史上,由汉民族建立的政权中,有许多少数民族参与任职;而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治,也大量吸收汉族.和上层人士进入其政权机构,他们并不自外于中国。第四,国家主权是国家要素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2.简述中国民族分部的特点。(10.00分)第一,汉族人口遍布全国,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等内地各省市;第二,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虽然不到10%,但是分布广泛,约占全国面积的60%左右;第三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第四,我国民族分部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的态势。3.学习《教程》的目的和意义?(10.00分)答:本门课程教学和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要帮助大家正确地认识.地方发展史及民族发展史、全面系统地了解.区情,增强“四个认同”意识(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认同)和中华民族凝聚力,识破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理任意篡改和故意歪曲.历史地阴谋,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通过《教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认同,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论述题(每题20分,1题,共20分)(总分20.00)1.为什么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0分)历代.政权对.都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公元前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唐朝在.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在别失八里设置行尚书省;清朝1762年在伊犁设伊犁将军府,并与1884年建省。因此,自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无论在祖国统一时期,还是在分裂时期,.始终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政权在.一直设立有军事机构并派驻军队。如汉朝的西域都护建有行政和军事只能,当时派驻的将士还要进行屯田,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清代。历代.政权在.有效的形式赋税征收权和最高司法权。关于赋税征收权的行使,如唐朝将在内地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也推行到西域,清朝统一.后,在.征收天赋等;关于最高立法权的行使,如唐代的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中的法曹参军即执掌司法实务。在清朝.的地方司法由行政长官兼理。在长期的统一国家内,.各族人民都形成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朴素认同。如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仍保留着汉朝政府颁发的信物。喀喇汉王朝的可汗常常在其头衔上冠以“桃花石汗”,意即“中国汗”等。
本文标题:.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第一次作业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2619 .html